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较强冷空气影响,元旦前夕,中东部大部地区大风降温,北方局地降温超14℃,最低气温或创今冬新低。12月31日,棉裤和秋裤穿着区域都将向南扩展。陕西南部、河南中部和南部、江苏北部气温骤降将加入棉裤区域,“要想防寒不靠抖,身上棉裤必须有”,全国大部地区将在晴冷的天气中跨年,快来看看你家要穿棉裤了吗?
年最后的一天我国各地区受“冷空气的爱戴”,河南大部分地区今日温度1℃-8℃,虽屋外天寒地冻,但屋内暖意融融,马上迎来最冷元旦,这一天,各个地方的风俗不一样,传统的节日食物也不一样,那么你家元旦吃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元旦有那些传统美食。
元旦各地传统美食
1、元旦传统食物:饺子
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邓州人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特色食品,又称水饺,是中国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节食品。有一句民谣叫“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在北方,大部份的北方人会在元旦这一天包饺子,冬天比较冷,蒸几盘热气腾腾的饺子,再酱点醋,那味道,真的是比任何山珍海味都香。
2、元旦传统食物:汤圆
别称“元宵”“汤团”“浮元子”,是中国传统小吃的代表之一,是由糯米粉等做的球状食品。一般有馅料,煮熟带汤食用。同时也是元宵节最具有特色的食物,历史十分悠久。小时候就听到歌里唱:卖汤圆、卖汤圆、这里的汤圆是圆又圆......汤圆在南方是很受欢迎的,像元旦、元宵节这种传统佳节都会煮上一份汤圆,象征着团团圆圆
3、元旦传统食物:年糕
中华民族的传统食物,属于农历新年的应时食品,年糕有红、黄、白三色,象征金银,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所以前人有诗称年糕:“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银黄色金。年岁盼高时时利,虔诚默祝望财临。”年糕是用黏性大的糯米或米粉蒸成的糕,在春节,我国很多地区都有讲究吃年糕。
4、元旦传统食物:糍粑
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糍粑是用熟糯米饭放到石槽里用石锤或者芦竹(因地方差异,有的也用竹来代替)捣成泥状制作而成,一般此类型的食物都可以叫做糍粑。多数地区的人习惯于在腊月打糍粑;在梅州客家地区每逢传统节日或家庭喜庆;四川地区的人在中秋节前制作,象征丰收、喜庆和团圆,是中秋节和月饼齐名的必备佳品。
总之我国的传统美食非常之多,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接下来我们在聊聊桌上那些让人们馋涎欲滴的菜肴吧!
鱼——年年有余。豆花鱼片酸菜鱼清蒸鲈鱼冷锅鱼烤鳗鱼豆瓣鲫鱼干烧鲳鱼酸辣小黄花鱼糖醋带鱼秋刀鱼泡菜鱼香煎龙利鱼……这么多鱼为什么要吃糖醋鲤鱼呢?鱼昭示新年财源广进,糖醋鲤鱼吃起来甜而不腻,滑而不涩,昭示着日子甜甜蜜蜜,平平稳稳。作为元旦的压轴菜最是适合不过了。
鸡——大吉大利。清炖鸡汤,煲鸡汤,冬瓜鸡汤,香菇炖鸡汤,乌鸡汤,当归鸡汤,金针木耳煲鸡汤,滋补清鸡汤,玉米板栗鸡汤,山药煲鸡汤等鸡汤是一道传统的汤菜,制作原料主要有鸡、水、调料等。鸡汤特别是老母鸡汤向来以美味著称,鸡汤还可以起到缓解感冒症状,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的作用。
发菜汤—发财。发菜和“发财”谐音,象征着新的一年财源滚滚,家有经商者更是喜欢。这发菜汤怎么煮,各家喜好应该不同,我婆家喜欢用干鱿鱼和墨鱼丸同煮。汤煮好后,呈淡红色,有着“红红火火”的感觉;颜色乌黑、状如发丝的发菜缠绕在雪白的墨鱼丸上,又有着“团团圆圆”的寓意,加上发菜和“发财”谐音,真是一道吉利的菜。
生菜——生财。生菜寓生财。生菜会的日期定在白衣观音诞,生菜读起来与“生财”谐音,讨个口彩,是过年必备的蔬菜。上面再摆一把金灿灿的油炸馓子,便是“金条生财”了。做法居多有:炒生菜,凉拌生菜,白灼生菜,义式生菜沙拉,鲔鱼生菜沙拉,生菜蛋饼卷,生菜包照烧虾仁拉面,墨西哥牛肉生菜卷饼等。
腐竹——寓意富足。腐竹寓意“富足”,也是除夕不可少的一道菜。菜品有:黑木耳炒腐竹,炝锅腐竹,凉拌腐竹,萝卜腐竹煲,腐竹炒金针菇,凉拌小黄瓜鸡丝腐竹,腐竹烧松茸
牛佤松茸食谱,腐竹鲜百合蛋白糖水,白果腐竹粥,泡菜腐竹等。
红烧肉—寓意红红火火
在年夜饭的时候有这道菜是因为红烧肉红皮赤壮,寓意着你每天都红红火火,是一个很好的意头菜来的。
除了这些还有诸多菜品也是各地餐桌追捧的“明星年味”有:炸酥肉、蒸园子、腊肉、香肠、坨子肉、酱肘子、蒸甲鱼、龙眼肉、品碗、烤鸭、鸽子汤、酸菜肉、粉蒸肉、洗沙肉、烧什锦、口水鸡、板鸭、水煮鱼、油焖大虾、糖醋排骨、麻婆豆腐、糖醋里脊、鱼香肉丝......等等(菜品多如繁星)
正所谓“每逢过节胖十斤“,各位小伙伴们在“放纵”自己嘴巴的同时,也要照顾照顾自己的胃,避免吃的过饱,出现胃胀的情况,饭后不要剧烈运动,适当散步消食,小编再给大家推荐一下健脾消食的穴位和御生居清和舒润套盒。
中脘穴: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①胃痛、腹胀、呃逆、吞酸、泄泻、黄疸等脾胃病证;②癫狂,失眠,脏躁;③子宫脱垂,荨麻疹,食物中毒。
下脘穴: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
①腹痛、腹胀、食谷不化、呃逆、腹泻等胃肠病证;②痞块。
足三里穴: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
①胃痛、呕吐、噎膈、腹胀、腹泻、痢疾、便秘等胃肠病证;②下肢痿痹;③心悸、失眠、癫狂等心脑病证;④乳痈、肠痈等外科疾患;⑤虚劳诸证,为强壮保健要穴。
脾俞穴:
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①腹胀、腹泻、呕吐、痢疾、便血等脾胃肠腑病证;②背痛;③肾下垂,月经不调,糖尿病,肾炎,小儿夜盲,荨麻疹。
胃俞穴:
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①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等脾胃疾患;②背痛;③糖尿病,失眠,腮腺炎。
最后小编在这里提醒大家正月朵采开门红收现现场火热报名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