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
辛、苦,微寒。归肝、胆、肺经。
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1.感冒发热,少阳证治外感风寒,寒邪入里化热,恶寒渐轻,身热增盛者,多与葛根、羌活、黄芩等疏散风热或清热药配伍,如柴葛解肌汤;治伤寒邪在少阳,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常与黄芩、半夏等药同用,如小柴胡汤;现代用柴胡制成的单味或复方注射液,用于外感发热,有较好的解表退热作用。
2.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治肝气郁滞所致胸胁或少腹胀痛,月经失调,痛经等,与香附、川芎、白芍同用,如柴胡疏肝散;治肝郁血虚,脾失健运,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胁肋作痛,神疲食少,脉弦而虚者,与当归、白芍、白术等养血健牌配伍,如道遥散。
3.气虚下陷,脏器脱垂治气虚下陷所致久泻脱肛、子宫下垂、肾下垂等脏器脱垂,与人参、黄芪、升麻等补气升阳药同用,如补中益气汤。
4.此外,还具退热截疟作用,又可用治疟疾寒热。
本品味辛苦,性微寒。入肝、胆、肺经。芳香疏散,可升可散,长于疏解半表半里之邪,又能升举清阳之气,为治疗少阳证要药。用于外感表证发热,无论风热、风寒表证,皆可使用;又入肝经,善于疏泄肝气而解郁结,为治肝气郁结证之要药,治肝气郁滞,胸胁或少腹胀痛,月经失调,痛经等证;且能升举阳气,治治气虚下陷,久泻脱肛,子宫下垂,肾下垂等脏器脱垂证。此外。有退热解疟功效,治疟疾寒热;有良好的疏散退热作用,常用于外感发热之证。
煎服,3~10g。和解退热宜生用;疏肝解郁宜醋炙;升举阳气可生用或酒炙;骨蒸劳热宜鳖血伴炒。
肝阳上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