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应用在很多地方都有应用,在《黄帝内经》中即有:“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等。中医上常用艾灸来治病保健,那么艾灸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艾灸的原理艾灸其实就是一个利用其热性达到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治病,适用于慢性病,顽固性病的治疗,艾灸是通过刺激穴位到相应的病灶治病的。通过刺激穴位疏通经络,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艾灸的作用
1、解表散寒
艾灸具有疏风解表、温中散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感受外邪表证及中焦虚寒性呕吐、腹痛、泻痢等证。
2、补虚固脱
艾条艾灸可以温阳补虚,回阳固脱,可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元阳暴脱之证,如久泄、久痢、遗尿、遗精、阳痿、早泄、虚脱、休克等。
3、益气升阳
艾灸艾灸具有不中益气,升阳举陷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证,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以及崩漏日久不愈等证。
4、降逆下气
艾灸可以调节人气气机,具有降逆下降、通畅气机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气逆上冲的病证,如脚气冲心、肝阳上升之证可灸涌泉治之。
5、消淤散结
艾灸可以消瘀散结,拔毒泄热,适用于治疗外科疮疡初起,以及瘰疬等证。用于疮疡溃久不愈,有促进愈合、生肌长肉的作用
艾灸适应的症状
1、可治疗外感风寒表证及中焦虚寒,呕吐,腹痛,泄泻等症。
2、可治疗脾肾阳虚,元气暴脱之症,如久泻,灸痢,遗尿遗精,阳痿,早泄,虚脱,休克等症。
3、可治疗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以及崩漏日久不愈等症。
4、可治疗外科疮疡初起,或疮疡溃久不愈,有促进愈合,生长肌肉的作用。
5、肝阳上亢之症可灸涌泉穴治之。
艾灸的禁忌疾病禁忌
艾灸虽然具有补益阳气的作用,但是也能伤阴,因此对于阴虚火旺以及邪热内炽的患者不宜采用艾灸治疗,如中风闭证、高热神昏、咯血吐血等症均为使用禁忌。
部位禁忌
面部穴位不宜直接进行艾灸,以免烫伤形成瘢痕;关节活动部位不宜使用化脓灸法,以免化脓后溃烂不宜于灸疮愈合;重要的脏腑器官部位以及乳头、大血管处、肌腱浅表部位,不可直接艾灸;妊娠期女性的腰部以及腰骶部不能进行艾灸。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