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弱怎么办?在生活当中脾胃虚弱的人比较常见,这类人群身体比较消瘦,那么脾胃虚弱怎么办呢?下面为您介绍。
脾胃虚弱的患者往往表现为胃脘部隐隐作痛,喜温喜手按,胀满不舒服,食后更严重,饮食减少,没有食欲,或者饥饿也不欲饮食。面色暗淡没有光泽,精神疲惫没有力气,容易拉肚子。这种情况下就应选取甘温平和、补中益气之品来健脾益气,和胃温中,下面介绍两种健脾的食物。
红枣——强健脾胃果
红枣又称大枣、干枣、灵枣、良枣,其味甘,性温,入脾胃经,有补脾和胃,益气生津的作用。《神农本草经》记载大枣“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心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和百药”。张锡纯也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论红枣“津液浓厚滑润,最能滋养血脉,润泽肌肉,强健脾胃”,可见其对红枣调补脾胃功用的肯定。
正是因为红枣能“强健脾胃”,从而实现了其“滋养血脉,润泽肌肉”的功能。脾胃强健,饮食物得到充分的消化,水谷精微得以吸收,则气血化生有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方能得以润养。
因此,凡是症状表现为形体瘦弱、神疲乏力、面色萎黄、饮食减少、大便溏薄或先干后溏的,都可以配合食用红枣。
红枣的吃法很多,可以水煮食,也可合粳米煮粥食用,或是和薏苡仁、山药等作羹食用。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凡有痰湿、积滞、齿痛、虫病者,均不宜食枣。
因为大枣含糖量很高,所以会腐蚀牙齿;而中医认为大枣会助湿壅滞,如果痰湿比较盛的人,要少食用大枣。
①参苓枣蜜饮
材料:党参、茯苓各10克,陈皮8克,红枣6枚,甘草5克,生姜5克,蜂蜜适量。
做法:将以上前6味洗净,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大火煮沸,改小火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待药汁转温后兑入蜂蜜,搅匀即成。早晚分服。
功效:健脾益气,和胃温中。适用于脾胃虚弱表现为食少乏力,大便溏薄者。
②大枣黑木耳饮
材料:大枣10枚,黑木耳10克,陈皮5克,红糖适量。
做法:将黑木耳用水浸泡、发开、洗净。大枣洗净后去核。将黑木耳、陈皮、大枣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水,用大火煮开,改小火煨煮30分钟,放入红糖,稍煮片刻,待糖全部溶化后即成。早晚分服。
功效:健脾和胃,养血温中。适用于脾胃虚弱而表现为面白无华,饮食减少,倦怠乏力者。
③人参大枣粥
材料:人参粉5克,大枣10枚,粳米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大枣、粳米洗净,放入锅内,加入人参粉和水适量,先用大火煮沸后,再用小火煮至烂熟成粥,加入适量冰糖,搅匀备用。早晚分服。
功效:益气补中,健脾养胃。适用于脾胃虚弱而表现为气短乏力,食欲缺乏者。
山药——健脾补虚之猛将
提到健脾,山药是另一位猛将。山药又称山芋、山薯,是薯蓣科植物薯蓣的根茎。其味甘、性温,入肺、脾、肾经。有健脾补虚,滋精固肾,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的作用。《神农本草经》记载:“味甘,温,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清代医家陈修园说,山药气平入肺,味甘入脾,而脾统血,主四肢,脾气足则不饥,四肢轻健;肺主气,肺气充则轻身,气力倍增。是用于滋养补益的常用药。
山药含有的淀粉酶被誉为消化素,能分解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维持机体的营养供应。
山药的鲜品可以炖煮食用,也可作为蔬菜烧炒,还可以煮烂作馅。其饮片可以煎榨取汁烹制食用。
①山药陈皮红枣羹
材料:陈皮10克,山药50克,红枣10枚,白糖适量。
做法:将山药去皮洗净,切片,与陈皮、红枣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小火煮成稀羹,加入少量白糖,调匀即成。上下午分服。
功效:健脾和胃。适用于脾胃气虚而气懒言,倦怠乏力,食少的人食用。
②山药猪肉粥
材料:山药50克,猪里脊肉60克,粳米克,精盐、植物油、川椒粉各适量。
做法:粳米洗净。山药去皮,洗净,切成片。将猪里脊肉洗净,切成小块,在锅中加入植物油炒至5成熟,加适量的水,与粳米、山药片一同煮成稀粥,粥将成时加入精盐、川椒粉,再煮一二沸即成。早晚分食。
功效:健脾养胃,益气和中。适用于脾胃气虚而表现为饮食减少,纳食不香等症状。
③炸山药
材料:鲜山药克,豆腐皮3张。
做法:将山药洗净,削去皮,切成小块,用豆腐皮包裹,外浇以面糊,入温油锅炸至黄熟为度。佐餐食用。
功效:温胃健脾,消食和中。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胃脘部隐隐作痛,喜温喜按,胀满不适,食后更甚等症状。
脾胃虚弱怎么调理脾胃虚弱的日常注意事项
随着生活的不断的变化,大家对于饮食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多,在日常的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是因为饮食的不注意导致了脾胃虚弱,脾胃虚弱对于人体的健康是很有危害的,所以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多加的注意了。
对于脾胃虚弱患者来说饮食是很重要的,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如果发现有脾胃虚弱的情况的话,那么在饮食的调节中一定要多加的注意了,那么对于脾胃虚弱应该怎么调理,拉肚子的饮食有哪些是要多加的注意的呢。
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忧思日久,禀赋不足,年老体衰,大病初愈,调养失慎都可以导致脾胃虚弱证脾气不足,则四肢不用,后泄,食不化呕逆,腹胀肠鸣,是为脾气之虚也。
因此其病因有三方面
一为饮食失调。
二为劳累过度。
三由于急慢性病。
以上诸因,耗伤脾胃,导致脾胃不足,运化失健,形成脾胃虚弱证。
脾胃虚弱的常见表现
病程较长,泄泻时轻时重、或时发时止,大便稀溏,色淡无臭味,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食后易泻,吃多后见腹胀、大便多,平素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神疲倦怠,形体瘦弱,舌质淡,苔薄白,脉虚无力。
如表现为脾气虚则见
脘腹胀满,食后为甚,口不知味,甚至不思饮食,大便溏薄,精神不振,形体消瘦,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白,或肢体浮肿,舌淡苔白,脉缓弱无力。
如表现为脾阳虚则见
腹胀纳少,腹痛绵绵,喜温喜按,形寒肢冷,大便溏薄清稀。或肢体困重,或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见白带多质稀。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如表现为脾不统血则见
为脾气虚则运化无力,气血亏虚,可见食少,腹胀,便溏,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缓弱。一为多种出血症状,如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等。便血而属脾不统血者,以大便下血,血便混杂,或先便后血,血色紫暗,或大便漆黑,兼见脾气虚症状;崩漏而属脾不统血者,表现为暴崩下血,或淋漓不尽,色淡质薄,面色白或虚浮,身体倦怠,四肢不温,气短懒言,纳呆便溏等。
如表现为中气下陷则见
面色淡白,眩晕易汗,短气,倦怠,食少,便溏、腹部重坠,便意频数,小便浑浊如米泔等。多见于胃下垂、肾下垂、子宫下垂、脱肛及慢性腹泻等病。
如表现为胃阴虚则见
见口干唇燥,嘈杂,干呕,饮食减少,或吞咽不利,食后胸膈不适,大便干结,舌红中心干,少苔,或舌光、干绛,脉细数等。
脾胃虚弱怎么办?对于脾胃虚弱的人群来说,要多饮食方面进行调理,对改善脾胃虚弱的症状有一定的帮助。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