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及南柴胡,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气微香,味微苦,以根条粗长,无茎苗,皮细,须根少,者为佳。
柴草,北柴胡,硬柴胡,软柴胡,红柴胡,黑柴胡,茈胡,山菜,茹草,地熏,茄草,竹叶柴胡。
辛,苦,微寒,归肝,胆,肺经。
和解表里,疏散退热,疏肝,升阳。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
一般用3~10g。
1、感冒发热,寒热往来:本药辛散苦泄,微寒退热,用于祛邪解表退热和疏散少阳半表半理之邪,对于感冒发热,无论风热、风寒表证均可使用,治疗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常与防风、生姜等药配伍;若外感风寒,寒邪入里化热,恶寒渐轻,身热增盛者,常与葛根、黄芩、石膏等配伍;治疗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等症,常与菊花、薄荷、升麻等药配伍;若伤寒邪在少阳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常与黄芩配伍。
2、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本药辛行苦泄,性善条达肝气,疏肝解郁,治疗肝失疏泄,气机郁阻所致的胸胁或少腹胀痛,情志抑郁,妇女月经失调、痛经等症,常与香附、川芎、白芍等配伍;若肝郁血虚,脾失健运,妇女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胁肋作痛,神疲食少,脉弦面虚者,常与当归、白芍、白术等药配伍。
4、气虚下陷,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久泻脱肛:本药能升举脾胃清阳之气,可用治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所致的脘腹重坠作胀,食少倦怠,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肾下垂等脏器脱垂,常与人参、黄芪、升麻等药配伍;
5、退热截疟:本药常为治疗疟疾寒热的常用药,常与黄芩、常山、草果等药配伍。
真阴亏损,肝阳上亢及阴虚火旺者禁服。
主要含挥发油,柴胡醇,油酸,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廿四酸,葡萄糖及皂甙等。还含有豆甾醇,侧金盏花醇,白芷素,柴胡具有镇静、安定、镇痛、镇咳、降血脂、保肝、利胆、兴奋肠平滑肌、抑制胃酸分泌、抗溃疡、抑制胰蛋白酶、抗病原微生物、兴奋子宫、影响物质代谢、抗肿瘤、抗癫痫、抗辐射及促进免疫功能等作用。
《景岳全书》柴胡疏肝散:陈皮,柴胡各6g,川芎,香附,枳壳,芍药各5g,炙甘草3g,主治肝气郁滞证。
《古今名方》柴胡消痈汤:柴胡15g,夏枯草10g,紫地丁10g,三颗针10g,黄芩10g,白芍10g,芒消10g,野菊花5g,郁金5g,大黄5g,法半夏5g,甘草5g,清热解毒,通里泻火,主治胆道感染,痈疡型(脓毒型)。
《伤寒论》小柴胡汤:柴胡9克,黄芩9克,制半夏6克,炙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3枚,党参6克,伤寒少阳病,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不思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头痛,舌苔薄白,脉弦数,或妇人伤寒,热入血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