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俞穴:健脾和胃,利湿升清、益气统血。凡脾阳不振出现水湿内停、纳差、便溏、脘腹胀满、疼痛喜按、四肢困乏、水肿等中焦虚寒,以及脾不统血之出血见症,皆可取此穴施治。
今天全净通给大家讲的空位是脾俞穴,这个穴位可是常用穴位。
位置:脾俞穴位于人体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
脾俞穴主治脾胃等疾患。如呕吐、噎膈、胃痛、胸胁胀痛、黄疸水肿、不欲饮食、食不生肌、痃癖积聚、泄泻痢疾、痰疟寒热、四肢不收、虚劳、尿血、遗精、白浊、吐血、便血、喘息、腰背痛等。
现代又多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神经性呕吐、消化不良、肝脾大、贫血、慢性出血性疾病、肝炎、肠炎、神经衰弱、自细胞减少症、子宫下垂、荨麻疹、糖尿病等。
1.
消化系统疾病:胃溃疡,胃炎,胃下垂,胃痉挛,胃扩张,胃出血,神经性呕吐,消化不良,肠炎,泄泻,痢疾,便血,黄疸,肝炎;
2.
其它:背痛,贫血,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肝脾肿大,水肿,慢性出血性疾病,肾下垂,月经不调,糖尿病,肾炎,小儿夜盲,荨麻疹等。
配中脘、三阴交、足三里主治呕吐;配胃俞、中脘、章门、足三里、关元俞主治泄泻;配肾俞、三阴交主治消渴;
配大椎、肺俞、天突治疗喘息;
配气海治疗痛经、经闭。
配关元、归来、三阴交、隐白治疗经水崩漏症。
配膈俞、大椎,主治吐血,便血。
刺激脾俞穴,可以提升脾脏的功能,起到健脾益气的作用,使脾运化水湿功能正常,将身体多余的水分转输到肺肾,通过肺肾的气化功能,化为汗液和尿液排泄出体外,令湿浊消散,诸症解除。
1、悬灸法:患者全身放松,坐位或卧位。艾条点燃后放于穴位上方,距离皮肤约2~3厘米左右进行熏灸,一般每次灸10~15分钟,两侧交替进行,以局部潮红为度。每周灸治2~3次。
2、按摩法:患者取舒适卧位,操作者两手拇指指腹放置在患者的脾俞穴上,逐渐用力下压,按而揉之,使患处产生酸、麻、胀、重的感觉。再用擦法,即来回摩擦穴位,使局部有热感向内部深透,以皮肤潮红为度。如此反复操
作5~1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3、拔罐法:患者取舒适卧位,操作者使用气罐(气罐方便、易学、安全)在脾俞穴上先走罐,微红,出痧,后留罐于脾俞穴等配穴5-10分钟,可调理脾胃不适等。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