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
一药
植
ZHIJI
记
.7.26
“《纵笔》
陆游
百尺松根结茯苓,千年长养似人形。
谁知金鼎烹初熟,恰值山翁醉欲醒。
”陆游虽然一生经历坎坷,也徒有报国无门的嗟叹,但他活了85岁,在平均寿命不过30多岁的古代堪称长寿仙翁,这与他平时对养生的研究不无关系。如本诗中提到的茯苓,茯苓是一种药食两用的特色食材,虽其貌不扬,却浑身是宝。
这首《纵笔》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茯苓的生长特性及其形状:茯苓喜欢与松树根结伴而生,形似人参。为《神农本草经》中的上品药物之一,久服可轻身延年。从诗中也可见出陆游对茯苓这味药物的偏爱。
茯苓
甘、淡,平。
归心、肺、脾、肾经。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茯菟(《本经》),茯灵(《史记》),松腴(《记事珠》),绛晨伏胎(《酉阳杂俎》),茯兔(《纲目》),松薯、松木薯,松苓(《广西中药志》)
药典之言
主要应用及用法用量
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
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
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马蔺为之使。恶白敛。畏牡蒙、地榆、雄黄、秦艽、龟甲。"
②《药性论》:"忌米醋。"
③张元素:"如小便利或数,服之则损人目。如汗多入服之,损元气。"
④《本草经疏》:"病人肾虚,小水自利或不禁或虚寒精清滑,皆不得服。"
⑤《得配本草》:"气虚下陷、水涸口干俱禁用。"
《雷公炮炙论》
雷公云:凡采得后,去皮、心、神,了,捣令细,于水盆中搅令浊,浮者去之,是茯苓筋,若误服之,令人眼中童子并黑睛点小,兼盲目,甚记之。
《中药大辞典》
茯苓:用水浸泡,洗净,捞出,闷透后,切片,晒干。
朱茯苓:取茯苓块以清水喷淋,稍闷润,加朱砂细粉撒布均匀,反复翻动,使其外表粘满朱砂粉末,然后晾干。(每茯苓块斤,用朱砂粉30两)
群经见智
相关古籍记载摘录
①《神农本草经》:"味甘,平。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②《本草经集注》陶弘景:“味甘,平,无毒。主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止口焦舌干,利小便。止消渴唾,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久服安魂魄,养神,不饥,延年。”
③《长沙药解》黄元御:“味甘,气平,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足少阴肾、足太阳膀胱经。利水燥土,泻饮消痰,善安悸动,最豁郁满。除汗下之烦躁,止水饮之燥渴,淋癃泄痢之神品,崩漏遗带之妙药,气鼓与水胀皆灵,反胃共噎膈俱效。功标百病,效著千方。”
④《汤液本草》:"茯苓,伐肾邪,小便多能止之,小便涩能利之,与车前子相似,虽利小便而不走气。酒浸与光明朱砂同用,能秘真。"
⑤《本草衍义补遗》:"茯苓,仲景利小便多用之,此治暴新病之要药也,若阴虚者,恐未为宜。"
⑥《纲目》:茯苓气味淡而渗,其性上行,生津液,开胺理,滋水源而下降,利小便,故张洁古谓其属阳,浮而升,言其性也;东垣谓其为阳中之阴,降而下,言其功也。
⑦《本草经解》叶天士:“白茯同人参、白术、甘草、陈皮、山药、扁豆、白芍,治脾虚。同人参、白术、甘草、陈皮、半夏,名六君子汤,治咳而吐。同二术、泽泻、车前、白芍、陈皮、木瓜、猪苓,治水肿。同陈皮、半夏、甘草、人参、枳壳、川芎、白芍、归身、生地、前胡、葛根、桔梗、苏叶、生姜、大枣,名茯苓补心汤,治火郁心包痛而吐血咳逆。”
⑧《本草正》:"茯苓,能利窍去湿,利窍则开心益智,导浊生津;去湿则逐水燥脾,补中健胃;祛惊痫,厚肠藏,治痰之本,助药之降。以其味有微甘,故曰补阳。但补少利多,故多服最能损目,久弱极不相宜。若以人乳拌晒,乳粉既多,补阴亦妙。"
⑨《本草求真》:"茯苓入四君,则佐参术以渗脾家之湿,入六味,则使泽泻以行肾邪之余,最为利水除湿要药。书曰健脾,即水去而脾自健之谓也。……且水既去,则小便自开,安有癃闭之虑乎,水去则内湿已消,安有小便多见之谓乎。故水去则胸膈自宽而结痛烦满不作,水去则津液自生而口苦舌干悉去。"
日常应用
药食同源美容养颜
《抱朴子》云∶任季子服茯苓一十八年,玉女从之,能隐彰,不食谷,面生光。孙真人《枕中记》∶茯苓久服,百日百病除。二百日,夜昼二服后,役使鬼神。四年后,玉女来侍。
茯苓除了可以入药,还可以做成许多美食。《本草纲目》中就介绍了一些茯苓的吃法,例如茯苓馄饨的做法及其功效:“黄雌鸡肉四两,茯苓末二两,白面六两,做成馄饨,入豉汁煮食,三五次可治疗噎食不通。”
《红楼梦》第六十回“茉莉粉替去蔷薇硝,玫瑰露引来茯苓霜”中写道:钱槐的嫂子拿了一个纸包递与柳家的,说道:“昨日有广东的官儿来拜,送了上头两小篓子茯苓霜……我打开看了看,怪俊,雪白的。说拿人奶和了,每日早起吃,最补人的。没人奶就用牛奶,再不得就是滚白水也好”。这“雪白的”东西即是茯苓霜,也叫茯苓膏,是一种中药膏方。
茯苓膏做法很多,这里给大家推荐两种吃法,不妨一试。
将白茯苓掰成小块,用水泡2个小时;将泡好后的茯苓放到笼屉上中火蒸40分钟;蒸好后倒入料理机,再倒入牛奶,打碎,用大火煮开,吃时放蜂蜜调味。
取茯苓克、炼蜜0克,将茯苓研成细末,加入蜜拌和均匀,用文火熬成膏状,装入瓷罐备用,每次1小勺。
清代,茯苓被当作养生益寿要药。尤其是慈禧太后,为了保健养生、延年增寿,常命御膳房做茯苓饼,并以此赏赐大臣。
山药、白术、茯苓各60克,干姜30克,陈皮15克,共为细末,加胡椒面3克,混匀,与面粉0克一起加水和面,做成饼干样的小饼,置烘箱内烘熟。
白扁豆50克,白莲子50克,白茯苓50克,白菊花15克,白山药50克,面粉克,白糖克。将前5味洗净,烘干,磨成细面,与面粉调匀,加水和面,或加鲜酵母令其发酵,发好后揉入白糖,上笼武火蒸30分钟,出笼后切成块状。
“茯苓粥”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弟弟苏辙发现的。苏辙少时多病,夏天因为脾胃弱而饮食不消,食欲不振;冬天则因为肺肾气虚而经常感冒、咳嗽。请了许多大夫,服了许多药物也未能根除。直到苏辙过了而立之年,他向人学习养生之道,练习导引气功,经常服用茯苓,一年之后,以前多年的疾病竟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从此后,他便专心研究起药物、养生来,并写了《服茯苓赋并引》一文。文中写道:服茯苓可以固形养气,延年而却老者。久服能安魂魄而定心志,颜如处子,神止气定。
凡属脾虚及水湿内停之症,均可食用,尤其对脾虚湿盛之症,更为适宜,其性质平和,补而不峻,利而不猛,所以既可扶正,亦可祛邪,为脾虚湿盛之水肿及老年性浮肿,肥胖症的良好药粥。
选新鲜的荷叶半张或1张,或干荷叶20-50克上锅煎煮;汤至碧绿关火去渣留用;把茯苓、洗净的粳米或小米加入汤中,同煮为粥;出锅前放入少许白糖调味。
中医认为,荷叶性微温平味辛,入心、肝、肺三经。荷叶有清心火、平肝火、泻脾火、降肺火以及清热养神、降压利尿、敛液止汗等功效。
夏季天气闷热,容易使人烦躁不安,肝火上升,此时喝碗荷叶茯苓粥,有清热解毒,宁心安神的功效。
茯苓不仅是健脾祛湿的上品、滋补美味的食品、也是古人美容的常用材料。外敷茯苓粉,可淡化面部色素、美白去黄;内服茯苓水,可去除面部黄气、祛除湿气。
对于脂溢性脱发的人群来说,头油较多,就与湿邪泛滥有关。用茯苓则刚好对证!知名老中医岳美中先生就曾用茯苓治好了很多例脂溢性脱发,于是这个验方开始流传。
茯苓为末,每日3次,每次20g,白开水冲服,连用1~2个月即可见效。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一两茯苓一两金,食用茯苓对人体有很多益处,但在此之前要清楚自己的体质是否合适。茯苓均具有祛湿利尿的功效,所以肾虚或咽喉干燥的人忌食。同时注意,茯苓不要与米醋、浓茶等同食,可能会影响药效;
END
编辑:岁安
部分文字及图片整理自网络,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作为学术参考。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往期回顾
热点文章讨论热点
为什么是河南?圣贤之地怎么了?——“中原地区要小心特别小心”
热点
郑州大水可能是一个信号,地球正面临气候临界点。
热点
铁证如山,西医剽窃中医成果
热点
苍生大医—人民英雄张伯礼
热点
他们害怕什么,我们就壮大什么
民族文化自信文化
心之力
文化
中华文化的根是什么
文化
火雷降魔扫三界,大战功成在此时
民族
为英烈点一盏心灯,为先祖追思
自信
钱学森:人类医学的发展方向是中医
经典实用学习学习
《六十四卦方圆图》到底隐藏了多少宇宙奥秘
学习
关于经典学习的方法
学习
《易经》的天文学基础
学习
天人合一的秘密
实用
金光神咒讲解与引导
养生健康修复养生
神奇的小指按摩操
修复
意念的神奇力量
修复
给自己重开生门健康
身体里住着一位“神医”,唤醒他
健康
那盆被骂了30天的植物,终于死了
每周四“道”医道养生
内经解读之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字中有道
干支简述及其合化理论的天文学依据(8)
生活之道
《师妹的修行日记》:为什么觉得打坐是一种负担
谈经论道
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3)
学修视频视频
引仙法序言
视频
引仙法第一法
视频
从传统文化中提炼生命科学之道(上)
视频
从传统文化中提炼生命科学之道(下)
视频
《前道德真宗法卷》上路乘学习分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