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肾下垂检查
肾下垂症状
肾下垂特点
肾下垂饮食
肾下垂图片
肾下垂鉴别

夏天到了,快来pick这个最佛系的养生方

艾灸是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通过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柱等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中医认为人之所以生病,全是因为“经络不通,阴阳失和”,艾灸是通过热量的共振传导,打开瘀阻的经络,让经络恢复畅通。

艾灸的方式

1、悬灸;

2、艾灸盒灸;

3、百笑灸;

4、火龙灸。

(悬灸)

(艾灸盒灸)

(百笑灸)

(火龙灸)

艾灸的好处

艾灸可以补充人体阳气,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中讲到:“艾叶,温中、逐冷、除湿”,也就是说艾叶能温阳、散寒、祛风、除湿,因此人体的虚寒症状,都可以通过艾灸来缓解。

局部刺激

艾灸的温热刺激,可以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局部炎症、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

经络调节

使艾灸的理化作用较长时间停留在腧穴或释放到全身,增加穴位外敏性,放大经络循环效应,产生经络整体调节作用,使疾病得以治愈。

调节免疫

灸疗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这种作用具有双向调节的特性,即低者可以使之升高,高者可以使之降低,病理状态下更明显。

药理作用

灸疗通过燃烧艾叶起作用的。《本草从新》:“艾叶,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

综合作用

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发挥其通经活络、行气活血、去湿逐寒、调节阴阳、回阳救逆、防病保健的整体治疗作用。

艾灸适应症

1

寒凝血滞、经络痹阻引起的各种病症,如风寒湿痹、颈椎病、偏头痛、肩周炎、坐骨神经痛、强直性脊柱炎、肘关节炎、关节痛、痛经、闭经、寒疝腹痛等。

2

外感风寒表证及中焦虚寒、呕吐、腹痛、泄泻等。

3

脾肾阳虚、元气暴脱之症,如久泻、久痢、遗尿、遗精、阳痿、早泄、虚脱、休克等

4

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以及崩漏日久不愈等。

5

外科疮疡初起(用于疮疡溃久不愈,有促进愈合、生长肌肉的作用)、瘰疬、乳痈初起,各种痛症、疖肿未化脓者(可消瘀散结、拔毒泄热)等症。

6

防病保健。能调整和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增强人的抗病能力。

如果是单纯的为了保健而艾灸,那么选几个扶正的穴位,例如中脘,神阙,关元,足三里,三阴交这些穴位,每次灸半个小时到四十分钟左右。《扁鹊心书》中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虽不得长生,亦可得百年寿。”

艾灸的疗程

慢性病:原则为灸从久,必须长期施行方能见效,一般为前三天每天灸一次,以后间隔一日灸一次,可连续施灸一月,两月、半年或以上。

急性病:通常只需灸1~2次即可缓解病患,以病情评定,待症状消失则可停止治疗。

强身保健:可每月灸3~5次,终生使用,通常艾灸量先少后多则效果更好。

艾灸的注意事项

艾灸前:刚做完运动出了大汗,或者劳累,精神紧张,饥饿时不要马上艾灸。艾灸前最好喝一杯温水。

艾灸时:艾灸量先少后多。尤其是久病后、或者素来体质虚弱,老人、小孩灸的时候,灸量宜小。在艾灸的时候,忌喝冷水,吃冷的东西,这样做如同给艾灸撤火,不利于疾病的治疗。艾灸时最好不要在有风的地方,这样风邪容易进入人体,反而会加重病情。

艾灸后:艾灸后最好补充一杯热水,最好稍稍有点烫嘴的。艾灸后不要碰一切冷的东西,如果要洗手,也要用热水。尤其是有风湿类疾病、寒性疾病的患者。

总之灸法是老祖宗留下的安全、方便、无副作用的“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精妙之术,古语云:“家有三年艾,医生不用来”,《医学入门》:“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皇帝内经》:“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总之灸法对人体是一种良性刺激,对增强体质大有裨益,不论病体、健体都可以使用。医院中医科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xiachuia.com/sxcjb/44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