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肾下垂检查
肾下垂症状
肾下垂特点
肾下垂饮食
肾下垂图片
肾下垂鉴别

动功,静功,睡功的练功方法

白癜风怎么确诊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10/5832166.html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正文共:字,预估阅读时间:37分钟

编者按:在山西省中雁研究所编著的《气功药饵疗法与救治偏差手术》--书中,有关动功、静功的练功法和气功纠偏方法,这里大部分照原文摘录,只是动功中的“太极十三式”、"达摩易筋经”、“华佗五禽图”、”太阳宗的火龙功”未录。“太阳宗的火龙功”要求在练功前先用六味金石、草木药炼成丹,调以蜜,在病者身上按病区所在的经路划线,然后才能练功,紫杂无比,无法推广,因而未予摘录。

练气功不论是用以治疗疾病,或者是保健强身,首先选好适合于自己所需要的练功方法是最主要的条件,其次则须严格遵守禁忌事项,这二者配合好,才能相得益彰,收到预期的效果,否则事与愿违,不易练好,甚系出现偏差。

一、动功的练功方法

动功统摄于气功疗法中,与静功是相对而言的。在相对的基础上,两者的作用不能分割,要统一起来,才能做到“由动入静”,但在练时又要分开来练,才能显示出动和静的作用之不同。这种理论,旧说叫做“动静相因”、“表果相循”。根据这种理论,动功是静功的基础,也是练功夫的入门正路。因此,古时丹道家就为练气功订立了一个动静两胲的原则,并创造了一套“由动入静”、“以静制动”“用柔济刚”、“行气导脉”等非常精致的动功方法,以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和祛病延年的宗旨。

动功的方式,各宗各派各有不同,并且互有长短,但一致的要点是采用“柔道”。所谓“柔道”,有下述五项内容。

(1)“全身要柔,有似婴儿”。这意思是说,四肢百骸、关节肌肉,都要柔软得象婴儿一般,也就是要把全身的筋骨、皮肉、关节等都放松,不可带一一点儿僵硬性和拙力。

()“真气要柔,气沉丹田”,意思是说练动功时要把真气储蓄在丹田里,但要顺应自然,不能勉强硬练,决不可听信把丹田用力鼓得很硬的说法。如果练功只知生硬地练气沉丹田,而不练柔,不体会柔的作用,也不知道怎样练柔,则到头来必然练就身“外家功夫”的“硬弓劲”,只练了外面的筋骨皮,而未能练内里的五脏六腑。

与“柔”机对的是“刚”,既然走不上柔的道路都必然会走到刚的途径上去。我们要弄清刚柔的关系,须知只有柔才可以包括刚,才可以变化成刚,才可以克制刚,才可以引韧伸缩,不折长存,才能做到“主刚”,亦即以柔济刚的大用。由此可见,柔中可寓刚,而只练刚的人,其刚中却不能离柔。

我们了解柔和刚的逍理,就会了解到“内家功夫”和“外家功夫”虽同是练气,但两者又是有分别的,练功的效果也有天上地下之别。据观察,专练“外功”的人和有些现代的运动员.大约在四十岁以后不少人都因脏腑受伤而生病,原因就是由于他们只练外表的刚劲,而不会刚柔相济的练法。

单独说“气沉丹田”和“柔道”的用法,其概要统摄于“升、降、开、合”四种方法中。这四种方法用于“外表”、“有象”方面,归纳于“呼吸吐纳”,呼吸又分为“反正顺逆”。这四种方法用于“内里”、“无象”方面,则又归纳于“意识导引”,意识导引又分为“分经、归元”两种。统一内外表里的相互关系,分用呼吸和反正的吐纳方法,即可发生升降开合的运气作用。这一系列的操作关键,完全系于下丹田,也就是说一呼一吸都以下丹田为起止的“处所”,一降一升、一开一合都以下丹田为“依归”。分经运行,以下丹田为出发点,导引“归元”,以下丹田为归宿地。凡此种种都离不开下丹田,要以下丹田为统一的总发电机。这些关系说明了“真气要柔”和“气沉丹田”是“活泼自在”的,而不是“生硬执着”的。活泼自在的运用,即内家所谓的“柔道三昧”。生硬执着的固守,即外家的“硬劲弓力”。

(3)“呼吸要柔,绵绵不断”,意即呼吸出入,吐故纳新,不论用反呼吸(即逆呼吸),还是用正呼吸(即顺呼吸),都要作到“绵绵不断”,“若存若亡”,都要把呼吸调整得细而长,如蚕吐丝一样,吐纳连续,无有尽止。

(4)“动作要柔,蛇行蛹动”,意即练动功、打架子,一桩一式、一举一动、“挥手抬腿”、“掉头下腰”、“伸屈指掌”、“凹腹吸胸”等所有一切动作,都要做到“柔若无骨”的要求。每个关节,每条肌肉都要松开作柔的运动,亦即做起动来节节贯穿,紧紧连接,一环扣一环,全身大的关节,如肘、臂、股、腿等,动作起来好似蛇行,盘旋天矫,昂头摆尾,小的关节,如腕、指、脊、颈等,动作起来好似蛹动,蠕蹑迁迟,进而又退。练功者细细体会“蛇行”和“蛹动”的滋味,则动作要柔的要求就不难理会了。

(5)“触觉要柔,流水穿堤”,意即指对下列两种因素而言:第一是对外面接触的人物和气候的因素,第二是对内里接触的脏腑经络交会流注的因素。换言之,也就是说把外面拳脚运动、各式架子的操作和内里吐纳呼吸、分经运气的循环两者统一起来,内外一致,则不论触觉到外来人物的袭击或者风寒的侵犯,抑或触觉到内里脏腑的气脉阻碍,都可运用“柔道”的原理和方法运行“真气”,对这些内外触觉的病因进行流水般的冲击。这种冲击好似流水潺潺不断,涓涓不塞,一直对准这些触觉到有阻碍的部位发出以柔克刚的作用,犹如“流水穿堤”一样,使全身气脉通畅,驱除病邪。

动功,正如上述主要以“柔道"为原则。其次,动功则注重阴阳气咏的交会和五脏六腑的分经运气。在“柔道”原则指导下,每做一种架子的运动,则头、颈、肩、臂、肱、肘、腕、掌、指、脊、胛、腰、臀、肌、腱、髀、枢、股、髌、胫、踵、跗、趾、胸、胁、肋、腹等这些主要部分,都要发生一定的气脉变化。其表现是气脉运行迟速,流注多寡,阴阳变换,经络交会等。初练功的人,一般对于真气运行的体会是自觉有酸、麻、胀、疼、寒,热等感觉。功夫慢慢进步了,则自觉的滋味也随之而发展,从前的酸、麻、胀、疼,可变为轻松舒造,神清气爽,“如饮醍醐”,“如灌甘露”。人们即使在工作疲劳以后,专心练一趟动功,疲劳反而会消逝,精力不仅恢复,而且还会增长。

根据上述两点要求,不论练那一派动功,都会练到很高的境界,即达到所谓外练筋骨皮、坚如金钢、柔似止水、外邪不侵、疾病不生的境界。如果练的火候纯青,全身气脉了如指掌,动念即动,止念即止,打下了静功的基础,则表明工夫已走上“由动归静”的正确道路。这时,如果上坐去练静功,则顺理成章,真可保证所谓“限期取证”,意即百病消除,延年可期了。

古人炼功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自利”,一个是“利他”。“自利”,就尼逝过练功自己“祛病延年”。“利他”,就是通过练功,为别人治病。古人认为,按照上述要求练功,即可达到“自利"的目的,也可为“利他”奠定技术基础。

下面分别具体介绍几种动功练法。

(一)叫化功

叫化功原是古时劳动人民为了抵抗饥饿和寒玲的侵袭而创造的一种功法,以后被养生家用来专门锻炼肠胃和抵抗寒气,并且非常有效。一般各种练功方法在饱食或者饥饿时都是不能练的,而唯有叫化功在吃饱之后如法练功可以促进消化,在寒冷侵袭的时候如法练功可以祛寒,尤其是对于慢性消化不良、侵性消化道溃疡症、肠胃神经宫能症、大便秘结、腹胀胃满、呃气吞酸、食欲不振筹症,古人认为练之有利无弊。兹介绍其操作方法如下:1.先选择平直的门板一块,或者光滑的墙壁;.全身放松,头、背、臀、腿等全都笔直地贴着门板或墙璧,两脚跟须距墙根约两拳远,两脚相距如肩宽;3.两腿缓缓屈膝下蹲,上身仍旧贴着墙随着缓缓下降,一直蹲到臀部与脚跟、小腿相接触为度,同时把双掌放在膝盖上,中指把“犊鼻穴”轻轻地扣掐着,下蹲的同时,配合采用吐纳运气的“嗨”字诀,动作与呼气要一致;4.腰背离开墙壁,同时脚跟升起,把全身体重落在脚趾尖上,顺势向前方推去,大腿前移,以乎为度。这样则可使腰、臀、背腾空悬着,头部则把后脑支在墙壁上,但须注意全身放松,不可用力,这时的胸、腰、腹部都相应地挺起;来成一条直线,这时肠胃恰好即可受到适当的运动。在这动作当中,配合吐纳运气的“呬”字诀,动作与吸气也耍一致;5.照第4项操作,反回原来的蹲势,仍旧缓缓地把脚跟落平,肩、背、腰、臀等贴着墙壁。在还原的时候,配合“嗨”字诀;6.这样来回蹲下运动,次数须以自已的支持能力两定,可以3一5次,也可以8一10次。不愿练了,则可慢慢贴着墙壁站起来。功夫纯熟了,还可采用一种“背山劲”的方法,即用肩在塌上一挺,同时双掌围拢胸前,向前一推,借劲立起来;7.吐纳运气采用“逆呼吸"法,并采用“嗨”字诀呼气外出,但真气反而要下降丹田,肚皮鼓大;用“呬”字诀吸气入内,把真气升上膻中,肚皮凹缩。按:“嗨”字系吐纳发出的声音,张口平舌而呼气,发的是喉音。呬字诀,则微微张屑,扣齿而吸气,发的是“舌齿”音。(二)虎步功虎步功是峨眉宗的六大专修功之一,外练腰腿,内练肾肝,综观其功用,是专治“下元虚损”的一种动功。所谓下元虚损的症候,系指阴虚火逆的高血压症、肾虚的腰痛症、因肝虚而导致的血不经营的腿疼症、因阴虚而导致的上重下轻症等。一般人,特别是老年人,多因下元虚损而患各种病变,所以特立这种练功方法,以补助其余动功的不足。多年经验证明,这种功既有其理论根据,又有其显著疗效,值得推广。虎步功的操作方法,详介如下。第一式:自然站立,两臂下垂,手微贴大腿外侧,两眼平视前方,神态自然(因为眼上视则气升,眼下视则气降,所以要平视)两肩肩头抬高二、三分,以便使脊柱象塔一般笔直,使脊椎骨一个重迭一个地竖立起来,保持自然,不松不紧。两脚分开如肩宽。第二式;两手缓缓上提,叉腰,大拇指在后,贴着“腰眼穴"(在背部腰际的凹陷中),四指在前轻轻并扰,食指尖贴着“章门穴"(在季肋端)。.第三式:左大腿提起,膝微屈向前,用足大趾尖点在地上,变成虚脚;这时感到小腿肚发胀,最胀的地方叫做“承山穴”;同时右腿微微下蹲,支持全身的体重,变成“实脚”,这叫做“虚实相应”的练法。眼睛乎视前方。第四式:左腿伸得笔直,足尖向下,脚腕绷直,力争成为直线,向正前方缓慢轻轻地踢去,足掌离地约五寸,这叫做“搜裆腿”的练法,同时右腿仍然微屈支持着全身。第五式:左腿搜裆式踢出去之后,随即把足尖向上翘起。脚后跟似有意朝原来方向一蹬,这个方法名叫“翘剪刀”;然后把足尖朝下一点,脚后跟收回,恢复原来足背与胫骨成直线的姿势,这方法名叫“凤点头”;接着,再把脚掌向内一转,划个圆圈,再向外一转,反划个圆圈,配合着进行足腕运动,这叫做“反顺太极圈”;然后再用翘剪刀的方法,翘脚伸踵,准备做第六式。第六式:利用“翘剪刀”后踵绷直的姿势,顺势自然下落,先用后踵着地,然后缓慢屈膝大腿顺推向前,同时脚掌配合这种动作也慢慢放平,变成“弓步”。在这动作的同时,右腿顺势伸直,变成箭步。又在这动作的开始时候,呼吸方面配合着用“嘿”字诀,采用“逆呼吸”,把气降到丹田。吐纳运气的时候,必须配合变弓简步的动作,起止一致,不得参前落后。从此保持着气降丹田,一直操作下去,不用升气的方法,因为要使全身气脉集中在下丹田,弥补下元的虚损。这一点非常重要,是练虎步功的重点,不可忽视。第七式;前弓后箭的步法,不可跨得太长,只能跨半步。这时微微把前弓后箭前引后伸—3次,腰部随着两腿的动作也微微相应地活动;同时大拇指贴着腰眼在腰部向前微送的时候更加贴紧,在腰部向后微退的时候则放松。意识集中在大拇指与腰眼穴的一张一弛、一进一退的相应动作上,.细细体会肾脏开合、启闭的滋珠。功夫深厚的人,用这种“内视”的方法可以体会出肾脏在内里活动和气机在内里循环的景象。第八式:将右腿的箭步轻轻朝前一瞪,向前一送,身体借着这股弹力向前微微一探,随即把右腿收回,与左腿看齐,用脚尖点地,如第三式的架子,变成右脚“虚势”,左脚“实势”,而左脚原来的弓步,与这同时也变成第三式右脚的架子,支持体重。第九式:右腿照第四式伸直,起搜裆腿,再继续参照五、六、七式的架子运动。如此左右交互运动着,一步一步往前,如走路一般,朝前走去,走到尽头,可以向后转再照样练下去,次数多少不拘,因人因时制宜。如果自觉两腿有些酸胀,即可停止。第十式:停步停功的时候,即从弓箭步的姿势,先将后腿箭步收拢,还原成自然站立,随即把两手放下,同时把丹田气松开。说明:1、“嘿”字诀的呼吸方法——口微张,舌伸直放平,六个大牙仿佛咬着一枚枣核似的,同时把“人中”、“兑端”两穴(属督脉,在上唇沟中和上唇翘尖上)微微绷着,贴着“龈交穴”(属督脉,在上唇内面,门牙的根缝中),随即呼气,发出“嘿”字的音。气要呼得均匀,柔细长绵。呼气到最末一刹那,迅速把牙轻轻合拢,同时用舌尖轻轻急速地朝牙上一顶一送,好比汽车的“刹车”似的,这叫做“吹字”法诀,能够把气送下丹田,而且把它摏紧。、真气沉下丹田之后,不可放松它,既要保持时间长些,又要自由呼吸后天的气。这时最好使用“咬肾齿”的方法,即用反呼吸的“嘿”字诀把真气沉在丹田之后,随即把六个大牙齿轻轻咬紧,丹田的真气就不会松他,后天的呼吸可以自由了。二、静功的练功方法静功属于气功的一种,是与动功相对而言的。静功的形式是盘腿静坐握手,闭口垂帘,身体坐着不动,与打拳运气,手舞足蹈的动功比较,它是静功。其实,只这样坐着,还不能说是真正的静功。只有用呼吸吐纳的方法使入体的气脉在体内运行,慢慢地导致“归元”,意识集中,到达所谓的清静境界,才算是真正的静功。但很多人在坐着的时候,每每意识不能集中,念头不断涌来,反而比不坐的时候意识更为纷乱,所以这不算真正的静功。总的说来,静功在治疗和保健方面和动功配合着进行是可以提高疗效的。动功和静功配合的比例,要恰到好处。初练功的人,应当先从动功入手,练过一些时期后再练静功;慢慢地在“由动入静”的规律之下,把动功逐渐减少,静功相应增多;再慢慢地把静功方法掌握好,运用得极其纯熟。练到只用“内功”就能达到“入静”的真正清静境界,则外练的动功可以少练或舍去不用。静功的练功方法虽多,但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属于保健性的,一类是属于治疗性的。每一种症候,都有一种针对性的练功方法,只能按病施治,不可随便乱练。没有什么严重病的人,或者身体一般性衰弱的人,以保健为目的,可以采用保健性练功法。这类方法又分为周天搬运法、归一清静法和睡功练法三种。这三种功法不同,作用也有差别,因此严格来说它们又各有特点和适应症,练时不可用错。兹分述如下。.(一)周天搬运法这种方法适于“阴虚”或“气虚”的人练。所谓“阳虚”,其症状主要是怕冷,其次是爱打瞌睡,食欲不振,精神疲乏,容易感冒,脑力减退,全身酸困,消化不良等。所谓“气虚”,其症状主要是气短,爱打呵欠,胸膈闷,一劳动就出汗,容易疲乏,上下楼梯觉得气急,等等。此功练法分为三部:1、端正坐势,、练气吐纳;3、修脉搬运。这三部方法是互相联系的,现循序叙述如下。1.端正坐势:在未上坐之先,必须松衣解带,然后再全身放松。坐势采用“脚跌坐”,其坐法如下。(1)盘腿坐——先准备好一个坐凳,二尺见方,前面两只脚高二寸,后面两只脚高五寸,前低后高,呈缓徐的斜度,上面再铺上一个薄棉垫子。如没有这种特制的凳子,可在硬板床上,后面铺个垫子也可。但不能坐软的沙发或钢丝床。冬天盘腿可用一条薄毛毯围覆着双腿。夏天可用一条布巾覆着。初练功的人不宜用“单盘”,更不宜用“双盘”,只宜用“散盘”。散盘做法是先把双腿放平,贴着坐筵,同时,要把腰腿放得很松,随即先盘右腿,把右足的后踵轻轻抵触在“会明穴"(穴在前阴与后阴的中间);接着再把左腿踡盘,同时将左足的后踵,轻轻抵触在右足的“趺阳穴”(穴在足胫弯的凹陷中)。这样练得纯熟,腿不发麻了,再改为“单盘”。单盘也练得熟了,再进一步练“双盘”。如果在练功中腿盘麻了,可以左右交换一下,但仍须照旧轻轻抵触会阴穴和趺阳穴。这样盘腿,腰腿会自然地放松,臀部自然稳坐,不必故意把臀部向后凸出。()竖脊——在盘腿之后,要把背脊骨调整成笔直,不可驼背弯腰和前俯后仰,但又要放松,不能硬劲强直,才合标准。其方法是把双肩微微上耸二、三分高,使每一个脊椎骨自然地重迭笔直,松紧合度,不会硬劲强直。(3)含胸——在调好脊柱之后,随即调整胸邰,以胸部微微向内陷四为标准。陷凹的部分限于膻中穴与玉堂穴之间,即在两个锁骨交接之处与两乳之间,成为三角形的地帶,使这三角地带微微陷凹进去,这叫做“含胸”。这是控制肺部呼吸量的一种主要方式。在具体做时是把两手掌握好之后放在脐下,同时两肘尖做微朝前方“飞开”,即把左右两个肘关节从后面向正前方移开约二、三分,有如雀鸟张翅欲飞的样子。这样,就会很自然地做到含胸的标准。(4)握手——含胸和握手是同时操作的。握手的方式很多,旧说名叫“结手印”。根据内景的经络理论,手三阴和手三阳的气脉运行都出入循环于“井穴”,井穴又皆在十指尖上,而手部的三阴三阳气脉经络又统辖于足部。因此,在练功的时候既要盘腿,又要握手,这是控制气脉循经流注的一种有效方法,不是迷信,是具有一定生理作用的。阳虚或气虚者的握手方法是把掌心向上,手背向地,把左掌放在右掌上,也可把右掌放在左掌上。两掌重迭好之后,顺着自然的姿势,适应地放在肚脐下,轻握在腿上,或随自然倚托在小腹外边。其要点是必须把两个大拇指尖循微地接触,并略微向掌心内收,以两指笔直、自觉有一股内劲自然发出,互相抵触为标准(但要注意这不是故意用劲而成的)。(5)垂帘——垂帘是把眼皮微微合拢,只留一线微光,其做法有两种:一种是把上眼皮向下合,微露一线外光,另一种是干脆把眼皮轻轻合上,一点光也不露。初学的人,以采用微微合拢、留一线外光为宜,因为功夫练到“归元”的境界,眼会自然闭合,会向内抽缩似地闭着。又因为初学的人完全闭眼,容易昏沉,易生杂念。(6)砫舌——砫舌是舌抵上腭,但千万不可用意识或着力翘着舌头抵砫上腭,而应当始终保持自然,否则可能影响静功。功夫深了,舌头会自动绻折锁着“鹊桥关”。这是内景功夫的一种自然的表现。有些书籍叫人把舌尖有意地翘起去抵砫上腭,是不合理的。砫舌方法的要点是轻轻把齿扣拢,同时把上下唇吻合闭拢,舌尖即会自然抵砫上腭与上牙龈之间,这才是砫舌的标准要求。.练气吐纳:练气吐纳即运用呼吸方法一吐一纳,呼气吸气,是锻炼脏腑的一种重要的内功。这种方法分为“顺呼吸"和“逆呼吸”两种。照平常的习惯呼吸,一吸肚皮鼓起,一呼瘪进去,这叫做顺呼吸;与此相反,一呼肚子鼓起,一吸瘪进去,这叫逆呼吸。周天搬运法采用鼻呼鼻吸的方式。初学的人采用顺呼吸为最方便面又合理,一直练到火候深了,再采用逆呼吸,才容易掌握。鼻呼鼻吸必须配合“神与气合"。所谓“神与气台”,是指把念头与呼吸的一进一出、一吐一纳合而为一,不可分离,也就是说把思想集中,随着呼吸运动。当呼气的时候,气向外而吐出,同时肚皮相应地向内瘪,念头也随着它瘪进去,自下丹田呼气外出。当吸气的时候,气自鼻孔内吸,下至丹田,同时肚皮相应地向外鼓起,念头也随着它吸气内入,下至丹田。这种吐纳方法叫做“升、降”的作用,以“活泼自在”为原则,而不用“意守丹田”的死守方法。呼吸要调得细软绵长,不可故意用力拉长和求细,须顺应自然,适可而止。久练自然会做到“若存若亡”的境界。3.修脉搬运: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脉”?“脉”与“气”又有啥关系?什么是“搬运”?“脉”与“搬运”的关系又怎样?懂得这些简明的概况,练功就有下手处了。在上坐之后,呼吸时要“神与气合”,调息练气,进出吐纳,上下升降,不断地呼吸着。如果在练气当中,把‘神与气合”的方法掌握纯熟了,即会感觉在下丹田里因呼吸的升降而产生一团“热气”,古人叫做“先天真气”,其意思是与呼吸“后天空气”有分别的。“真气”的象征是一个“热惑”,这团热气因呼吸的深、长、升、降作用会愈聚愈多,聚到了相当的程度,即会随着一定的道路流行。这种热气流行取名日“脉”,脉所流行的路线,名叫“脉道”。综合全身的脉道,即手足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的“经络”。运用呼吸的方法,把这股真气的热流,循着脉道的经络循环流注,周遍全身。周行一个大圈子,仍旧回到丹田里,这种练功方法就叫做“周天搬运法”。所谓“神与脉合”和“神与气合”,是指两个阶段,联系这两个阶段叫做“舍气从脉”。先用“神与气合”的方法打好调息的基础,这是第一个阶段,即丹田里产生了热气。在热气产生以后,就是第二个阶段,这时即放弃“神与气合”,改为“神与脉合”。热气在丹田里生聚壮满后,会自然地循经流行,这时就要把念头也随着它流行的道路前进,这就叫做“神与脉合”。热气产生时,放弃“神与气合”,而改用“神与脉合”,这种交换联系,叫做“舍气从脉”。整个说来,练功的过程是先把念头集中。随着呼吸一吐一纳,继而丹田产生了热气,就根本不管呼吸了,而要把心念集中到丹田的热气上来,思想不要开小差。继续下去,丹田的热气会从丹田开始流注循环。这时,念头必须随着它流走,一直从背后上行到头顶,下至面颊,再下入胸腹,然后仍然回到丹田,自始至终,念头都要跟着它,这样才算是真正做到了“神与脉合”。在真气发动之后,不论在丹田里酝酿生聚,或者已循着经络道路流行,千万不可用意去引它领它,而只能跟随着它自然流行,一步一趋,顺应自然,一点也不能勉强或急躁。这是运用“神与脉合”的要点,名叫“照法”,是“内视”功夫的初步,以做到活泼自在为原则。有些人对真气的流行,不能顺应自然,而胡乱使用“领法”,妄用意识去当头“领气”,造成不良后果,因而出现偏差。“领法”本来是练气的口诀之一,有它专门的用处。但在这样场合,却千万不可使用,因为初练功的人不了解经络道路的方向和大小交会的岔路,又因功夫太浅,不能控制气机的进退和指挥它分经流注。如果妄用意识去当头引领,则等于瞎子引路,必然引到悬崖,前途不堪设想。真气在丹田里产生以后,因为“火候”不足,先期只能在丹田里酝酿着,一直到火候充满,才会因满而溢,就象江河之与湖泽,发生流注调节的作用,才开始向外流动。在这一阶段,必须谨守禁忌事项的要求,身心二者都要放松,恬然怡静,不能紧张,免除急躁,连欢喜的意识也不能有,只有平演视之,把念头与它合而为一,活泼自在地顺应自然,跟随着它流注,循环一个大周天。真气在丹田里发动生热时,或在背后循着经络上行时,那股热流不可太热,只允许它有温曖的成分,如象喝了美酒,微有暖意,所谓“如饮醍醐”,令人舒适,不能象烤火或者熨斗烫热一般。这种生热发暖的现象旧说名叫“起火”,练功出了偏差名叫“走火入魔”。曖热的大小程度,旧说名叫“火候老嫩”。如果火候太大,热气过高,必须张口哈气,念“哈”字诀去谓伏,声音要逐渐下降。运用哈字诀的方法是,张口平舌念“哈”字音,气要绵绵不断地向外呼出。如此一经念动哈字音,则热气即会减低,同时胸部的气也立刻下降。但不可念动多次,只能适可而止,否则热气全消。所谓大周天的循环,有它一定的轨道。这轨道是循着二十部脉道的经络路线流注运行的。真气在丹田里首先向锁钥壬、督、冲三脉的“阴蹻库”(即会阴穴,在两阴之间)流注折而走向“尾闾关”(在尾闾骨第二节中)。热气到这两个地方冲力比较大,动触的感觉很明显。再由尾闾关分两支流注,夹脊上行,直上腰脊第十四椎两旁的“轳辘关”,由此继续上行,通过背、胛、肩、颈部,直达后脑枕骨棱下的“玉枕关”。初学的人只觉一片热气上升,功夫深的人则分四支上行。上.述这段行程,即所谓“逆运法,通三关”。气脉运行至此,其势已缓,故一般练功的过程,在玉枕关通过较慢,而热气亦减小了。再由玉枕关继续上行,越过头顶的“百会穴”,同“厥阴肝经”的气脉会合,仍旧前行,转变为向额颅而颊下注,与手三阳的气脉大会于“祖窍”(两眉中心略下些,又名额中、山根,但非天目)。由“月窟”下入目中,复出于“龙宫”(在大眼角上下限睑有穴如星之处),循鼻两旁夹井灶(即鼻孔),下至上唇,左则转而向右,右则转而向左,在“人中穴”交叉而过,与“壬脉”、“冲脉”相会(女性则会于“乳根”穴)。这一段的行程,在头面部分,已不感觉热,只感觉是分五条逍路自头下面,有如小虫爬行,又似涂抹薄荷冰,感觉也非常明显。再从此下前项至“挨刀纹”即项部横纹),循“人迎”、“气口”两穴(喉结旁)下入“缺盆”(肩窠凹中),与全身气脉大会于“膻中”(两乳之间)。这一段行程。虫爬现象减少,若有若无了。从膻中分主从二支:主支由内里直下,归入下丹田,名叫“中脉”,从支则由“乳根”自胸膈下行,入于“日”、“月”双穴(在脐中两旁微上凹中,非针灸之日月穴),还合于下丹田,入窍归元。这样循环一遍,即是大周天的功夫。此时归元入窍的感觉,则另有一番滋味,微微出汗,神清气爽,轻松愉快,所谓“如灌甘路”即指此。当真气归元,还于下丹田的时候,另外觉得有一股潜在吸力把肚皮向甩吸紧,很象肚皮已贴着了背脊骨似的;问时又觉得丹田里的真气,有似香烟缭绕,悠游自在,荡漾漾,轻飘飘,似动似止,载浮载沉;又象钟表的摆,左右相应摆动似的,即旧说“氤氲紫气”。此时,仍然把念头随着肚皮向内吸紧吻合在一起,一点也不能分心动念,既不可欢喜,也不可惊惧,切切实实地职随着它向里吸入,一直觉得真气已不再向内吸的程度,即把念头集中东吸贴最紧的地方,这地方不会很大,一般说来只有鸡蛋大,或者鸽蛋火(功夫深了只有豆大)。如此把念头集中在这最后一点,一心一意“定住”在那里,连“氤氲紫气”也不动了,久久练习,功夫即会进步到“清静境界”,牙关也会闭紧,眼睛也会内吸,呼吸微细,绵绵不断,吸多呼少,这样已经达到比较高度的体息程度,比睡觉更能恢复精力,收效快而又省事。如果不想继续练了,则把念头分开,全身放松,慢慢起坐,算是练完一趟功夫。4.收功(咽津导引);练完一趟功夫,即张开眼睛,把眼珠溜转~3次,眼皮眨动几下,即把口里的津液分成3~5口,慢慢吞下,且须以意识送下丹田,然后再舒手伸胞,用掌在面上随意摩盛,轻拍几下融腿,随意走走,不必拘执。

(二)归一清静法

归一清静法适于“阴虚”、“火逆"的人练。阴虚、火逆的主要症状是怕热、失眠、多梦、烦躁不宁、善怒、面如酒醉,或面色青苍,眼内有红丝,或有白眼膜,黄色昏浊,五心出汗,盗汗,头昏,手足时发微烧,小便每觉余滴未完,自觉上重下轻,或者两腿疲乏等。高血压症患者,也可用此法练功,不过须配合动功中的虎步功一起练习。练这一种方法的禁忌事项和准备事项,都与练周天搬运法相同,坐的姿势,也全相同,可以照法去做,只有两手“结印”的握手方法有分别。兹条述握手方法和练功法如下。1.两手掌心向下,两掌交叉于虎口,右手大拇指贴在左手掌无名指和小指的歧缝之间,掌心的横纹之上,同时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顺手自然地轻轻挨联着,贴在以左手背上的四个凸起的掌指关节骨和手腕之间的左手背上,小指傍掌指关节骨,食指傍手腕。这样轻轻把手握好,放在小腹之下,或放在盘腿之上,要舒适自然。练功有了基础之后,两手会逐渐自动握紧,如有一种潜力吸着。再坚持练下去,会自觉两手空空,好似没有形迹,手不存在。这是千万不可惊奇,或者张眼查看,以免分散念头,影响入静。.把上坐的姿势、盘坐、竖脊、含胸、垂帘、握手、砫舌等一系列“身相”调整好之后,全身必须放松,从容不迫,轻松愉快。3.坐好之后,长呼~3口气,只向外吐出,不吸气,使内里的脏腑放松,胸膈舒畅。这时自巳能初步体会到轻松愉快的滋味。呼气之后,随即不管呼吸,随意照平常一样呼吸,根本不问呼吸长短粗细和吐纳出入。4.垂帘的两眼或微微闭合的两眼很轻松自然地用意识透过眼帘,以45度角默视盘腿的两膝之间,即默默地“观”着那一团地方,旧说所谓“牛眠之地”。在观“牛眠之地”当中,虽然那地方空无一物,但在意识集中之下,它会自然地反应出脏腑气脉的盛衰情况。这些情况大约分为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这是脏腑气脉反应的“幻景”;由于各人的气脉盛衰不同,所观见的颜色也有差别。一般的人,大多数先观见“濛濛如雾”的白色,或者如天上星子闪动的白光,而又会时时变幻各种颜色。观见五色之中,以白光为纯正的颜色。久久锻炼,各种颜色退尽,只见白光。白色的程度会由“濛濛如雾”逐渐变成“月光皎洁”,仿佛中秋时节的一轮明月,悬照在面前。把意识集中与这白光合面为一,则自觉如皓月当空,遍体清凉,烦躁去尽,这已接近“清静境界”了。6.在观看时,念头千万不可去追求“有光”。当各种光色出现时,更不可去理睬它,或者用力去观看究竞,只能把念头集中平平淡淡地观看它,不管它忽而明显,忽而隐晦,或去或来,变大变小,有光不欢喜,无光也不看急,光来也观,不来而观,始终平清轻松的观着“牛眠之地”。关于这一点,极为重要,关系到练功成效大小。这些光色虽然是“海市蜃楼”,都是幻景,但有它反应和影射的物质来源,所以旧说肯定认为它“虽幻亦真”。因为它有物质基础,当然有物质的作用,故能治病保健。练这种功夫下手很难的地方,即在此处,进步的关键也在此处。但经过认真练功,一经入门,得着经验,则一得永得,不会退转,反而进步得快,能很快进入清静境界,获益无穷。7.观见五色时,在最初第一个阶段,任它如何变幻,不可理踩。接着渐渐地五色退尽,只见一团白色光辉,洋洋滟滟,悬照当前,这表明已进到第二个阶段。这时如果观见白光中有青、赤、黄、黑的颜色忽然出现,则须用“吹”字口诀,对准那些杂色,“撮口抵舌”向它一“吹”,如象平日在生活中吹“纸捻”似的。一吹之后,杂色化去,会仍然只存在白光。但不可多吹和任意乱吹。尤其要注意,如果只有一种“紫色”,颜色鲜明,娇艳,柔和,不似光线强霸,千万不可吹它,它一样能使人入静,得到极好休息。8.观见白色光辉之后,把念头与它合而为一,意想“光即是我,我即是光”,“光我不二”,“我光如一”。这样,那白光即会与自已的身躯合而为一,先是感到接近的两手、两腿不复存在,自觉“化光、溶化无物"。这样久久锻炼,会逐渐遍及全身,自觉通体光明,空无一物,不知道自己的身躯存在何处,唯觉如象一轮明月,恬静生辉,光艳明朗,文风不动。旧说所谓的,“恍恍惚惚,其中有物,杳查冥冥,其中有精”,就是指此。练到这般地步,即到这“坐忘”或“忘身”的火候,也就是真正的“清静境界"。这时神经系统得到了极好的休息,气、神极易得到恢复,身体自然因此而很快增强了。9.初练功时,时间不可太久,可由0—30分钟,进步到30—40分钟,再进步到40—50分钟,甚至可以再长一些,应依自已的练功程度而定,不可硬性规定,以练功后感到舒适为度。I0.要停功时,只把念头与光色分开,不集中在光上,则光色即会消逝,身躯也会显现出来。11.收功下坐时导引的方法,与练周天搬运法时相同,可参看前述。1.此功虽然下手很难,不容易得着要领,但一经得手,就很容易上路。即使一时练习不好,观看不见什么景象,但只要能如法观着身心清静,也一样会有功效。这种功夫和炼气搬运的方法不同,它不会发生运气出现偏差的流弊,这是这种功法的优点。13.在练功当中,念头常常要开小差,不容易集中掌握,杂念纷来,妨碍入静。这时必须使用调伏杂念的方法来驱除杂念,纯洁念头,使它集中,一心一意地观“牛眠之地”,或者观面前已发现的光色,这样才能逐渐进步,练到与光合一的火候。当杂念已来,纷纷攀缘的时候,可轻轻张口,念一声“呸”字音,杂念郎可消散。这个“呸”字音要念“唇舌音”,面且要念得轻,以自己的耳朵能微微听见为标准;而且还要念得急,要象机车“刹车”似的。经用这方法,念头即会停止。但不可随时乱念,一定要在杂念纷纷涌来的时机,才可使用。

(三)睡功的练功方法

睡功是一种方便法门,亦即一种调和气脉的方法。对于练任何一种方法的气功来说,都是一种辅助功夫,有病无病,人人可练,操作容易,持久有效。睡功也就是气功家所练的“龟息功”。其方法如下。1.练功的时间可按照平常的习惯,在晚睡之后或在早起之前,或在午睡小憩的当中,随意选择。.侧身向左向右,皆随自己的意思,不必拘执。3.如向右侧而卧,则先把右手的大拇指安置在右耳垂珠后面的凹中,食指和中指贴着右鬓的“太阳穴”,无名指则贴着“祖窍”(两眉中心),小指则贴着“山根”(鼻梁尽处凹中)。右掌的虎口接触右脸的颧骨边沿,右肘则屈肱傍着右侧的胸肋,附枕而眠。4.头部右侧安置平正,寄托枕上。5.右腿在下,屈膝踡股,有如弓形,其屈曲程度,以适意为标准。6.左手掌心贴在左股“环跳穴”(在股骨头与胯骨连接处,能转动的地方),肘微屈,肘臂附着左侧胁肘。7.左腿微屈,伸多屈少,放在右腿的上面,同时右腿的“跌阳穴”(足胫腕部跗上)钩贴着左腿的“委中穴”(在膝后腘中的横纹中央),或者钩贴着左脚小腿肚的“承山穴”(在小腿肚肌肉隆起下端的尽处)或小腿肚外侧的“绝骨穴"(外踝上约三、四寸处,有浮骨如笋,尽头尖处是穴),或者钩贴着左足的后踵,皆可随意。8.眼睛照平常习惯睡觉一样,轻轻到合着。9.呼吸如常,任其自然。10.全身放松,平心静气,愉快地侧卧着。11.睡卧姿势切实作好之后,即把念头集中,寄托在耳根上,用耳朵的听觉,一心一意地侧耳细听呼吸的声音,念头随着呼吸的声音一进一出,与它结合在一起,同时头颈随着呼吸的声音,一吐一纳,配合着进行微微的一伸一缩,与它相应着,以略有一丝丝动意为度,不可太过了。这种功夫名叫“听息”。旧说是运用“六根”之一最利的“耳根”以为入静的方法,也是“龟息功”的要点,配合全身关窍的贴触感应,能够使人“恬淡无欲”,自然清静,气脉调和,阴阳扭抱,平衡适度。1.如果要想翻身,则可由右翻左,要求与右卧一样。久久坚持练功,熟睡中翻身也会自然地做成此姿势。13.睡功只能左右侧卧,不宜仰卧。气功家有一句口头禅:“侧龙卧虎仰瘫尸”,意即重视侧卧,而禁止仰睡。他们根据观察,认为“侧龙卧虎”的姿式在生理上有其一定作用。所谓龙虎,还有调伏肝(青龙)和肺(白虎)气脉交叉流注的含义。从近代生理学来看,仰卧睡觉也不合卫生要求。14.练睡功很容易入睡安眠。如果因练功而有睡意,则应顺其自然,顺势睡去,不必勉强继续练功。如此练成习惯,睡熟醒来,仍旧是原来姿势。

(四)静功十二要点

练静功除遵守上述要求外,还应注意下列十二项要点。1.要有信心,坚定信念,相信气功能治好自己的病,能增强自己的身体。.要有恒心,坚持久练,不可因为中途疗效不显著而停止。3.要能忍耐腰酸腿麻,专心致志地练下去。4.要随时随地,无论在生活中或工作中,尽量利用一切可用的机会练习吐纳呼吸,把练功与生活、工作结合起来。5.要善于体会练功方法是否适合自己的需要。例如:自觉某种方法于已有益,则可勒勤勤练习下去,如果发现于已有损,则应放弃不练。这叫做知其“损益”而“取舍”之。6.要善于辨证识别各种“功能”的现象。凡因气脉流注、周遍全身而产生热、凉、麻、酸、震擅等感觉,都是练功过程的必然现象,这表明气脉在运行,在与疾病作斗争,对这种自然现象应平淡视之,绝对不可故意去追求,也不要猜想这是好现象或是坏现象,更不可产生恐怖畏惧心理,而应该听之任之,热就让它热,痒就让它痒,麻就让它麻,对这一切都不睬不理,不闻不见,只一心一意照法练功。这样做,则这些“动触”现象自然会被自己“善巧运用”,而变做“温养功夫”的一种资料,对治病保键有益无损。7.要密行练功。由于各人情况不同,练功得到了益处,也不可逢人就说;即使没有得到益处,也不可胡乱向人问长问短,以免练功发生枝节和障碍。8.在上坐开始练功前,要先把姿式如法调整好,要全身放松。9.要如法调息,便呼吸吐纳合度,“神与气合”,若存若亡。10.要把念头集中,思想不可开小差。在练气的时候,要“神与气合”。在修脉的时候,要“神与脉合”。这些都要相合一体,有似水乳交融。11.在收功下坐后,要自行导引按摩。1.要把口中的津液。细细咽下,不可一口吞下。练静功最重要的是千万不可去追求一切动触现象,尤不可听信“动是好现象”的说法,否则由小动而至大动,以至不可收拾,那就后悔不及了。静功是以入静为目的的,顾名思义,当然以“清静”为初步要求;进一步则以“定住”为“究竟”,连气脉的内动也要它逐渐“归元”,限制它动,甚至“念头”也不能动,所谓“动念即乖”。这样练静功,才是合理的,才会有好处。

文源:玄藏佛医

精彩文章回顾

道家玄门四大丹

我宝贵的站桩经验(实修参考)

那些深山密林中的神秘修行者

暗能量:王阳明的惊人神通

回忆我的修道感悟(实修参考)

圆光术:一种奇妙的道家法术

开悟者眼中的生命真相

修行圈故事:回忆我的神医师尊

说说那些神秘的茅山法术

《鲁班书》的诡异传闻,我的亲身经历!

仙人揉腹法,终于有图、有视频了

道家秘法:教你如何打通任督二脉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是什么意思?看完你就秒懂了。

她在69岁时由素食主义踏入生素食主义,如今80岁的年龄50岁的容颜,

人体穴位与天体对应的奥秘

道家修炼:呼吸的玄机(易筋洗髓经古本记录)

打通小周天的原理及过程

揭秘算卦原理和特异功能(视频讲座)

《道德经》与《黄帝内经》是练功者的宝典

内部珍贵实修资料:内观禅修手册

小龙虾断臂求生,请你口下留情

我通经络经历-真气运行法和艾灸

武术秘笈-心意六合拳意念研练之心得

胎息修炼法-静修指导

我练功中的内景感受(实修参考)

我开窍(混元窍)的经历与感受(实修参考)

认识古代修道有成的女道士,太美了

腹式呼吸,鼻子通畅,是健康的开始

?道家功法?张至顺真人解八部金刚功来源,原理,背景和注意问题(全)

真正的高手,都在悄悄吸收高维能量(深度好文)

为您揭密"我是谁"(附视频)

武当武术,你应当要了解的世界~(武当功家南派特绝技简介)

庄子:天地有官,阴阳有藏

身心疾病源于自我冲突(荐)

我们来这辈子不是要去换人民币,是来完成自己梦想的

蔡志忠

生命天机:印度女子末期癌症竟在三天内奇迹般不药而愈

震惊世界的生命科学电影《灵性的真相》

万行上师[精]

以太阳为食:食光食气是世界上最好的食物(附详细方法)

"儒释道医武"各家的修炼方法和区别

生育秘经《秘本种子金丹》

[清]叶天士

刘丰教授破解“生命维度”玄机

贯穿中国传统文化长河的核心是?

广西中医药大学唐农校长

通过打坐打通大小周天、中脉及顶轮(推荐)

傅佩荣:为您揭示何为“道”?

揭示生命奥秘,疾病与健康的本质(大全)[荐]

静坐方法+经验(实修参考)

国家体育总局喊你练操,18个动作拯救颈肩腰腿痛(附动作示范)

“成仙得道,白日飞升”是怎样的一个过程?

我进入灵界的真实经历(史登·威堡)

龟息功,揭秘延年益寿的龟息大法

说说站桩养生与房事的关系

为什么空间与时间是一种幻觉

道家睡功修炼揭秘:入定、贯通中脉、进入胎息!

天罡七星步的修炼方法(收藏)

邵伟华:我与特异功能女孩的神奇事迹

鬼神:神仙是高层次阳极的能量,鬼怪则是低层次阴极的能量

丹法坎离之说集锦(珍藏版)

灵魂寄生于生命诞生的瞬间(深度)

天眼神通:能看阴阳两界,可查宿世因果!

性欲与神通智慧的关系

为何练不好站桩?站桩最难过的一关(经验分享)

丹法:天道子修行记要(其中有大道机缘,缘者自得)[精]

真正的修行,是返璞归真

南怀瑾

打坐观想修气脉法(密宗不传之秘)

人是否真的可以长生不死?

清华大学副校长:世界如此未知,人类如此愚昧,我们还有什么物事必须难以释怀?

揭秘修行界中的“借体修炼”现象

道家筑基功,吐纳法!

惊人实验:搬运术、意念控制被证实(视频)

站桩的秘密(附:秘诀和视频教程)

伸筋拔骨操,三个动作通经络、拔病根(动图示范)

我只讲你不知道的-昆仑山的秘密

丹法:如何修身?(收藏)

刘丰:与高维连接的方法就是“内观”!

玄门修行秘宝-《修真内外火候全图》

他被当活神仙,掌握奇门遁甲、能预测吉凶祸福,最后却被雷劈死

道家的长寿秘密与丹道修炼秘图

《修真图》是公认的修真蓝图

祝由术密授教材公开(珍藏)

==========END==========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广告是系统随机配发,我们无法详细控制、选择。请您切勿购买任何动物制品、肉食。不要买渔猎、捕鸟的器具,拒绝杀生。不要玩杀人游戏,杀人游戏与实际杀人果报基本相同;不要看色情文章,万恶淫为首,邪淫是轮回和灾祸的根本。因果报应,如影随形。切记!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

本号菜单中,有完整的入门系列,视频系列.欢迎大家学习.

学习古中医,伤寒论经方传承

厚德载物!草木金石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

随喜打赏

长按上方赞赏码支持我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xiachuia.com/sxctd/52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