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脾胃没有你们想的那么坚强,虽不如肺那样娇贵,但也受不住我们的蹂躏啊
过食甘肥,其实最伤脾胃。因为你吃进去的每一样东西,都需要这个两个部门加班加点的帮你消化和输送出去。你以为吃东西就是嘴累啊,其实嘴最享福了,吃香的喝辣的,然后把食物嚼成一堆废碴传给人家脾胃。食物不断的在胃里堆积,经胃气腐熟又不断的运输费脾,你只吃了一顿早餐,脾却要工作一个上午,可以说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运转。
脾气的特性为“升清”,就是说脾气要靠自己的升动,将水谷精微上输给心、肺、头面部,然后心肺再将水谷精微生化为气血,用来濡养全身,脾气的升清其实就是它运化机能的表现,脾气从人体的左边升起,胃气从人体的右边下降。
脾气运送的是清气,胃气下降的是浊气,“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如果脾气虚弱,不能升清,浊气就无法下降,就会导致上面头面部没有清气的滋养而头晕眼花,精神疲惫;浊气在中间不能下行,腹满腹胀;清气在下,精微下流,常见腹泻便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瞋胀。”
脾气除了自己得升,还有托举内脏的重任。脾气上升了,内脏的位置才能相对固定,不会下垂。如果脾气虚弱,无力升举,反而下陷,就会导致内脏下垂。比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
脾气是身体之气的一种。身体之气足了,脾气自然充足。脾可以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逸出脉外。脾气越充足,对血的固摄作用就越强。反之,脾失健运,气衰而固摄作用减弱,血液就有可能失去统摄而逸出脉外。脾不统血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比如说便血、尿血、崩漏等。这些都属于脾不统血。因为脾是通过气来固摄血液的,所以脾不统血,必然会出现气虚和全身倦怠的情况。
胃气主降,“以降为顺”。若胃气不降,不仅可影响食欲不振,而且因浊气在上,可见口臭、脘腹胀满或疼痛、大便秘结等证。若胃气上逆,则可见嗳气酸腐、恶心、呕吐、呃逆等,西医的常见胃病的名称有:胃溃疡、胃穿孔、幽门梗阻、螺旋杆菌引起的胃炎、糜烂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充血性胃炎,反流性胃炎、胃癌,萎缩性胃炎,药物性胃炎。在中医来讲就只有一种:脾胃病。
“脾喜湿恶燥,胃喜润恶燥”。脾主水湿代谢,身体里的水液都要靠脾来运化送给脏腑和四肢,如果脾气健运,水精四布,人就不会有什么问题,没有水饮停留在体内但如果脾失健运,就会“痰饮水湿”,所谓脾生湿,然后湿气反过来又会遏制脾气的生发,损伤脾阳,所以脾最怕的就是湿气,’‘脾燥则升”。湿气困脾,脾气不升,就会头晕,脾升胃降,由于湿气困脾,脾不能升清,胃就不能降浊,在上面就会导致头晕面沉,精神不振,在中就是腹胀腹痛。
《素问-逆调论》:“胃不和则卧不安”。人晚上之所以可以安眠,一是气机下降,二就是心阳潜藏。只有阳气收藏了,心神才能安宁,人才能入眠,或者深睡眠。可是如果脾胃功能不强健,胃有积滞停留,脾不升胃不降,那么肺气就会上逆,咳喘不息;胆气就会不降,心阳不藏。阳气不收,向上漂浮,心神被扰,这样要么睡不着,要么睡着了也是浅睡眠,梦多。
《伤寒六书-不眠》:“若为阳所胜,故终夜烦扰而不得宁。”所以脾胃虚弱的人,睡眠都不会太好。但是饮食不节,肠胃受损,宿食停滞,扰及心神,是致使现代大多数人不得安眠的主要原因。不管老人大人小人,吃得太好太多,已经成为了一个特别严峻的社会问题。老人本来应该是清淡饮食的,但是因为有很多是和孩子们一起住的,一家人只有晚饭可以在一起好好吃,所以他们早上和中午都随便糊弄一下,然后晚上做一桌子菜,吃的很油腻。往往还因为怕剩菜,吃得过饱。这其实是对你自己的一种摧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