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肾下垂检查
肾下垂症状
肾下垂特点
肾下垂饮食
肾下垂图片
肾下垂鉴别

检验基础模拟考试卷251300共3

、瑞氏染色时,血涂片偏红,调整染色的方法是

A.增高缓冲液pHB.降低缓冲液pHC.与缓冲液pH无关D.首先更换染液E.稀释缓冲液

·A

用显微镜计数白细胞,低倍镜下计数四角4个大方格内的细胞数分别是24、24、25、27,该份标本的白细胞数量是

A.4×/LB.5×/LC.5.5×/LD.6×/LE.6.5×/L

·B

25、血涂片中红细胞形态呈靶形,下列最有可能的是

A.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B.巨幼细胞性贫血C.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D.脾切除术后E.溶血性贫血

·C

、关于血细胞计数误差来源,不属于偶然的误差的是

A.取血部位不当B.稀释倍数不准确C.充液不当D.计数板刻度误差E.计数时未充分混匀

·D

、下列有关于溶血性输血反应,不正确的是

A.常见于血型不合的输血B.属血管内溶血C.多在输血时发作D.由巨噬细胞造成红细胞破坏E.常出现血红蛋白尿

·D

、与血涂片制备厚薄无关的因素是

A.血滴大小B.推片速度C.推片角度D.血液的黏稠度E.血液是否抗凝

·E

、下列不引起血沉增快的疾病是

A.活动性结核B.风湿热活动周C.多发性骨髓瘤D.胃癌E.弥慢性血管内凝血

·E

、不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

A.支气管哮喘B.猩红热C.伤寒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E.肠寄生虫

·C

、不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加的疾病是

A.脾功能亢进B.尿毒症C.急性链球菌感染D.急性溶血E.急性心肌梗死

·A

、粪便显微镜细胞检查,正确的是

A.用高倍镜观查B.用你倍镜观查C.观查2个视野D.观查5个视野E.观查8个视野

·A

、黑色粪便见于服用以下物质,但除外

A.铁剂B.活性碳C.动物血D.动物肝E.钡剂

·E

、Rivalta试验沉淀的蛋白质主要是

A.白蛋白B.黏蛋白C.血红蛋白D.纤维蛋白原E.肌红蛋白

·B

26、CSF采集后放置时间过久,可出现以下变化,但除外

A.细胞破坏B.细胞消失C.细胞变形D.葡萄糖含量升高E.细菌溶解

·D

、浆膜腔积液常规检验中,特别有助于对渗出液诊断的是

A.比密测定B.蛋白质定量C.葡萄糖定量D.氯化物定量E.胆固醇定量

·B

、精子计数稀释液中的重碳酸盐的主要作用是

A.降低黏稠度B.破坏白细胞C.固定精子D.沉淀蛋白E.降解果糖

·A

、同生殖功能有明显关系的精液LD主要是

A.LD1B.LD-XC.LDD.LD4E.LD5

·B

、“少尿”是指每小时尿量持续少于

A.5mlB.12mlC.17mlD.20mlE.25ml

·C

、尿液中白细胞明显增多见于

A.急性肾小球肾炎B.心力衰竭C.肾下垂D.急性肾盂肾炎E.膀胱结石

·D

、适宜用于化学法测定蛋白质的尿液pH值为

A.1~B.2~4C.5~7D.7~9E.8~10

·C

、夏季从留取尿标本后到完成检验的时间应为

A.1h内B.1.5h内C.2.0h内D.2.5h内E..0h内

·A

、深黄色尿提示尿中可能含有

A.红细胞B.胆红素C.黑色素D.血红蛋白E.结晶

·B

患者,男性,40岁,因发热就诊,Hb90g/L,WBC×/L,血涂片白细胞分类:中性中幼粒细胞10%,中性晚幼粒细胞10%,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嗜碱性分叶核粒细胞2%,淋巴细胞10%,单核细胞%,PLT×/L,NAP积分为0分,该病例最可能诊断是

A.严重细菌感染B.严重病毒感染C.急性白血病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E.类白血病反应

·D

27、某黄疸病人,尿胆原检查(+++),尿胆红素阴性,Ham试验阳性,应首先考虑的是

A.PNHB.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C.地中海贫血D.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E.慢性活动性肝炎

·A

正常尿液中所含的微量蛋白质主要是

A.白蛋白B.IgGC.β2-微球蛋白D.T-H蛋白E.核蛋白

·A

·

·

·

正常人尿蛋白含量极微25mg/24h,微量蛋白中以白蛋白为主

·

正常脑脊液pH为

A.7.2B.7.C.7.4D.7.5E.7.1

·B

·

·

·

正常脑脊液pH为7.1~7.4,且相对稳定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时,脑脊液pH低于正常,化脓性脑膜炎时脑脊液的pH明显减低,在测定脑脊液的pH的同时测定脑脊液中乳酸含量,对判断病情变化更有参考价值

·

、下列有关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稀释液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破坏红细胞B.使嗜酸性粒细胞分布均匀C.保护嗜酸性粒细胞D.使嗜酸性粒细胞着色E.防止血液凝固

·B

·

·

·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最好固定时间,以排除日间生理变化操作应在0~60min内完成,否则嗜酸性粒细胞逐渐破坏或不易辨认,使结果偏低嗜酸性粒细胞在稀释液中易发生聚集,要及时混匀嗜酸性粒细胞又易于破碎,振荡不宜太猛烈

、补体结合试验的指示系统包括

A.特异性抗体和补体B.特异性抗原和补体C.红细胞和溶血素D.加热灭活的病人血清E.特异性抗原和抗体

·C

·

·

·补体结合试验的指示系统包括绵羊红细胞与溶血素

、关于未分化大细胞癌的叙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A.细胞较大,呈不规则的圆形、卵圆形或长形B.胞浆量中等,嗜碱性C.癌细胞在涂片中呈单个散在或成堆分布D.核大,大小不等,呈不规则圆形,核畸形明显E.染色质减少,粗颗粒状

·E

·

·

·未分化大细胞癌特点为体积大、核大而不规则,核仁明显,胞质较多,均质嗜酸性多为单个细胞脱落,亦可成群出现,群内细胞大小不一,很少重叠既无鳞癌,亦无腺癌的特征

、痰液脱落细胞学涂片上,不符合黏液柱状上皮细胞的形态为

A.圆形B.卵圆形C.圆锥形D.圆柱状E.三角形

·A

·

·

·痰液脱落细胞学涂片上,黏液柱状细胞呈圆柱形或卵圆形,有时呈锥形

、妊娠晚期羊水量约为

A.mlB.mlC.1mlD.mlE.2ml

·B

·

·

·正常妊娠16周时约为ml,妊娠晚期约ml(~m1)足月妊娠羊水量约为ml

、关于外周血单核细胞增多定义和临床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人>0.8×/LB.儿童平均为5%C.妊娠时生理性增高与中性粒细胞变化相反D.常见于急性感染期E.出生2周的婴儿可呈生理性单核细胞减少

·A

·

·

·外周血单核细胞绝对值计数超过0.8×/L儿童外周血单核细胞较成人稍多,平均为9%,出生后2周婴儿可呈生理性单核细胞增多,妊娠时生理性增高与中性粒细胞变化相平行病理增多主要见于某些感染(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等),急性感染恢复期,活动性肺结核;白血病等

、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见于

A.再生障碍性贫血B.慢性系统性疾病贫血C.溶血性贫血D.缺铁性贫血E.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D

·

·

·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为:贮存铁下降甚至消失,血清铁蛋白下降,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下降,总铁结合力增高和游离原卟啉升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明显减少,并出现多个系统症状

28、一般不采用血涂片法进行检测的寄生虫是

A.锥虫B.弓形虫C.微丝蚴D.疟原虫E.隐孢子虫

·E

·

·

·隐孢子虫的病原检查主要检查粪便中或肠黏膜刮拭物的虫体、粪便检查卵囊

、临床上常说的Rh阴性是指红细胞上没有下列哪种抗原

A.DB.CC.cD.EE.E

·A

·

·

·临床上习惯将有D抗原者称Rh阳性,而将虽有其它Rh抗原而无D抗原者称为Rh阴性

、关于乳糜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淋巴管破裂致乳糜流入尿中所致B.加入乙醚充分震荡后,浑浊程度明显减轻C.离心后上清液澄清D.苏丹Ⅲ染色后,镜下可见大小不等的橘红色球形小体E.常见于丝虫病

·C

·

·

·乳糜液或淋巴液进入尿中,尿呈乳白色混浊称为乳糜尿乳糜尿产生的机制:①泌尿系淋巴管破裂②深部淋巴管阻塞乳糜尿多为丝虫病所致,少数为腹膜结核、肿瘤、胸腹部创伤或手术、先天性淋巴管畸形、及肾病综合征等在尿中加入等量乙醚或氯仿,提取乳糜,用苏丹Ⅲ染色,可呈阳性

、ABO遗传基因位于第几号染色体上

A.第1号B.第5号C.第9号D.第11号E.第19号

·C

·

·

·在决定ABO血型遗传的基因座上,有A、B、O三个等位基因ABO遗传座位在第9号染色体的长臂区4带

、正常人外周血涂片白细胞分类中,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为

A.0.1~0.B.0.2~0.C.0.~0.4D.0.5~0.7E.0.7~0.8

·D

·

·

·正常人外周血涂片白细胞分类中,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比例为0.5~0.7,其增高和减低直接影响白细胞总数变化

、诊断急性血管内溶血最有意义的结果是

A.黄疸B.血红蛋白血症和血红蛋白尿C.红细胞减少D.尿胆原增加E.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阳性

·B

·







































关爱白癜风患者公益援助活动
只看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nglul.com/sxcys/2140.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