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科技的飞速发展让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便捷,也慢慢摒弃了一些传统的东西,但传统中医却备受推崇。就连习大大也强调: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究其根本是因为现代人从传统中医上仍然受益。
中医上有三大法宝:一碗汤、一根针、一柱灸。这里的“一柱灸”就是现在人们经常提到的艾灸。艾灸起源于原始社会,灸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它早于文字,早于各种医药。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恐龙这样的庞然大物都已经灭绝于世,但艾灸却能传承千年,艾灸专家告诉我们:现代人更需要艾灸。为什么?
1.现代人体质内外受寒
外寒:空调
内寒:冰箱
万物遇寒则凝、凝则生、生则癌
2.睡眠不足
五脏皆藏神,睡眠不足会耗掉大量阳气,脏腑机能下降
3.西药滥用
医院规定成人慎用抗生素,儿童禁用抗生素。抗生素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菌的生长,也抑制对身体有益的细菌生长。而且大多数抗生素均以原形或代谢物经肾脏排泄,故肾脏最容易受其损害。
4.滥用苦寒
都说凉茶可以降火,但盲目降火会适得其反。因为阳虚则火旺,凉多则内热。寒极生内热,变生邪火。
艾灸的六大功效
温通经络行气活血
灸性温热,能起到温通活血作用,对经脉气血阻滞不通、四肢活动障碍、关节疼痛以及中风偏瘫的老年人有益。
回阳复脉温中散寒
灸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肾俞等穴,对脾虚泄泻、消化不良、脘腹胀痛以及命火不足、肾阳虚冷所致的阳痿、遗精、带证、夜尿频数等,均有改善症状的效果。
调和营卫升阳益气
温灸肺俞、大椎、足三里等穴,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经常患伤风感冒或咳嗽哮喘及过敏性鼻炎等有调理效果。特别是在夏秋之交,灸肺俞、足三里2~3个疗程(10天为一疗程),可增强体质、密固肌表以预防感冒、哮喘等;灸百会、中脘、足三里等,对中气下陷所致的胃下垂、肾下垂、脱肛等有升阳益气之功。
培补元阳预防疾病
秋冬季节常灸气海、关元、命门、中脘、足三里等穴,可强壮元阳、理脾和胃,有预防疾病的作用;灸足三里、气海等穴能降低血液凝聚、激发经气运行、疏通经络,可预防脑血栓形成。灸足三里和悬钟穴有降压作用。患高血压的中老年人,突感手指、足趾有麻木感,速灸以上两穴,能预防中风的发生。灸神阙穴(肚脐)15~20天,可使脾胃增运、六腑通畅,周身之气得以畅行,从而达到益寿保健的目的。
补脾祛湿疗痹止痛
灸法有温经气、散寒邪、除湿气、止疼痛的作用,凡感受风寒湿邪、痹阻于经脉、不通则痛的痹证,以及年高体弱、气血虚亏、寒湿重的腰痛、脘腹疼痛等,经常施行艾灸都有很好的效果。
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灸法能散寒凝,如痈疽未熟者可使之消散,己熟者令其速溃。对年高体弱、气血不足而久不收口者,可使之收口生肌。据报道,灸法还有使白血球水平升高、增强吞噬能力以及减少炎症渗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