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肾下垂检查
肾下垂症状
肾下垂特点
肾下垂饮食
肾下垂图片
肾下垂鉴别

中焦脾胃,中医大师们视之生死攸关

高明的中医能治好西医治不好的慢性病,但唯独有一类人——脾胃完全没生机的人,再高明的中医圣手也是摇头喟叹的。

《黄帝内经》就说过:“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意思就是说,人要是没有胃气就叫做逆,逆了就要死。

历代医家视之为生死枢机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一生汲汲于倡导:“人以胃气为本”。认为脾胃是元气之本,元气是健康之本。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疾病所由生。

李东垣和他的老师,易水派的张元素都很重视脾胃,他认为饮食不节、劳役所伤、情绪失常,易致脾胃受损、正气衰弱。他独创了很多温补脾胃之法,著述在《脾胃论》中,被后世称之为“补土派”。

清代著名医学家、一代宗师黄元御,早年遭庸医所害导致失明,脾胃受到了不可逆的损伤,后来他发愤精研医术,终成一代大家,终身践行“重视脾土、扶阳抑阴、厚培中气”的治则。但这么一位名医,对于脾胃受损的自己,也是束手无策,仅仅54岁就离世了!

他主张轴运轮转说,通过调治中气就能恢复脾胃自身升降,升降复常则阴阳气血就能各归其位,转邪为正,诸病得愈。在《四圣心源》中他说:“中气升降,是生阴阳,阴阳上下回周”。核心治法为暖水燥土、升脾降胃。

明代杰出医学家,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张介宾,也提出“善治脾者,能调五脏”,所著的《景岳全书》中对于脾胃病诊治有着独到的理论,“有中气虚弱,不能运化精微为痞者;有饮食痰积,不能化为痞者;有湿热太甚为痞者。”提出以治脾为核心调理脏腑的治法。

脾胃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

脾为后天之本,在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从脾的生理特点来看,脾司职运化水谷,得水谷之精以充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它是元气的来源,人身体里所有的元气都有赖于脾胃从食物中运化而来。

“肝主疏泄、心主神明、肺主肃杀、肾主收藏”,都要消耗元气,元气的来源就在于“脾主运化”的功能,所以脏腑的生理功能皆有赖于脾的枢渊。

《素问·太阴阳明论》言:“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万物生长都要靠土地,所以脏腑都要靠脾胃,脾胃是脏腑的根本,任何部位都少不了土气,所以补养土气是一年四季都要做的工作。

总之脾胃位于中焦,在五脏中是最重要的,不管治什么病,都要调理脾胃。在诊断病情的时候,病人的吃饭情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

中医对胃气非常重视,不管得了什么病,只要还有食欲,那暂时这个病就还好,如果说已经不想吃饭了,那就很麻烦了,哪怕是一个简单的感冒,如果不想吃饭,甚至可能会有生命危险。所以厉害的中医师都会仔细询问病人的胃口如何,像新冠肺炎中,有些老年人没胃口,预后就很差。

所以无论治什么病,都要先从脾胃入手,脾胃补好了,其他的病才能彻底根治。

脾胃为阴阳升降枢轴

脾胃还主气机周旋,太阴脾土为己土主升,木火随之生长;阳明胃土为戊土主降,金水随之收藏。因此脾胃亦协调全身脏腑的气机升降、功能的和谐条畅。黄元御认为土为四象之母,气机左升右,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脾还有升提固摄的作用。

多年前听说一位中医高手,就通过调整脾胃的运化、固摄看好了一个病人。这是个15岁的小姑娘,长期肚子疼,而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痛起来打滚,后来干脆休学在家。因为生病,人瘦的像芦柴棒,胃口也很差。

父母带着她医院,起初查不出毛病,医院总算发现,她的右肾比左肾低了5公分,那是严重的“肾下垂”,可是西医除了手术之外,只能靠静养了。

父母不甘心辗转托人找到了这位名医,她的判断是“不管是哪种下垂,胃下垂也好,肾下垂也罢,都是因为人体内某种脾虚,升提固摄的能力不足!”

治疗重点就在运脾开胃为主,等脾胃运化好了,气血来源充沛了,再配合补气提升,多锻炼身体,自然就能恢复正常。

中医师给小姑娘开了一味叫“补中益气汤”的方子,听说就是传自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现在药店有的补中益气丸就是根据这个方子做的,医师在这基础上做了点加减,增加了黄芪、当归、枸杞这些补气的药,让小姑娘先喝半个月。

第二次来女孩的脸色已经好了很多,饭量也好了,精神也好转了,当然最主要的是腹痛减轻了许多。后来等到第三次来复诊,女孩的症状已经基本消失了,精神食欲都已经恢复,人看起来跟同龄人没什么差别了。仅仅是久坐后还会有一点不舒服。

医院检查,肾造影检查发现肾居然上移了三公分之多左右,已经属于正常范畴了。小姑娘的父母千恩万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xiachuia.com/sxcys/11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