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熟悉不能再熟悉的症候了。就症状而言,其初期基本上没什么症状,甚至对生活也无任何影响。因此,只有当脂肪肝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它才会诱发我们身体的各种不适。就比如说胸腹胀闷、食欲不振、恶心欲呕等症状。当然,任其发展,若到达一定程度,就很容易演变成肝硬化。而这一症候,又恰巧是现代多数人的一大通病。
脂肪肝,在现代医学看来。就是说,只要我们的肝脏对脂肪类物质的消化、吸收、氧化、转化以及分泌等一系列的代谢过程中,若出现了动态生理平衡的失调,或是全肝的脂肪在肝组织细胞内贮积量超过肝湿重的5%以上,抑或是肝组织有一半以上的细胞都已脂肪化,就可以将其称为脂肪肝。
当然,以上的这些,都是现代医学里的定义。接下来,我们看看在传统医学中,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
在传统医学中,古人可不明白什么“氧化”、“肝湿种占比”他们只会整体地来看待脂肪肝这件事。因为这在古先贤看来,脂肪肝的形成,其责任主要在于肝、脾、肾这三个脏器。
第一个:是肝
我们的肝主疏泄。我们的身体之所以能正常地代谢,脏腑之所以能正常工作,这都需要依靠肝的疏泄。打个简单的比方,肝的疏泄之能就是我们脏器里面的“润滑剂”。只有体内有了足够的润滑剂。那么,脏器之间的运转才能顺畅。
因此,脂肪肝的形成,首先就在于肝郁。若是肝气郁滞,就会疏泄失常,代谢失度。水谷精微就无法化生气血,反而生成痰湿。而痰浊很容易在体内瘀阻,因此就难以排泄。于是就会一点一点地淤积在肝脏上。最终就是以脂肪肝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第二个:是脾
我们的脾主运化。若是脾虚,水液就容易运化失常,那么水液就容易变成痰湿。痰湿阻滞于体内,这不仅会以脂肪的形式淤积在我们的肝脏上。反过来,还会进一步地影响我们脾的运化。
若是脾进一步虚弱,这又导致了土壅木郁的一个局面,从而会令肝的疏泄之能变得更差。如此恶性往复,脂肪肝自然而然就找上门来,而且还会不断加重。
第三个:是肾
我们的肾,其主要功能之一就是“主水”。
在《黄帝内经?素问》中有记载:“肾者水藏,主津液”。
因此,若是肾气充盛,那么一身脏腑代谢水液的能力就能得到保证。同时,肾也决定着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也就是说,我们的肾在蒸腾气化的作用下,可以让水液中的清者,再次为人体所用,而浊者则是以尿液的形式排出。若是此时存在肾气亏虚,水液中的浊者积于体内,就会瘀阻于肝。而这就是形成脂肪肝的一大因素。
要如何应对?
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疏肝、健脾、调肾。
组方为:白术30克,丹参30克,茯苓15克,猪苓15克,泽泻15克,茵陈15克,山楂15克,丝瓜络15克,柴胡9克,郁金9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次或者3次温服。
组方以柴胡、郁金、茵陈来疏肝、解郁、行气、利胆。
而这一步其目的在于解决肝的问题。
在以白术健脾益气;茯苓健脾利水;再用山楂消食降脂,给脾胃助以运化。
这第二步就在于健脾化痰、降脂祛浊,其根本就是在解决脾的问题。
其次是用猪苓和泽泻来利水祛浊,清湿热。其目的在于行肾水,泄肾浊,令其排尿正常。
最后,就是用丹参活血化瘀。其目的在于改变痰浊瘀阻所引起的血淤问题。
总体来看,用健脾调肝,解郁排浊,利水渗湿、活血化瘀的一个思路来应对脂肪肝是有一定道理的。
当然,上述的经验方,只是医家前辈的经验的总结。因此,它不一定就适合所有的脂肪肝患者。只是想通过上述的分析,让这类患者了解脂肪肝的前因后果,以及中医的基本调理思路。
五行健康辨证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