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侃」每日阅读栏目,陪老师们一起“啃”医学影像那些经典实用的好书。
目前在读的是《影像医学操作常规》,是一本从放射科实际工作情况出发的实用好书!列举了X线、CT、MRI那些基本设备操作及摆位规范等。
第一章X线摄影常规第六节泌尿生殖系统检查
一、静脉尿路造影
1.尿路梗阻、积水、结石、慢性炎症、结核、肿瘤及囊肿等。
2.泌尿系先天变异。
3.原因不明的血尿、脓尿。
4.腹膜后肿瘤的鉴别诊断。
5.脾肾静脉吻合术前检查。
1.碘过敏及过敏体质。
2.严重肾功能损害。
3.急性尿路感染。
4.甲亢、多发性骨髓瘤。
5.严重心血管疾病及肝功能不良。
由肾脏排泄的有机碘造影剂均可应用,目前常用的是泛影葡胺。用量:成人为60%或76%泛影葡胺20~40ml。小儿用量:3月以内为4~6ml;3~6月为8~10m1;7月~2岁为9~15ml;2~6岁为16~20ml;6岁以上用成人量。
1.造影前晚服缓泻剂。
2.造影前12h禁食,控制饮水。
3.做碘过敏试验。
4.备好造影剂、急救药品、注药消毒用品等。
5.向病人说明造影过程,以便取得合作。
1.摄腹部平片按常规拍摄腹部平片并观察肠道清洁情况。
2.束腹带患者仰卧摄影台上,将两个长圆形压迫球以倒八字形置于脐下两侧相当于骶骨岬旁输尿管经过处,压迫球上放血压计气囊,并用多头带与腹部一起束紧。
3.注药由静脉注入造影剂。在注药过程中,先注人1~2ml,减慢注药速度观察2~3min,如无反应即将余下造影剂于2~3min内注完。
4.压迫输尿管注药完毕,给血压计气囊充气,压力为70~80mmHg,压迫输尿管,阻止造影剂进入膀胱。
5.摄造影片常规摄注药后7、15、30min肾区片各1张,观祭肾盂肾盏充盈情况.观察满意后,解除压迫摄全尿路解压片1张。观察满意,结束造影(怀疑有肾下垂者应加照解压立位全尿路片)。
若30min肾盂肾盏显影淡或不显影,而膀胱内又无造影剂,应解除腹带,延长时间至1~2h,重摄肾区片。
1.腹部巨大肿块或腹水患者不能压迫输尿管时,可采用头低足高体位并加用平滑肌松弛药(如-2或维生素K3肌注)。
2.若因压迫腹部出现迷走神经反应或下肢供血不良,应减轻压力,或松解腹带重新采用头低足高位继续进行造影。若症状严重,立即解压,对症治疗。
3.碘过敏试验阴性并不能保证造影过程中不出现碘剂过敏反应。因此,在造影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人,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应及时处理,一般轻者不需治疗或使用一般抗过敏药;出现重度反应时,立即终止造影并采取应急抢救措施,同时尽快邀请临床科室参加抢救。
二、逆行肾盂造影
1.静脉尿路造影显影不满意或疑有病变需迸一步明确者;肾功能差而又必须了解尿路情况者。
2.需了解肾、输尿管与相邻器官的关系。
3.腹内异常阴影须确定其与尿路关系者。
4.为了详细观察尿路的解剖形态及输尿管病变者。
1.尿道狭窄不能做膀胱镜检查者。
2.严重膀胱疾患。
3.急性下尿路感染及出血,肾绞痛发作期。
4.严重心血管疾病及全身衰竭者。
1.经膀胱镜检查后放置输尿管插管。
2.透视监视下经导管缓慢注入造影剂,充盈满意时点片。
1.膀胱镜检查后放置输尿管插管。
2.透视监视下经导管缓慢注入造影剂,充盈满意时点片。
1.造影前晚服缓泻剂,造影前禁食6~12h,但不禁水,注药前摄平片。
2.造影剂为30%泛影葡胺,一般每侧用量5~10ml,以腰部胀满感为止。疑有阴性结石时,可先作注气观察。
3.注药速度不宜过快,压力不宜过高,以免造影剂逆流,影响诊断,并注意勿将气泡注人而造成误诊。
4.摄片后应立即观片,满意后方可结束检查。
5.如需检查输尿管。可将导管拉至输尿管最低位置,于注入造影剂后立即摄片。
6.因该检查较痛苦,摄片后应立即冲洗,并由放射科及临床医生共同研究认定后再拔管。
三、膀胱造影
1.膀胱疾患,如肿瘤、结石、憩室、炎症、先天畸形等。
2.观察盆腔肿瘤与膀胱之关系。
膀胱及尿道急性炎症。
1.静脉法(排泄法)于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松压后使膀胱充盈,并摄取正、斜位片。
2.逆行插管法
1)常规消毒后,将导管插人膀胱内。
2)先放尽尿液,然后缓慢注人造影剂,以病人膀胱区有胀感为度,充盈满意后摄正位及斜位片。经阅片,能明确诊断,则结束检查。
1.造影前晚服缓泻剂;造影前先行排尿,并摄取膀胱区平片,静脉法造影前应作碘过敏试验。
2.造影剂可用6.25%碘化钠或10%~15%泛影葡胺~ml或空气,将造影剂加热至体温的温度。
3.检查时应于透视下转动体位,多轴位、多角度观察摄片,注意前后壁情况。造影后应抽出造影剂,并冲洗膀胱。
4.如病变显示不理想,特别是怀疑膀胱肿瘤者,可于抽出造影剂后再注入空气造影摄片。
5.常规检查阴性,而临床高度怀疑有膀胱肿瘤者,可做膀胱双重造影检查:
1)注人造影剂30~50ml后,再注入空气~ml,至病人有尿意为止。
2)转动体位,作多轴位、多角度观察并摄片。
四、尿道造影
1.尿道外伤。
2.尿道先天性畸形。
3.前列腺病变。
4.尿道结石。
5.尿道瘘。
急性尿道炎症、出血。
1.逆行注人法常规消毒后,将导管插人尿道,然后捏紧用纱布包裹的龟头及导管,用适当压力推注造影剂。
2.排尿法于静脉肾盂造影后或通过导尿管注入造影剂使膀胱充盈,在排尿过程中摄片。
1.造影剂用12.5%碘化钠或10%泛影葡胺,用量20~30ml。
2.常须边注射造影剂边摄片才能弄清楚尿道狭窄或瘘道情况。
3.摄片以斜位为准。
五、子宫输卵管造影
1.不孕症。
2.先天性子宫输卵管畸型。
3.子宫不正常出血检查病因。
4.诊断为内生殖器的各种疾病,如炎症、结核、肿瘤。
5.各种绝育措施后观察输卵管情况。
6.其他:如各种与生殖器相通的瘘管。
1.生殖道炎症。
2.子宫出血时(包括月经期)。
3.对碘质过敏者。
4.生殖道恶性肿瘤,以防止肿瘤细胞扩散。
5.严重心、肺疾患及高血压患者。
7.刮宫术后30d内。
8.月经期、排卵期、妊娠期。
9.全身情况不良,一般情况差者。
1.造影日期选择在月经干净后3~7d。
2.造影剂选用40%碘化油10ml,或35%~40%泛影葡胺10ml。
3.造影前先作碘过敏试验,阴性者可行造影。
4.患者仰卧于检查台上,取截石位,消毒铺孔巾后用窥阴器扩张阴道暴露宫颈。
5.将一个子宫颈钳夹住子宫颈之前唇,探官腔深度后,放人锥形橡皮头的导管。
6.将注射器灌满造影剂,首先将导管充盈排气,以免假性充盈缺损形成。
7.在透视下先缓慢分段注入3ml,然后再注入至子宫输卵管全部充盈,注射中切忌压力过高,并在透视下密切观察是否有宫旁静脉造影剂逆流。
8.一般在子宫输卵管充盈后即停止注射,摄取第1张片,必要时加照斜位片,水质造影剂10~20min后,碘油24h后拍排空后照片。
1.造影前3d及造影后两周内禁止性交。
2.造影前应排空大、小便,必要时清洁灌肠。
3.对于精神紧张及敏感患者可给予镇静剂及抗痉挛药物。
4.注药要慢,压力不宜过高,子宫颈必须堵好。若输卵管不显影,而压力大,应停推造影剂,避免导致黏膜破裂或阻塞的输卵管破裂。
5.忌入气泡,否则易造成误诊。
6.拍排空片前应冲洗阴道内残余碘油。
消化系统造影检查的标准摄片操作#医学影像每日笔记9#
小看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