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最主要的结构是脊柱,它是由多块脊椎骨所构成的含有若干关节的柱状结构,在它的内部行走着脊髓,周围包绕着韧带、肌肉、肌腱和筋膜。背部的结构非常精密、巧妙、复杂,也正是因为这一原因,背部也更容易受到损伤。
腰部是整个背部最重要的,也是最薄弱的环节,大多数疾病均发生在此处。目前能列举出来的腰痛病名大约有五十几种。一般情况下可按如下几种方法分类。
按发病率高低分类
1.不同年龄:
小儿或少年主要是先天性畸性,为隐性脊柱裂等姿势性的疾病,为腰椎侧弯;炎症性的,为腰椎结核等。
青壮年是以损伤性为主,为腰肌扭伤、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压缩性骨折等。此外,免疫系统方面,为强直性脊柱腰椎骨关节病。
2.不同性别:
男性一般由于日常劳动和活动中腰部的运动量较大,一旦活动姿势不当、负荷过大,防护上有所欠缺,就可由此造成腰骶部软组织及骨、关节损伤,因此,男性腰腿痛以损伤因素较为多见;
女性由于解剖及生理特点,而发生一些特有的疾病,为子宫脱垂等。这些疾病均可引起腰痛。此外,月经期间,怀孕期间等都可导致腰痛,
3.不同职业:
体力劳动者,尤其是强体力劳动者、运动员、战士等,常以损伤性因素较为多见。汽车司机因腰部姿势,矿洞、冷库等环境中工作人员因潮湿寒冷,办公室工作人员长期伏案,姿势变化少等等,
按疼痛部位分类
1.非脊柱性腰痛
非脊柱性腰痛或称症候性腰痛,即腰痛仅属于一个症状,正像头痛一样,并非全是颅内有病所引起。腰有活动障碍有明显区别。在查体时不但腰的灵活性立即被看出,而且压痛点也不明显或不固定,或者有广泛性、均等性压痛,这都是症候性腰痛的特点。
虽属于脊柱性腰痛,按理应该有腰活动障碍。实际先天畸形虽属于器质性疾病,但早期多无活动障碍,可能因自幼年长期适应的结果,但其压痛点比较固定也比较明显,这一点和前述症候性腰痛是有区别的。
2.脊柱性腰痛:
脊柱性腰痛亦称器质性腰痛,也就是脊柱的骨关节或其它软组织的疾患所引起的腰痛。这种腰痛,都有不同程度的腰部活动障碍和固定压痛点。在临床诊断时,如果已找出初步线索是属于脊柱性腰痛,要进一步找出病灶部位。
按病因分类
无论是骨组织的病变,还是软组织的病变,均分为五大类进行考虑。即对所有的腰痛病,可以按外伤、炎症、肿瘤、畸形和代谢性疾病五大类去思考,并进行鉴别。
1、外伤性腰痛:外伤性腰痛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外伤是指较严重的外伤引起骨或软组织的解剖性的损害;慢性外伤是指由急性外伤移行过来的或反复轻伤所造成的腰部损伤。例如腰椎骨折,棘间韧带断裂或慢性劳损及脊柱脱位,均属于此类。
2、炎症性腰痛:炎症性腰痛病一般多指椎骨的急性感染,脊椎骨骨髓炎,但比较少见。软组织中的纤维组织炎、慢性筋膜炎、第三腰椎横突周围炎、椎体骨软骨炎、脊椎骨髓炎、风湿性腰痛、类风湿性腰痛等属于此类
3、肿瘤所致的腰痛:腰部软组织肿瘤比较少见。椎骨的肿瘤又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的两种:椎骨的原发性肿瘤有巨细胞和血管瘤;继发性的转移瘤,在腰椎常见,为癌转移。
4、畸形所致的腰痛:脊椎的畸形能够引起腰痛的有:峡部不连、脊椎滑脱、水平骶椎、半椎体、一定程度的腰椎骶化和骶椎腰化,脊柱侧凸症、小关节不对称等。另外下肢的畸形亦可导致腰痛,如先天性两下肢长度不等,马蹄内翻足,膝内、外翻,平跖足,小儿麻痹后遗症等。
5、代谢性疾病所致的腰痛:属于代谢性疾病的有脊柱的骨质疏松(老年性骨松变)、骨质软化、增生性脊椎病(属于衰退性疾病,也可算作代谢性疾病之一)等。
除以上五大类别外,临床上还有其它原因导致的腰痛,如腹腔脏器疾患有:肾、输尿管结石、肾炎、肾结核、肾下垂、习惯性便秘等;盆腔脏器疾患有:子宫位置异常、慢性输卵管炎、子宫颈癌、痛经、妊娠等,还有脊髓炎、马尾神经压迫症、坐骨神经痛、佝偻病及软骨病、布氏杆菌病等,这些疾患均可伴发腰痛
女性腰痛的10个原因
1.子宫位置异常
2、腰椎间盘突出
3、盆腔肿瘤
4、盆腔炎
5、腰肌劳损
6、肾虚
7、腰椎病变
8、血瘀性腰痛
9、长期穿高跟鞋
10、孕期及产褥期劳累
腰背部手法基本流程
1.放松阶段
在放松阶段,我们会采用科学、系统的放松手法帮助体验者疏通经络,整个放松阶段,大约需要两分钟。
放松阶段第一步,让体验者俯卧。
放松阶段第二步,我们在体验者的腰背部做柔和而缓慢的滚法。
放松阶段第三步,在腰背部及腰骶关节处做渗透有力的掌根揉法。在按摩的过程中,需要同时寻找1-3个痛点。
(放松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让体验者的肌肉放松柔软,以增强机体对九清温通有效成分的吸收。)
2.涂抹阶段
在涂抹阶段,我们会采用复合手法在相应部位涂抹九清温通并加以按摩,整个涂抹阶段大约需要15分钟。
涂抹阶段第一步,在腰部、骶骨、臀部和痛点上涂抹九清温通按摩膏,用掌根揉法以按摩膏为中心向四周均匀抹开,并按揉腰部肌肉,操作2分钟。
涂抹阶段第二步,用指节推法梳理腰部肌肉,双手同时操作于腰部两侧竖脊肌,由腰骶部开始缓慢向上推抹至第十二胸椎附近,反复20遍。若单手力量不足,可换成双手重叠单侧推抹。(由于腰部两侧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位置,正是人体最重要的排毒通道,因此梳理膀胱经尤为重要,不但可以改善腰背部的疼痛,还可以起到排出毒素的作用。)
涂抹阶段第三步,用指节推法反复理顺整个骶骨,以腰骶部有温热感为度,持续2分钟。(由于骶骨区域可以主管泌尿生殖系统,因此经常梳理骶骨,可以增强泌尿生殖系统的功能,改善子宫内膜炎、盆腔炎、性功能障碍、泌尿感染等疾病。)
涂抹阶段第四步,用双手指节推法梳理臀部两侧臀大肌,操作时两手对称性地置于两侧臀大肌的内侧缘并向下按,沿着臀部的弧度推抹至臀大肌外侧缘。若单手力量不足,可换成双手重叠单侧推抹,反复20遍。(现代人由于工作原因和不良的生活习惯长时间久坐,不但腰部肌肉产生劳损,臀部的肌肉组织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梳理臀大肌亦尤为重要。)
涂抹阶段第五步,用指节推法整复腰骶关节,先使双手指节关节对称性地置于两侧腰骶关节处并向下按,然后沿着髂骨与腰部竖脊肌之间的间隙向外侧推抹至髂棘处,反复10遍。若单手力量不足,可换成双手重叠单侧推抹。(骶髂关节是腰骶部最重要的关节部位之一,因此应对此处进行着重按摩。)
涂抹阶段第六步,用掌根推法梳理脊柱及两侧的肌肉组织,先用单手或双手重叠由下往上推抹脊柱正中线10遍,然后用双手同时推抹两侧竖脊肌10遍。若单手力量不足,可换成双手重叠单侧推抹。
涂抹阶段第七步,弹拨并点按压痛点,每处弹拨20次并点按20秒。(人体之所以会疼痛,是因为气血瘀滞在局部成为痛点,所以要在这里对痛点加以刺激来疏通气血。)
3.照射阶段
在照射阶段中我们要借助烤灯照射涂抹区域,注意保持烤灯与皮肤之间的距离,以免烫伤。
整个照射阶段大约持续30分钟。
30分钟后使用热毛巾或纸巾蘸热水擦净皮肤上残留的按摩膏,再用干毛巾拭干皮肤上的水分。
4.舒缓阶段
在舒缓阶段,我们会采用舒缓手法按摩相应部位,整个舒缓阶段,大约需要3分钟。
舒缓阶段第一步,点按或按揉膈俞、肾俞、大肠俞、环跳、承扶、殷门、委中、阳陵泉、承山,每穴操作20秒。(穴位是疾病的反应点和治疗的刺激点,所以我们可以借助穴位的功能起到疏经通络、改善疼痛的作用。)
舒缓阶段第二步,用捶法和拍法舒缓腰背部的肌肉30秒。
腰背部常用穴位
用于改善腰背部疼痛的常用穴位共9个,分别是膈俞、肾俞、大肠俞、环跳、承扶、殷门、委中、阳陵泉、承山。
膈俞,位于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处,旁开1.5寸。取穴时可先将手指置于肩胛骨下角,然后水平移动至距后正中线1.5寸处,即是本穴。
肾俞,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旁开1.5寸。取穴时可先将手指置于大肠俞穴处,然后垂直向上移动2寸即是本穴。
大肠俞,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处,旁开1.5寸。取穴时可先将手指触及髂骨最高点,然后水平移动至距后正中线1.5寸处即是本穴。
环跳,位于臀外部,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处。
承扶,位于臀横纹的中点处。
殷门,位于大腿后侧,承扶下6寸处。取穴时将一手手指置于承扶穴,另一手手指置于委中穴,两手指连线的上五分之二处即是本穴。
委中,位于腘窝横纹中点。取穴时令体验者下肢伸直,一手手指置于腘横纹外侧端,另一手手指置于腘横纹内侧缘,两手指连线的中点即是本穴。
阳陵泉,位于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取穴时可先将手指置于腓骨小头处,然后稍向前下方移动至凹陷处即是本穴。
承山,位于小腿后侧正中处。取穴时,可将一手手指置于委中穴,另一手手指置于昆仑穴,两指尖连线的中点即是本穴。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