肾包膜与肾周围筋膜之间的脂肪组织发生感染性炎症称为肾周围炎。该病多由肾盂肾炎直接扩展而来(90%),致病菌多是革兰氏阴性杆菌,特别是大肠杆菌最常见,小部分(10%)是血源性感染,是由体内其他地方炎症病灶的细菌经血流播散到肾皮质,在皮质表面形成小脓肿,脓肿向外穿破进入肾周围组织,而引起肾周围炎和肾周围脓肿,致病菌多是革兰氏阳性球菌。肾周围炎和肾周围脓肿是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肾周围炎未经及时治疗,可发展为肾周围脓肿,肾周围脓肿能向上蔓延至膈下,也可沿腰大肌下行。肾周围炎、肾周围脓肿起病隐袭,数周后可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病人除肾盂肾炎症状加重,恶寒、发热,血白细胞升高外,常出现单侧明显的腰痛和压痛,个别病人可在腹部触到肿块。
1、肾周围脓肿若延误治疗,向上穿过横膈进入胸腔形成支气管瘘。 2、脓肿向下延伸可到髂嵴或腹股沟部,偶尔脓肿越过脊椎侵入对侧肾周围间隙。 、脓肿压迫输尿管可导致肾积水脓肿引流后在愈合过程中,由于纤维组织生长可引起输尿管狭窄。
声像图仅有肾活动度受限,局部有压痛。
1、肾皮质化脓性感染也表现为发热、腰痛,患侧腰部有明显的肌紧张和压痛。但体温较高而局部症状没有肾周围炎和肾周围脓肿明显。X线检查KUB平片肾皮质化脓性感染显示肾影不清,但可见腰大肌阴影,且无脊柱侧弯B超和CT检查,可区别肾内还是肾周围感染。 2、急性肾盂肾炎主要表现为发热伴尿频、尿急、尿痛,查体也有肾区叩击痛,但尿路刺激症状明显,且无患侧肢体活动受限表现,尿常规检查有白细胞。B超和CT检查可区别是否为肾周围感染。 、肾乳头坏死主要表现为突发性发热、腰痛、血尿能迅速发展成感染性休克。通常有糖尿病病史或服用止痛药史,但无患侧下肢活动受限表现。B超和CT检查可区别是肾内还是肾周围感染。 4、肾周囊肿主要表现为腰痛、腰腹部肿块等但腰痛多为持续性钝痛,且肾区无叩击痛及腰大肌刺激征。B超检查肾周围有低回声区,密度较均匀穿刺可抽出黄色透明液体。
1、早期肾周围炎在脓肿未形成前,若能及时应用合适的抗生素和局部理疗,炎症可以吸收。 2、一旦脓肿形成,自行吸收而愈合的机会较少,应行切开引流术。也有学者认为对小于5cm肾周脓肿,应首先考虑严格的抗生素治疗,如临床疗效不满意再考虑手术引流。 、腔内泌尿外科发展,也可在B超或CT指引下置管引流引流术后,继续配合有效的抗菌药物。症状好转,体温和血液中白细胞逐渐下降至正常范围。引流管内无分泌物复查B超或CT扫描,证明脓肿消失可作为拔除引流管的适应证。肾周脓肿位于肾周围疏松脂肪组织中,感染不易局限且常呈分隔的多房脓肿,因此早期确切充分的手术切开引流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手术切口部分缝合,脓腔凡士林油纱填塞术后脓腔换药,使脓腔自内向外愈合引流充分,避免和减少术后复发。肾周围脓肿若继发于尿路结石而引起脓肾,或者继发于感染的肾积水,该侧肾功能严重损害,应考虑做肾切除术。切开引流术和肾切除术是否同时进行,还是分两期进行应根据病情决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