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各部位各体位
X线检查临床意义(下)
医院放射科现拥有意大利GMM数字化X线摄影(DR):DR是数字化直接成像系统的简称,DR接收X线的既不是普通胶片,也不是需要经激光扫描读取信息的成像板,而是各种类型的平板探测器,它们可以把X线直接转换成电信号或先转换成可见光,然后通过光电转换,把电信号转输到中央处理系统进行数字成像;DR优点:空间分辨率进一步提高、信噪比高、成像速度快、曝光量进一步降低、探测器寿命更长。DR常规摄片,如胸腹部、脊柱、骨盆、四肢及常规体检。
胸部
胸部X线摄影检查是胸部检查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能将微小的病变清晰显示于照片上,并能作为永久的记录,这是优于透视的一个显著特点。胸部摄片以胸腔内的肺、胸膜、胸壁、横膈、纵膈、膈上肋骨、气管、心脏和大血管为主要检查内容。临床应用:疾病检查、随访复查、健康普查。
胸部后前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胸部的主要病变情况和用于体检。
胸部侧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胸部的病变情况,确定病变部位。
胸部前后位(站立或仰卧):摄片目的用于观察病变位于背部,被检者为脊柱弯曲和驼背者或病重不能站立者的胸部情况。
心脏后前位(正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心脏大血管的形态和相互关系,进行心脏测量。
心脏右前斜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左心房、肺动脉干、右心房和右心室漏斗部的增大扩张情况。
心脏左前斜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心脏及大血管的相互关系。
胸部摄影时的注意事项:因卧位时膈上移,为避免心脏变形和遮蔽肺脏,常规应采取站立位。
腹部
腹部X线摄影检查主要用以观察尿路的病变,比如有透光结石或异常钙化阴影。也可作为造影检查的对比照片,同时可检查急腹症等病变。
腹部仰卧前后位(正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尿路或腹腔脏器有无结石、钙化及腹部包块和异物存留等情况。
腹部站立前后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肠梗阻、消化道穿孔及肾下垂等疾患的情况。
腹部侧卧水平前后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被检者病重不能站立而有肠梗阻或腹内游离气体的情况。
腹部摄影时的注意事项:除急腹症外,腹部摄片均应先做好清洁肠道的准备,以消除肠内气体的干扰。若观察肠腔内液平面或腹腔内游离气体时,一般应采用立位水平投照。
脊柱摄影
脊柱的解剖:脊柱共由二十六块骨组成。其中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一块和尾骨一块。骶骨和尾骨在幼年时分为9块,至成人时上方5块联结形成骶骨,下方4块联结形成尾骨。
颈椎摄影
第一和第二颈椎前后位:摄影目的用于观察寰椎和枢椎正位情况。
第三至第七颈椎前后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第三至第七颈椎的正位情况。
颈椎侧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全部颈椎的情况,也可用于观察喉部软组织的情况。
颈椎椎间孔前后斜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颈椎椎间孔、小关节及椎弓根的情况。
注意事项:颈椎骨折或椎体不稳时,需摄取颈部照片,必需有临床科医生在场,协助摆体位,以免患者因移动而发生意外。
胸椎摄影
胸椎前后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胸椎各部的形态、骨质、关节间隙及软组织的情况。
胸椎侧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胸椎侧位的形态、排列曲度及骨质情况。
腰椎摄影
腰椎前后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腰椎正位的骨质、形态、关节间隙及两侧软组织的情况。
腰椎侧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腰椎侧位的骨质、形态、椎间盘、棘突、关节突等的情况。
腰椎椎弓和椎间孔前后斜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腰椎椎弓峡部、上下关节突及其关节间隙、椎体和椎孔的情况。
骶骨和尾骨摄影
骶尾骨(椎)前后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骶骨和尾骨正位的骨质和形态情况。
骶尾骨侧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骶骨和尾骨侧位的形态情况。
骨盆摄影
骨盆前后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骨盆的骨质、形态及双髋关节的情况。
髂骨前后斜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髂骨翼的骨质、形态的情况。
骶髂关节前后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两侧骶髂关节的情况。
骨盆摄影注意事项:骨盆部与肠腔等软组织重叠,为避免肠腔内粪便、气体等的干扰,摄片前应做好肠道清洁的准备。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