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肾下垂检查
肾下垂症状
肾下垂特点
肾下垂饮食
肾下垂图片
肾下垂鉴别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针灸常用腧穴汇总3

本   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平风府穴。

  ①中风、癫痫、头痛、眩晕、耳鸣、耳聋等内风所致的病证;②感冒、鼻塞、鼽衄、目赤肿痛、口眼歪斜等外风所致的病证;③颈项强痛。

  针尖微下,向鼻尖斜刺0.8~1.2寸,或平刺透风府穴。深部中间为延髓,必须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与深度。

2.肩井

  肩上,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

  ①颈项强痛,肩背疼痛,上肢不遂;②难产、乳痈、乳汁不下、乳癖等妇产科及乳房疾患;③瘰疬。

  直刺0.5~0.8寸。内有肺尖,慎不可深刺;孕妇禁针。

3.环跳

  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

  ①腰胯疼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等腰腿疾患;②风疹。

  直刺2~3寸。

4.阳陵泉合穴;胆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

  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①黄疸、胁痛、口苦、呕吐、吞酸等肝胆犯胃病证;②膝肿痛、下肢痿痹及麻木等下肢、膝关节疾患;③小儿惊风。

  直刺1~1.5寸。

5.悬钟八会穴之髓会

  外踝高点上3寸,腓骨前缘。

  ①痴呆、中风等髓海不足疾患;②颈项强痛,胸胁满痛,下肢痿痹。

  直刺0.5~0.8寸。

12足厥阴肝经

1.行间荥穴

  足背,当第1、2趾间的趾蹼缘上方纹头处。

  ①中风、癫痫、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青盲、口歪等肝经风热所致的头目病证;②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等妇科经带病证;③阴中痛、疝气;④遗尿、癃闭、五淋等泌尿系病证;⑤胸胁满痛。

  直刺0.5~0.8寸。

2.太冲输穴;原穴

  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①中风、癫狂痫、小儿惊风、头痛、眩晕、耳鸣、目赤肿痛、口歪、咽痛等肝经风热病证;②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等妇科经带病证;③黄疸、胁痛、腹胀、呕逆等肝胃病证;④癃闭,遗尿;⑤下肢痿痹,足跗肿痛。

  直刺0.5~0.8寸。

3.期门肝之募穴

  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①胸胁胀痛、呕吐、吞酸、呃逆、腹胀、腹泻等肝胃病证;②奔豚气;③乳痈。

  斜刺或半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内脏。

13督脉

1.腰阳关

  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约与髂嵴相平。

  ①腰骶疼痛,下肢痿痹;②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等妇科病证;③遗精、阳痿等男科病证。

  向上斜刺0.5~1寸。多用灸法。

2.命门

  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①腰脊强痛,下肢痿痹;②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经闭、不孕等妇科病证;③遗精、阳痿、精冷不育、小便频数等男性肾阳不足性病证;④小腹冷痛,腹泻。

  向上斜刺0.5~1寸。多用灸法。

3.大椎

  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①热病、疟疾、恶寒发热、咳嗽、气喘等外感病证;②骨蒸潮热;③癫狂痫证、小儿惊风等神志病证;④项强,脊痛;⑤风疹,痤疮。

  向上斜刺0.5~1寸。

4.百会

  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或当头部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①痴呆、中风、失语、瘈疭、失眠、健忘、癫狂痫证、癔病等神志病证;②头风、头痛、眩晕、耳鸣等头面病证;④脱肛、阴挺、胃下垂、肾下垂等气失固摄而毁的下陷性病证。

  平刺0.5~0.8寸;升阳举陷可用灸法。(灸法壮数不能太多,头顶皮薄)

5.神庭

  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①癫狂痫、失眠、惊悸;②头痛、目眩、目赤、目翳、鼻渊、鼻衄等头面五官病证;③失眠、惊悸等神志病证。

  平刺0.5~0.8寸。

6.水沟

  在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点处。

  ①昏迷、晕厥、中风、中暑、休克、呼吸衰竭等急危重症,为急救要穴之一;②癔病、癫狂痫证、急慢惊风等神志病证;③鼻塞、鼻衄、面肿、口歪、齿痛、牙关紧闭等面鼻口部病证;③闪挫腰痛。

  向上斜刺0.3~0.5寸,强刺激;或指甲掐按。

14任脉

1.中极膀胱募穴

  前正中线上,脐下4寸。

  ①遗尿、小便不利、癃闭等泌尿系病证;②遗精、阳痿、不育等男科病证;③月经不调、崩漏、阴挺、阴痒、不孕、产后恶露不尽、带下等妇科病证。

  直刺1~1.5寸;孕妇慎用。

2.关元小肠募穴

  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

  ①中风脱证、虚劳冷惫、羸瘦无力等元气虚损病证;②少腹疼痛,疝气;③腹泻、痢疾、脱肛、便血等肠腑病证;④五淋、尿血、尿闭、尿频等泌尿系病证;⑤遗精、阳痿、早泄、白浊等男科病证;⑥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恶露不尽、胞衣不下等妇科病证。

  直刺1~1.5寸;多用灸法。孕妇慎用。

3.气海肓之原穴

  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

  ①虚脱、形体羸瘦、脏气衰惫、乏力等气虚病证;②水谷不化、绕脐疼痛、腹泻、痢疾、便秘等肠腑病证;③小便不利,遗尿;④遗精,阳痿,疝气;⑤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等妇科病证。

  直刺1~1.5寸;多用灸法。孕妇慎用。

4.神阙

  脐窝中央。

  ①虚脱、中风脱证等元阳暴脱;②腹痛、腹胀、腹泻、痢疾、便秘、脱肛等肠腑病证;③水肿,小便不利。

  一般不针,多用艾条灸或艾炷隔盐灸法。

5.中脘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

  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或脐中与胸剑联合连线的中点处。

  ①胃痛、腹胀、纳呆、呕吐、吞酸、呃逆、小儿疳积等脾胃病证;②黄疸;②癫狂,脏躁。

  直刺1~1.5寸。

6.膻中心包募穴;八会穴之气会

  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或两乳头连线与前正中线的交点处。

  ①咳嗽、气喘、胸闷、心痛、噎膈、呃逆等胸中气机不畅的病证;②产后乳少、乳痈、乳癖等胸乳病证。

  平刺0.3~0.5寸。

15奇穴

1.四神聪

  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4穴。

  ①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痫等神志病证;②目疾。

  平刺0.5~0.8寸。

2.印堂

  在额部,当两眉头的中间。

  ①痴呆、痫证、失眠、健忘等神志病证;②头痛,眩晕;③鼻衄,鼻渊;④小儿惊风,产后血晕,子痫。

  提捏局部皮肤,平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3.太阳

  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的凹陷处。

  ①头痛;②目疾;③面瘫。

直刺或斜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

4.定喘

  在背上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①哮喘,咳嗽;②肩背痛,落枕。

  直刺0.5~0.8寸。

5.夹脊

  在背腰部,当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穴,左右共34穴。

  适应范围较广,其中上胸部的穴位治疗心肺、上肢疾病;下胸部的穴位治疗胃肠疾病;腰部的穴位治疗腰腹及下肢疾病。

  直刺0.3~0.5寸,或用梅花针叩刺。

夹脊:心肺上肢上胸部,下胸胃肠腰下肢

6.十宣

  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指寸),左右共10穴。

  ①昏迷;②癫痫;③高热,咽喉肿痛;④手指麻木。

  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查看往期袋鼠医学实践技能总结系列,请戳下方链接:

中医实践技能第一站总结之肺系疾病、心系疾病(袋鼠医学实践技能冲刺总结系列1)中医实践技能第一站总结之脾胃疾病(袋鼠医学实践技能冲刺总结系列2)中医实践技能第一站总结之肝胆疾病、脑系疾病、肾系疾病(袋鼠医学实践技能冲刺总结系列3)中医实践技能第一站总结之男性疾病、气血津液疾病(袋鼠医学实践技能冲刺总结系列4)中医实践技能第一站总结之癌病、肢体经络疾病(袋鼠医学实践技能冲刺总结系列5)中医实践技能第一站总结之妇科疾病(袋鼠医学实践技能冲刺总结系列6)中医实践技能第一站总结之外科疾病、儿科疾病(袋鼠医学实践技能冲刺总结系列7)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针灸常用腧穴汇总1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针灸常用腧穴汇总2

赠送笔试模拟试卷、实践技能模拟试卷及官方视频等活动正在进行中,详情戳链接:

中医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规范化操作视频由袋鼠医学平台独家发布!

执医提分最快的产品——袋鼠医学笔试真题讲解班正式上线!官方出版社6大顶级名师联袂打造!

本周日下午有直播,孙丽霞教授带你搞定实践技能第一站的内科疾病辨证!

官方大纲编辑团队手把手教你过执医的机会只能在袋鼠医学

执业中药师精品无忧班辅导课程上线,袋鼠医学联合业内名师张誉启教授独家出品!低至元/科!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进入袋鼠医学







































进展期白殿
环吡酮胺乳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xiachuia.com/sxcjc/1498.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