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肾下垂检查
肾下垂症状
肾下垂特点
肾下垂饮食
肾下垂图片
肾下垂鉴别

63岁大妈肾里取出多颗结石这习

最近,医院收治了一名63岁的姚女士。

姚女士身体还算不错,除了有高血压外,没其他基础疾病。但检查中发现,她的双肾竟然多发结石,左肾重度积水,左侧输尿管上段结石。

由于姚女士左侧输尿管上段结石及左肾多发结石梗阻,导致其左侧肾脏功能几乎已完全丧失,如何保证右肾功能成为了当务之急。经全面检查,医生决定为她进行右肾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

手术中,医生竟从她的右肾里取出了多颗结石!

“手术大概耗时2个多小时,整体比较顺利。”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汪威表示,肾结石是常见疾病,但像姚女士这样单颗肾便长了上千颗结石的,实属罕见。

他介绍,姚女士原本肾盂出口就有结石导致不完全梗阻,但无明显症状,只觉得腰酸背胀,因此也未将病情放在心上。因长时间肾盂排尿不通畅,这才导致了继发性结石。

“无症状肾结石病人很多,很多人以为不痛就可以不用治疗,然而等到症状出现时情况便已经相对较重了。”汪威补充,相比出现腰痛和血尿这些感受得到或看得见的症状,无症状泌尿系结石的并发症更严重,泌尿系结石形成的长期尿路梗阻可导致患侧肾功能逐步丧失,反复泌尿道出血、感染,部分可能导致癌变甚至感染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发生。

“无症状肾结石不易发现,因此定期体检很关键。”汪威提醒,市民要增强保健意识,最好能做到一年一次体检。

肾结石作为常见疾病,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有着怎样的关系?哪些人是高发人群?该如何预防?记者采访了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汪威。

夏季是肾结石高发季

“大鱼大肉、久坐、不爱喝水……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改变,都让肾结石的患病率呈逐渐升高趋势。尤其是步入中年的男士、亲属中有肾结石者、从事高温作业的人都更容易被肾结石‘青睐’。”汪威补充,盲目补钙、喝水少、肥胖等也是导致肾结石的重要原因。

他说,肥胖人群因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多,活动少更容易导致沉积而形成肾结石,其发病率要远高于常人。

“结石和季节也有一定关系,夏季往往是结石高发时期。”汪威解释,由于夏季高温炎热,人们出汗多,经皮肤和呼吸道丢失的水分更多,人更容易缺水,缺水状态又能引起尿液浓缩,导致尿液中的矿物质变成细小坚硬的沉积物,从而形成尿路结石。他补充,同时夏季有不少人贪凉,爱喝冰镇的碳酸饮料和啤酒来消暑,饮料中含有磷酸盐和矿物质,喝多了也会促进结石的形成。

及时补充水分很重要

如何避免肾结石?汪威说,首先是调整饮食结构,要控制含钙、草酸、嘌呤丰富的食物摄入,尽量避免高动物蛋白、高糖、高脂肪饮食。比如菠菜、浓茶、咖啡、辣椒、果仁、动物内脏、酒类等要少食用。

“需要注意的是,含钙膳食并不会增加肾结石的患病风险。因此,不少人减少牛奶、海带、豆制品等含钙食品摄入是错误的。”他说,食物中的钙在肠道中会结合容易引起肾结石的草酸根,从而减少尿液中草酸根的浓度,不会增加结石风险。相反,在我国膳食结构普遍少钙的情况下,增加牛奶摄入对身体有益。

“另外就是要多喝水。水摄入过少、出汗过多,会使尿中钙和盐的过饱度增加,尿中晶体形成,从而引发肾结石。反之,大量喝水能使尿液稀释,减少尿中晶体形成。”汪威说,及时补充水分很重要,尤其是起床后和入睡前最好及时补充水分,喝水的方式最好是少量多饮。每日饮水两升以上(老年人和心功能不全者可酌减),可有效地降低结石发病率,但应避免饮用红茶和咖啡,饮水后适当运动,也可预防结石发生。

汪威提醒市民,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常锻炼、按时吃早餐、避免发胖。此外,应定期体检,一旦发现不适,一定要由专科医生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法。

来源:医院,台州晚报

图片来源:医院,摄图网

已获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xiachuia.com/sxcjc/95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