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为成对的扁豆状器官,红褐色,位于腹膜后脊柱两旁浅窝中。约长10-12厘米、宽5-6厘米、厚3-4厘米、重-克;左肾较右肾稍大,肾纵轴上端向内、下端向外,因此两肾上极相距较近,下极较远,肾纵轴与脊柱所成角度为30度左右。
肾脏一侧有一凹陷,叫做肾门,它是肾静脉、肾动脉出入肾脏以及输尿管与肾脏连接的部位。这些出入肾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合称肾蒂。由肾门凹向肾内,有一个较大的腔,称肾窦。
肾窦由肾实质围成,窦内含有肾动脉、肾静脉、淋巴管、肾小盏、肾大盏、肾盂和脂肪组织等。
肾外缘为凸面,内缘为凹面,凹面中部为肾门,所有血管、神经、及淋巴管均由此进入肾脏,肾盂则由此走出肾外。肾静脉在前,动脉居中,肾盂在后;若以上下论则肾动脉在上,静脉在下。
每个肾脏由多万个肾单位组成。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三个部分,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体。
肾脏症状掌声·mSonicsMU1C视诊下多囊肾
肾脏病的种类繁多,较常见的有免疫伤害引起的肾丝球肾炎及细菌感染有关的肾盂肾炎等,另外糖尿病、高血压及全身性红斑性狼疮等病人也常并发肾脏病变,因此我们看到一个肾脏病人的同时,也都会细心检查看这个病人是否有其他相关的疾病,了解病因以便给病人最适当的治疗。
常见的肾脏疾病有: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肾结石、肾囊肿(多囊肾)、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小儿肾病等。
慢性肾衰竭是指各种肾脏病导致肾脏功能渐进性不可逆性减退,直至功能丧失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简称慢性肾衰。慢性肾衰的终末期即为人们常说的尿毒症。
但尿毒症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晚期的肾脏病共有的临床综合征,是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入终末阶段时出现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所组成的综合征。
根据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将慢性肾功能衰竭分为4期:
①肾贮备功能下降,患者无症状。
②肾功能不全代偿期。
③肾功能失代偿期(氮质血症期),患者有乏力,食欲不振和贫血。
④尿毒症阶段,有尿毒症症状。
病例分享姓名:隐藏性别:女年龄:60
科室:肾内科
检查日期:/11/28
病历号:
备注:左前臂桡动脉~头静脉端端吻合,手术时间:年3月。
病史: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尿毒症,血液透析20个月。
图像注释:吻合口图像注释:出吻合口3.5cm内血管通路结构图像注释:吻合口上方4~7cm血管结构图像注释:钝针穿刺位置(隧道形成)图像注释:吻合口上方15cm处,可见走向内侧分支血管,内径约8.8cm图像注释:彩色血流显示血管通路通畅图像注释:分支血管走向图像注释:钝针穿刺位置
总结:1、血管通路内径局部呈不均匀变化,
2、可见分支血管形成。
备注:以上病例由掌声·mSonics提供技术支持肾脏查扫要点使用设备:掌声·mSonicsMU1C智能手持移动终端
使用探头:3.5-5Mhz凸阵探头
检查模式:B模式下选择通用模式
掌声·mSonicsMU1C横切、纵切效果图
体位选择:检查右肾时,患者取仰卧位;检查左肾时,患者取右侧卧位,有助于左肾的显示。
检查方式:对于怀疑肾脏疾病的患者,首先检查健侧肾脏以获取基础图像用以与患侧对比。检查右肾时,探头置于剑突水平腋中线与腋前线之间行冠状切面扫查。
将肾脏图像置于屏幕中心,逆时针旋转探头15°~30°,探头指示标记稍指向后方获得右肾长轴切面图像。保持探头在体表同一位置,前后倾斜或扇面扫查,由前至后对整个肾脏进行评价。
在长轴切面基础上逆时针转动探头90°获得肾脏横切面图像。上下倾斜探头或扇形扫查评价肾脏上极和下极。与右肾相比,左肾更靠后上方。
嘱患者用力吸气后屏气可使肾脏下移,减少肋骨声影的干扰。探头置于腋后线冠状切面扫查显示左肾,后顺时针转动探头15°~30°,探头指示标记指向后方获取左肾长轴切面图像。从长轴切面逆时针转动探头90°获得横切面或短轴切面图像。
肾脏B超检查注意点肾脏B超检查前一般不需要特别准备,但应注意肾脏B超检查前勿大量饮水,仰卧位,最好空腹,怀疑肾盂病变者,可于检查前饮水ml。一般来说,检查中不同的体位和探测途径相配合可取得较满意的声像图。
肾病B超检查是一种探测脏器形态、位置、局部病理变化为主的医学影像学医疗仪器,它可检查肾脏的实质性和异位病变,如肾肿瘤、肾囊肿、肾脏脓肿、肾盂结水、肾结石、肾下垂等。可间接反映肾脏受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