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23日是二十四节气的秋分。
秋分秋分,昼夜平分。此时天气凉风习习、碧空澄澈,昼夜温差逐渐加大,一分秋意一分凉,农村也进入“三秋’大忙阶段。从古至今,秋分便受到从官方到民间的重视,也形成了丰富的节气民俗,包括祭祀、饮食、出行娱乐等方面。下面阿涂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秋分的节气知识。
01秋分的由来
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我国古籍《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为“半”之意。秋分“秋分”的意思有二:
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秋分之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
二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02秋分气候
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已经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
秋分有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03秋分农事
秋分后,棉吐絮。烟叶黄,正是收获的时节,广大农村进人了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阶段。
“三秋”大忙贵在一个“早”字。及时抢收秋收作物,可免受早霜冻和连阴雨的危害;“秋分不露头,割了喂老牛”,适时早播冬作物,可争取利用冬前的热量资源,培育壮苗安全越冬,为来年丰产打下基础。“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谚语中明确规定了该地区播种冬小麦的时间;而“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则反映出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间。
04秋分习俗
秋祭月: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
送秋牛:秋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放风筝:秋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甚至大人们也参与。其大者有两来高,小的也有二、三尺。放时还要相互竞争看哪个的放得高。
粘雀子嘴: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竖鸡蛋:“秋分到,蛋儿俏”。在每年的春分或秋分这一天,我国很多地方都会有不少人在做“立蛋”试验。竖蛋活动寄寓了人们对生命、生育的敬畏和崇敬之情。
吃秋菜:在岭南地区,要在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苋菜,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回家与鱼片一同做成“秋汤”。
05秋分养生
起居运动
秋季要特别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睡眠时间应逐渐调整至早睡早起的状态,入睡后要盖好被子,以防止腹部受凉。可常做登山、慢跑、散步、打球等运动。
秋分药补
秋分节气的养生中要注重对肺脾肾三脏养护,茯苓、芡实、莲子等补脾祛湿,可以适当多吃。另外无病就不需要进补,勿过量滥用补品,进补应分清虚实。
秋分饮食
秋分的"燥"是凉燥,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种如藕、荸荠、甘蔗、秋梨、柑橘等都是此时调养佐餐的圣品。可适当多吃些辛酸味。
06秋分诗句
秋分时节,层林尽染,丹桂飘香。此时秋凉夜静,令诗人们融入诸多情感,更显得秋的浓郁。
夜喜贺兰三见访
(唐)贾岛
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
泉聒栖松鹤,风除翳月云。
踏苔行引兴,枕石卧论文。
即此寻常静,来多只是君。
次韵子我秋分一首
(宋)刘一止
山中秋已半,蓬荜晏方开。
不听夜虫话,焉知节物来。
紫珠犹卧穗,青蕊未浮杯。
欲射系书雁,非关烹不才。
秋分
左河水
暑退秋澄气转凉,日光夜色两均长。
银棉金稻千重秀,丹桂小菊万径香。
点绛唇
(宋)谢逸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
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
素练宽衣,仙仗明飞观。
霓裳乱,银桥人散,吹彻昭华管。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
贵谷子
一分秋意一分凉,野外繁露披衣裳。
八九菊黄蟹儿肥,风和气爽丹桂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