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讲的这个方子,它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还少丹。大家可能没怎么听说过,比较陌生,但它的确是个好方子。
从名字上来看,还,有返回的意思;少,年轻的意思,加在一起就是说能让人回到青春年少的状态。
青春永驻当然不可能,但是它可以干嘛,可以补脾肾。
《医方集解》就说了:“还少丹,阴阳平补。脾肾二本有伤,未老而先衰;二本既固,则老可返少矣。”
肾是先天之本,脾是后天之本,先天后天都病了,等于说身体城墙垮了一半儿。
那么,反过来,把脾肾都照顾到了,脾肾好了,自然精力充沛,容光焕发。
来看看组成:
熟地黄、山药、牛膝、枸杞子、山萸肉、茯苓、杜仲、远志、五味子、石菖蒲、楮实、小茴香、巴戟天、肉苁蓉。
各位精英分列两组,各有各的使命。
1、壮腰膝,眼花耳鸣,阳痿遗精组:
熟地,山药,牛膝、杜仲,巴戟天、肉苁蓉,楮实子,小茴香,山萸肉,枸杞子,五味子均入肾经,肾主骨生髓,腰为肾之腑,故能壮腰健骨。
熟地,牛膝,杜仲,巴戟天,楮实子、山萸肉,枸杞子均入肝肾经,肝主筋,肾主骨,共同壮筋健骨。
尤其牛膝能逐瘀通经,引药下行,治膝之病。
关于眼花耳鸣。由于肝开窍于眼,肾开窍于耳,同时眼花耳鸣可和肾阴阳两虚相关,上述均补肝肾。
且熟地,枸杞子,楮实子补肾阴;杜仲,肉苁蓉,小茴香补肾阳;牛膝,巴戟天、山茱萸肾阴肾阳均补。
可谓既于阴中求阳,又于阳中求阴。
尤其山茱萸,大能收敛元气,收涩之中兼具条畅之性,能通利九窍,流通血脉,是治眩晕耳鸣、腰膝酸痛的能手。
多味共治眼花耳鸣。肾阴肾阳之虚均可导致阳痿遗精,故上述之用,亦可将此症一并扫除。
2、失眠健忘组:熟地,茯苓,远志,五味子,石菖蒲
魂不入肝则健忘,血不入心、脾胃不和则失眠。
肝藏魂,肾藏志,心主神明。肝又藏血,心行血,肾为生血之源,故养心肝肾之血,以及健脾补肾可治健忘失眠。
熟地黄补大肝肾之血,安五脏,养心神,宁魂魄。
脾胃和能让神明安定,茯苓益脾和胃,善安心神,是开心益智,止健忘的佳药。
远志苦味入心,又能燥湿与泻下,故上能益心,下能补肾。其辛味还能发表祛痰,避免痰蒙心窍。
性温能补养心肾,使肾气上交于心,心肾交通则情绪稳定,内神安定,不至于迷惑而健忘。
五味子五味具备,但以酸味最亮眼。其性虽温,但温润而能润。
能入肺敛肺气止咳喘,入肾滋肾水固下焦,入心益心气酸敛生津。故有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之功。
石菖蒲,长于水中石上,能镇心。其性辛散温通,又味苦能燥,聚理气活血,散风去湿,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于一体,可谓跨界能手。
除了治神昏健忘,甚至耳聋耳鸣,眼目问题,以至风寒湿痹,腰腿痛等,都可被它一并解决。
上述两组相遇,肾也补了,心也养了,阴阳两虚也得壮益,由此治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失眠健忘,眼花耳鸣等多种病症。
另外,山药茯苓之健脾,可令后天之本得养,并守住胃气。胃气强则五脏俱盛。
这就是还少丹,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滋补的方子,而且呢非常平和,适合大多数身体虚弱的人,尤其是中老年人。
清代,医院的御医的不断完善和总结,开始有了具体的剂量。
现在看到的还少丹,记载于《医院配方》中的仙人还少丹,这就是民间所说的“打老儿丸”。
医院的方子中,把药材打粉制成蜜丸,每天早晚各服一次。空腹时用淡盐水服用,或者是温开水服用。
按照古人的传说,服用五日便觉身轻,精神爽快,二十日语言响亮,手足轻健,一年白发转黑,行步如飞;久远服之,百病消除,面如童子。
古人的形容可能有点夸张,但是以上方子中十几味中药材的共同功效,确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随着我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生活方式越来越不利于健康,亚健康及老龄化的人群也在逐年递增。
此类中药可以养身体、防病治病,以达到抗衰老延年益寿的功效,也逐渐成为国人的”抗老“首选。
由此可知,古人在这方面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养生遗产呐。
那么,它可以调理哪些病症呢?先来看看原文是怎么说的:
“大补本气虚损及脾胃怯弱,心忪恍惚,精神昏聩,气血凝滞,饮食无味,肌瘦体倦,目暗耳聋。”
对脾肾虚损导致的精神不振、腰膝酸痛、耳鸣目眩、形体消瘦、健忘怔忡、食欲减退、夜尿频多、牙根酸痛等都能起到调理改善作用。
最后,列举几个还少丹的临床应用:
1、月经不调、闭经、小腹冷痛、宫冷不孕:本方加阿胶、人参、当归、艾叶、元胡、香附、续断、川芎、吴萸、白芍(炒)、黄芪、肉桂等炼蜜为丸服用。
2、年期综合征:加制首乌、仙茅、益母草、当归、炙甘草、黄芪、枣仁、仙灵脾等配伍为丸。
3、糖尿病:本方加黄芪、玄参、苍术、知母、花粉、生地、党参等配伍为丸,连服2-3个月。
4、老年性痴呆:本方加前仁、覆盆子:菟丝子、人参、枣仁、金樱子、桑螵蛸、益智仁、远志、黄芪、白术、龟版等配伍为丸,连服6-12个月。
5、性功能减退:本方加鹿茸、人参、海马、驴鞭、肉桂、仙灵脾、仙茅根、菟丝子、锁阳、蛇床子、阳起石等配伍为丸,连服3-6个月。
END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