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会出现胡桃夹综合征?
胡桃夹综合征即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又称胡桃夹现象。左肾静脉在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这两条动脉构成40度~60度的夹角,左肾静脉刚好通过此夹角。从解剖上看,右肾静脉径直注入下腔静脉,行程短而直。而左肾静脉则需穿过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之间的夹角,跨越腹主动脉前方才能注入下腔静脉,因此左肾静脉远较右肾静脉长。正常时,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夹角被肠系膜、脂肪、淋巴结和腹膜等所充塞,使左肾静脉不致受到压挤。当青春期发育较快、身高迅速增长、脊柱过度伸展、体形急剧变化或肾下垂等情况下,静脉血回流受阻引起左肾静脉高压现象。
2、胡桃夹综合征症状有哪些?如何诊断呢?
临床常是以肉眼血尿而就诊,常规体检尿化验发现镜下血尿,可在剧烈运动或直立体位时加重,有时伴左腹疼痛或腰痛,还有部分病人为血尿伴蛋白尿,表现为间歇性或体位性加重。除上述血尿、直立性蛋白尿、腰痛、腹痛外,临床症状还包括精索静脉曲张、痛经、疲劳和直立性不耐受等。患者也有可能无临床症状,这在临床上较为少见,考虑可能是通过相应检查确诊较早,左肾静脉压迫并不严重所致。胡桃夹综合征好发于青春期至40岁左右的男性,儿童发病分布在4岁~7岁,多发年龄见于13岁~16岁。尿红细胞位相有助于判断血尿来源;医生正确判断是否为直立性蛋白尿有助于诊断。多普勒超声、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逆行静脉造影等多种影像学方法用于明确诊断胡桃夹综合征。
3、对于胡桃夹综合征需要我们进一步认知
目前很多肾活检发现胡桃夹综合征患者常伴有其他的肾小球疾病,IgA肾病最为多见,膜性肾病、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都可能出现。临床中也发现很多胡桃夹综合征患者由于长期血尿,甚至可能出现蛋白尿,引起肾功能损害。可见胡桃夹综合征和伴随的肾脏疾病的关系是互为因果的,长期胡桃夹综合征患者左肾静脉受压迫时间长,易导致高压和淤血,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促使炎症因子的分泌,改变血流动力学,长期炎症细胞因子分泌促使系膜细胞增生引起肾小球的病变。另外也有一种观点认为肾器质性病变是由缺氧导致的,由于左肾静脉长期淤血压迫,导致血液中的氧含量较低,引起局部缺氧状态,长期缺氧导致氧化反应不全,产物堆积引起肾小动脉痉挛,进一步引起肾小球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因此诊断为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后,一部分病人的肾脏病理活检在其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明确诊断和下一步治疗有重要的意义,还能对病情发展趋势进行评估。
4、胡桃夹综合征的治疗
治疗取决于左肾静脉高压的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治疗方案可以从轻的保守治疗到手术介入治疗。具体治疗方案的决定应基于症状的严重程度及其预期的可逆性,与患者的年龄和病程有关。对于医生判断病情轻微、预期可逆的病人,应密切观察,生活方式指导,无需药物治疗。对于需要中医中药治疗的病人,应采取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施治理念,根据病人的体质、症状、舌苔脉象以及血尿、蛋白尿情况进行个体化的精准的辨证论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