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肾下垂检查
肾下垂症状
肾下垂特点
肾下垂饮食
肾下垂图片
肾下垂鉴别

每日一学经络腧穴篇38

每日一学

16October

督脉(二)

督脉者,起于下极之输,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

——《难经·二十八难》

督脉歌诀

督脉行背之中行,

二十八穴始长强。

腰俞阳关入命门,

悬枢脊中上中枢。

筋缩至阳归灵台,

神道身柱陶道周。

大椎哑门连风府,

脑户强间后顶排。

百会前顶通囟会,

上星神庭素髎对。

水沟兑端在唇上,

龈交上齿缝之内。

本经腧穴

哑门☆

第1颈椎下,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

1.暴喑,舌缓不语。

2.癫狂痫、癔症等神志病证。

3.头痛,颈项强痛。

正坐位,头微前倾,项部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不可向上深刺,以免刺入枕骨大孔,伤及延髓。

风府☆

正坐,头微前倾,后正中线上,入后发际上1寸。

1.中风、癫狂痫、癔症等神志病证。

2.头痛、眩晕、颈项强痛、咽喉肿痛、失音、目痛、鼻衄等内、外风为患病证。

正坐位,头微前倾,项部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不可向上深刺,以免刺入枕骨大孔,伤及延髓。

百会☆

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或当头部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1.痴呆、中风、失语、瘛疭、失眠、健忘、癫狂痫证、癔症等神志病证。

2.头风、头痛、眩晕、耳鸣等头面病证。

3.脱肛、阴挺、胃下垂、肾下垂等气失固摄而致的下陷性病证。

平刺0.5-0.8寸;升阳举陷可用灸法。

上星☆

囟会穴前1寸或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1.头痛、目痛、鼻渊、鼻衄等头面部病证。

2.热病,疟疾。

3.癫狂。

平刺0.5-0.8寸。

素髎☆

鼻尖正中。

1.昏迷、惊厥、新生儿窒息、休克、呼吸衰竭等急危重症。

2.鼻渊、鼻衄等鼻病。

向上斜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

水沟☆

在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点处。

1.昏迷、晕厥、中风、中暑、休克、呼吸衰竭等急危重症,为急救要穴之一。

2.癔症、癫狂痫、急慢惊风等神志病证。

3.鼻塞、鼻衄、面肿、口歪、齿痛、牙关紧闭等面鼻口部病证。

4.闪挫腰痛。

向上斜刺0.3-0.5寸,强刺激;或指甲掐按。

注☆为执业医师考试大纲针灸常用腧穴。

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

弯针

弯针是指进针时或将针刺入腧穴后,针身在体内形成弯曲,称为弯针。

原因医生进针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过速以致针尖碰到坚硬的组织器官或病人在针刺或留针时移动体位,或因针柄受到某种外力压迫、碰击等,均可造成弯针。

现象针柄改变了进针或刺入留针时的方向和角度,提插、捻转及出针均感困难,而患者感到疼痛。

处理出现弯针后,即不得再行提插、捻转等手法。如针柄轻微弯曲,应慢慢将针起出。若弯曲角度过大时,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起出。若由病人移动体位所致,应使患者慢慢恢复原来体位,局部肌肉放松后,再将针缓缓起出。切忌强行拔针,以免将针体折断,留在体内。

预防医者进针手法要熟练,指力要均匀,并要避免进针过速、过猛。选择适当体位,在留针过程中,嘱患者不要随意更动体位,注意保护针刺部位,针柄不得受外物硬碰和压迫。

温故而知新,复习知识点:

每日一学·经络腧穴篇37

长医院

实训中心出品

图文编辑:李倩

经典诵读:辛宇咛

责任审核:才华兴

▼更多精彩,请







































白癜风效果
白癜风有治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nglul.com/sxcjb/2403.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