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愿意通过中医的方法来达到养生的目的,尤其是热灸,现在利用的范围还是相当广阔的。所谓热灸,是指灸进去,即灸的热被主动吸收进体内,而是人体对灸热的吸收是主动获取的,甚至是表现出一口一口在吸的样子,就像孩子在吃奶。至于时间上,一定要有充足的时间,慢工出细活,出精活。还有的情况是,灸者有事要去办,事情还很重要,你想继续帮他灸,只能勉为其难,效果却很差,这是被灸者的心神没有配合导致的。热灸是一个放松心神、放松自己的过程,此时最好是让他先忙完事情,再帮他灸。要是灸一半,被灸者被告知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及时处理,他也会表现得灸感不佳的。此时还是一样,先忙完事情,再安心接受热灸。热灸最重要的作用,不是补气,不是壮阳,而是唤醒你身体内的神医。每个人的身体,与生俱来,都带着一个神医。可以给这个神医取各种各样的名字:正气、阳气、心、元神、甚至是自愈能力等等。下面来看看热灸的具体作用,来帮助你了解和理解热灸:1,热灸具有温通效应通是通畅、通利、通达之意。灸火可活跃脏腑气机,行气活血。温热刺激作用于特定的穴位,可调理各种气血壅滞,气血不畅之病症。在《灵枢·刺节真邪》记载:“火气已通,血脉乃行”;《神灸经纶·说原》记载:“灸者,温暖经络,宣通气血,使逆者得顺,滞者得行。”2,热灸具有温经效应经指经脉,温经是针对四肢经脉寒凝而言。寒主收引,寒性凝滞,寒主挛缩,寒主闭塞。经脉因寒而不畅的病证,多有寒凉、冷颤、疼痛、拘挛、收缩、苍白等症状。热灸的热之性,对于因寒邪外侵或阳虚不能温煦而致的寒滞经脉的种种表现,皆有较好的预防和调理作用,这种作用可以称为艾灸的温经效应。朱丹溪说:“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涩,寒则气收。”在《灵枢·刺节真邪》记载:“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温经效应主要用于风寒湿痹,肢端寒凝证,手足冻疮,雷诺病,骨质疏松,四肢抽筋等。3,热灸具有温润效应润与干、燥、阴虚相对而言。阴虚则燥,津亏则干。虽然热灸性质温热,但运用得当,亦可产生滋阴生津或促进津液布散等作用。热灸的温润效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阴液不足。人体无阳则阴不生,无阴则阳不长。热灸以温热而鼓舞阳气,以促阴生,以滋阴液。其二,人体津亏,或因于失液,或因于气虚,或因于气结,或因于阳碍,或因于湿阻。热灸能益气阳,振奋气机,散湿滞,除阴霾,布津液,利津生。《针灸聚英》记载:“骨蒸劳热,灸四花穴。”古代“四花”穴用于肺痨,而肺痨多阴虚,其四花穴(双胆俞、双膈俞)就是热灸温润效应具体应用的体现。可以说,温润效应主要用于多种阴虚而无严重内热者;津液亏虚者;湿邪内阻而津常者;以及干燥性病证,如干燥综合征等。4,热灸具有温升效应升是针对于陷下方面的病证。陷下病证包括三个方面:一为有形的解剖学意义上的内脏位置下陷之病证;二为功能学方面的清浊不分之病证;三为阳衰欲竭之危急重症等。《灵枢·经脉》云:“陷下则灸之”;《灵枢·官能》云:“经陷下者,火则当之”;热灸的这种以升提举陷,升位固置,升清降浊为特点的临床作用,可以称为温升效应。温升效应主要用于中气不足,内脏下陷,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及脱肛;清阳不升,清浊相混的病证,如久泻、久痢、头晕昏蒙等,以及病延脉虚、经脉陷下等。5,热灸具有温降作用降是针对临床病机该降不降的病症。五脏以守为要,以藏为本,六腑以降为和,以降为顺。气机当降不降,则病必由生,上逆为病。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记载:“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此足以说明脏气上逆之害;生理上腑以通为用,功能上是以降为顺,以降为和,以降为常。热灸的温降效应,可以使人降其浊气,顺其阴阳,和其脏腑,使腑脏功能正常。例如在用热灸治疗饮食不节、肝气犯胃或胃寒等原因所致的呃逆时,用灸胃的募穴中脘的方法每获佳效,皆因热灸温降效应作用于胃气上逆这一关键环节所致。温降效应主要用于肺气上逆之咳嗽、气喘、咯血、鼻衄;肝气上逆的胁胀、头晕、目眩;胃气上逆的呕吐、呃逆、嗳气、泛酸、呕血等。6,热灸具有温散效应散主要是散风、散寒、散湿。用于六淫外邪入侵所出现的表证,如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痛,脉浮;或用于疹透不畅,或有表证者,热灸温以发散,温以开泄,可促使病人汗出,而达到外邪从汗而外泄,表证得以解除。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温散效应主要用于普通感冒、外感风寒,肢体风湿疼痛,寒邪直中,部分传染病、急性病的早期,寒湿痢的逆流挽舟,皮肤病等。同时也适用于手太阴肺经、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和脏腑等其他病症,如有表证的皮肤疾病、部分感染性疾病的早期等。7,热灸具有温化效应化有散化、溶化、化开、化解之意。结聚之证应当消散,热灸对于上述血、气、痰、浊郁结的病理产物或病症需借用热灸的温化效应调理。《素问·至真要大论》记载:“结者散之”。临床很多有“结聚”性质的疾病,如痰结、气结、瘀血等,发挥热灸温化效应,应用其行气、化痰、通络、散结等机理,能取得非常好的作用。8,热灸具有温御作用御指御防、御卫、御护等。对于肌腠空疏,卫表不固,外邪易袭等病症,热灸温御效应明显。《灵枢·百病始生》:“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其中于虚邪也,因于天时,与其身形,参以虚实,大病乃成。”《灵枢·口问》:“故邪之所在,皆为不足。”《温热论》:“肺主气属卫”,对于肺气不足,表卫空疏,营卫失调所致防外邪侵害,可通过热灸的温御作用,使腠理致密,表卫紧固,抵御邪袭。温御效应主要用于体虚易于感冒;太阳中风证;过敏性鼻炎,皮肤因受风或感寒而瘙痒等。9,热灸具有温固作用固指固摄、固收、固涩等。对于津液外泄,肾不摄纳,脾不统血,心不敛汗等,热灸温固效应明显。《素问·至真要大论》:“散者收之”。通过热灸的温固作用,可摄纳肾气以止喘;固摄肾精以防泄,统摄脾气以止血;固护心气以敛汗,固摄津液以防失,固摄胞宫以止脱,固摄冲任以止崩;固涩脾津以摄唾,固涩疮疡以生肌,固摄回阳以救逆等。10,热灸具有温补作用补具有补助、补益、补充等含义,温补效应是热灸最重要的效应之一。机体虚弱,气、血、阴、阳不足,可用热灸温补效应,扶阳补气、滋阴生血。《素问遗篇·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灵枢·经脉》:“虚则补之”。因此说,热灸可以养生保健,延年益寿。同时热灸的温补效应,也是防病抗病的基础。自古迄今的医学实践证明,艾灸温补效应是行之有效的,故而被人们广泛应用,至今不衰,并随着时代的推进,还将被进一步得以验证与发挥。如有人提出老年人衰老本质主要是以阳虚为本,尤以肾阳虚衰为主,瘀血内阻为标的观点。热灸因其温补效应的存在,成为历代养生保健、抗老防衰的重要手段。热灸温补的应用,可适合于各类人群,更可以用作治未病。选穴一般为足三里、气海、关元、命门、膏肓等穴,灸量宜小,灸程宜缓,优选灸材,择以灸时,因人而异,积累效应。总之,灸法是中医的重要治疗手段,是防病保健的重要方法。温热刺激是灸法的本质特征,以此为基础形成的临床作用可以称为热灸温效,而其中最重要即本文所总结的十大温效。
猜你想看
万般情绪,万“斑”无奈
痘痘,不只青春期才有
“痰”事知多少
白癜风是先天的吗白癜风是先天的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nglul.com/sxctd/3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