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褚时健和马静芬就是那“最天生一对”
你错我不肯对
你懵懂我蒙昧
你褴褛我追随
并肩行过千山万水。
第一次哀牢山之行,我在褚橙庄园的石刻前拍了张照。第二次哀牢山之行,我在褚柑庄园拜访了马静芬。
暑热,是初上哀牢山的第一印象。那是年的初秋,依旧是满身的汗和满眼的绿,虽不至于汗涔涔,却是日落也散不去的黏腻。同行的人说了一句,要不然褚时健怎么会在这哀牢山种橙子。
马静芬,樊鑫摄于
闲着容易生病
如果说褚橙代表着褚时健,那么褚柑就代表着马静芬。褚柑基地同样在这哀牢山上。但对大部分人来说,褚橙早已如雷贯耳,褚柑则相对陌生。这亩土地由马静芬一手操持,她说:“他(褚时健)90岁,我85岁,我们之间还在竞争。”
从玉溪到褚柑基地约3个小时的车程,靠近褚柑基地的山路转弯半径不够,我们乘坐的大巴只能倒着开进去,然后再调头。在山脚处一转弯便看到像梯田般往山上延伸的橘子地,不过1米的橘树被累累的果实坠弯了腰。沿路盘山向上,回望如一池欢乐的海洋球,这是少有的冬日丰景。
褚柑基地,樊鑫摄于
我们比约定的时间到得要晚,而马静芬早已如约等候在褚柑基地。不远处就是被薄雾隐去的山顶,山腰上的褚柑基地确实比城里要冷几分。一个四方的院子,进门就是围合的天井。桌上摆放着待客的褚柑,马静芬端坐在正中,身后挂着“天道酬勤”的牌匾。她把白发绾在脑后,用红色的花朵头饰包裹住,前面的碎发用黑色的发卡固定,干净利索。这身装扮多次见诸媒体,几乎成了马静芬的标志。
和马静芬交谈时不用刻意的放大音量或拉进距离,她依旧耳聪目明。更重要的是她健谈、睿智、幽默、进取更豁达,时时能引人发笑。如果磨平脸上的皱纹,从言谈间,我丝毫感觉不到这是一个85岁的老人。
会面的半小时内,马静芬的手机响了两次,似乎都是工作上的事情,她只是说稍后给你回电话,俨然一个职场女性。有人问她为何如此高龄还在管理企业,她直说:“离开了就会生病。闲着容易生病,管理累了睡一觉就好,身累可以,心不累就行。他90岁,我85岁,闲着容易吵架。现在也吵,吵完之后,他走他的,我走我的,出来看到果子就好了。”
与褚时健比肩头
一来,马静芬便介绍起自己的褚柑,如数家珍:“我们的褚柑3月份才上市,这个品种的特点是化渣、皮薄、汁多、糖分高,大家都很期待上市,来谈合作的渠道很多。”从产品到生产技术,马静芬都侃侃而谈。
褚柑基地的生产主要由马静芬的侄儿在负责,马静芬说:“他在城市长大,小时候连泥巴都没玩过,从头学起,很难很难。”
马静芬,樊鑫摄于
褚柑基地采用和褚橙基地的一样的管理方法。先从村民中选拔组长,然后把土地分包给村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组长不仅要监督和保障生产,还要接受考核。这与褚时健“田间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相契合,为保障产品的高质量要从田间地头抓起,这是褚时健从红塔集团起就紧抓的一环。
可是除了生产技术和管理难题要攻克外,人心却是更难攻克的。初来租地的时候,村民对马静芬都是没信心的。大家都想‘他们肯定是有钱人,钱没地方放了,要放到我们这里来了,肯定是失败的’。因为村民们种过很多,都没办法种好。
马静芬说:“我们现在最困难的是,谁的地就由谁来管。六七十岁的老夫妻来管,做也做不动,说了还不行,直抱怨‘我那么大年纪了你还骂我’。可即使他种过,他的方法也是没有用的,必须从头来。那么他心里就觉得,管你的,赚了租金,然后再给你打工,随便做做,做不成你就走了。”
如今果实压满枝头,汁多肉甜,村民还是会想‘你们是用拿钱拼出来的’。马静芬打趣的回应道:“我们没有钱,也是很节省的。我们投资的几千万都是从总公司借的,相当于我和褚时健借的。褚时健不支持我,他不希望我和他比肩头。”
离婚是最丢人的事
马静芬常常被看作‘褚时健背后的女人’,而我觉得她不仅是站在他身后的人,更是站在他身侧的人。他们各自做着力所能及的事,遇到困难总是能一起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他们是最不寻常的遇合。
就像马静芬说的,“嫁褚时健比嫁脓包好,没有他就没有我,没有我也没有他。要是他下放的时候我就闹离婚的话,不知道现在他过成什么样,我又过成什么样。”
1月23日,王石邀请马静芬去北京参加一个论坛,主持人提前到玉溪拜访了马静芬。主持人问她,下辈子想做什么?马静芬只说:“下辈子还嫁褚时健。”席间,马静芬特别的说起了这件事。
那年他27岁,她22岁。一个是父亲早逝的农家长子,一个是家境富裕的银行家女儿,成长经历、生活环境完全不同的两个人走到了一起。曾经有人问马静芬‘你们两个过得好不好’,她说:“你想想,你是什么环境长大,他是什么环境长大,怎么统一得了(没办法不争吵)。”
马静芬,樊鑫摄于
马静芬和褚时健已经携手走过了63年,从战火纷扰到下放农场再到折戟沉沙,这半个多世纪的波折和艰辛无法言说。他们的坚守和隐忍,在这薄情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马静芬说:“他出事(下放农场),我再和他闹,他就受不了了,我不忍心。我们是第一代自由恋爱的人,如果闹离婚,不是自己打脸吗?最根本的问题是,我们是旧社会过来的人,离婚在我来说是最丢人的事。”
不过我想,他们的不离不弃更在于彼此对婚姻的忠诚。“他和一般男人不同,他再有钱有势,别人把女人找到他面前来,他就要发脾气骂人了‘干什么,赶快叫她走’,从来没有那种事(外遇)。”
这是马静芬在婚姻中给予褚时健的最大肯定,也是马静芬婚姻自信心的源泉。她说:“吵得厉害的时候我会说,你要是觉得我不适合在这个家里,我走是走不了,我们有这么多房子,你给我一间,你们两个想怎么过就去过吧。我知道实际上他不会这样做的。”
活到岁不封顶
‘忍、让、理解’是马静芬对于婚姻的理解和诠释,她强调这是夫妻双方的事,而不只是某一方的坚守。婚姻生活的初期,马静芬对褚时健积蓄了诸多的不理解,褚时健因为工作上的不顺心时常发火,那时马静芬只想着褚时健对不起她。
如今儿子、儿媳就像年轻时候的他们,儿子在工作上遇到为难的事情,回家会和儿媳发脾气。她时常劝诫他们:“和媳妇说‘你让他一点,他肯定有什么难了’,然后跟儿子说,‘有什么困难自己忍一忍就过去了,不要拿着媳妇发脾气。即使发了脾气,过后也要告诉她,你是因为什么事情生气的,而不是因为你不对我发你脾气。’这样大家都能彼此理解。”
虽然马静芬从没后悔嫁给褚时健,但是过去的有一段时间,她真替自己感到不值。她说:“他脾气不好,我就跟着他不好,我也生气我也哭,觉得冤枉了我一辈子。可我现在还要感谢他,他不磨炼我的话,我就没有今天。”
褚柑,樊鑫摄于
生活给了马静芬太多磨炼,磨砺着她的身体,磨砺着她的心智。我很难想象这个在我面前精神矍铄、从容淡定的老人竟是一个“老癌症患者”。肾下垂、癌症、月子病,用马静芬的话说就是十个指头都数不过。
退休以前,她也怕,怕老了没人管,怕老了会生病。实际上老了生病照样会好,马静芬医院了。“人活着关键看心态,就算是病了也不要着急,我是癌症病人,今年快13年的病史了,现在是看不出来,用机器也检查不出来了。癌症病人多数都是被吓死的。希望每个人都要想自己好,活到岁不封顶。”这就是马静芬,她风轻云淡,她明月入怀,自能美意延年。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