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恩师—国医大师郭诚杰——应用黄芪经验(三)
作者:郭诚杰学术技术传承人、嫡传弟子张卫华
国医大师郭诚杰教授从事临床数载,擅长运用中医方法治疗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特别对疑难杂症的治疗独具思维和方法,他的临床治疗方式或针、或药、或针药结合,运用灵活,每收良效。现就郭老师临床较常使用的中药—黄芪的独特经验整理、总结如下。
?郭诚杰教授认为,临床大凡黄芪用量在15克以下者,补益效应偏小,其作用主要在于协助补气、助气行血、托里排毒和强身保健四个方面。?黄芪临床用量在18~30克时,补气效应才能显见,此剂量主要治疗因气虚显著而致的头晕、水肿等病症。?重用黄芪之量,大于30克,才可发挥升举下陷、固气摄脱和益气通脉之效。?强调黄芪应单独水煎,这样独具其身,补气力强,再与其他药汤兑服,其效优于合煎。欲起沉疴,重用其量郭诚杰教授认为,重用黄芪之量才可发挥升举下陷、固气摄脱和益气通脉之效。凡临床中气下陷、失于升提的各种内脏下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皮下及内脏各种出血等之脾气虚衰、失于统摄和气虚血瘀、脉络不通之中风偏枯、手足不遂,肺气虚弱、卫表失固之体虚自汗、气阴两虚之盗汗诸证,只有重用其量,才有可能挽危候,起沉疴。
重补中气,升举下陷
黄芪味轻性浮,秉善升发,既能补益肺脾之气,又善升举下陷阳气,为益气升阳之要药。《本草正义》云:“黄芪,补益中土,温养脾胃,凡中气不振,脾土虚弱,清气下陷者最宜。”张锡纯云:“黄芪既善补气,又善升气。”李东垣创立的“益胃升阳”法以补中益气汤为代表流传千古,方中以黄芪为君药补中升阳。郭诚杰教授临证凡见中气虚衰,气虚下陷之脏器下垂、脱肛者皆重用黄芪,一般用量为40~60克,以益气升提,举陷固摄,恢复中焦气机。
年9月12日治一位42岁女性患双侧肾下垂2年的患者。
方药:炙黄芪60克(煎汤兑服),党参15克,炒白术12克,茯苓10克,山药10克,柴胡10克,升麻10克,陈皮10克,砂仁10克,川断30克,熟地12克,牛膝10克,炒麦芽30克,炙甘草5克。连服20剂,自觉精神好转,乏力、纳差、腰部下垂、困感明显减轻,继服原方,其用量略作调整,共服40剂后,精神可,乏力、纳差、腰部下垂感消失,彩色B超检查:双侧肾脏位置恢复正常。
气虚崩漏,益气固冲
郭诚杰教授对气虚,气不摄血之各种出血,包括妇女崩漏,治疗以健脾益气、摄血固冲为治法,以归脾汤为主方施治,方中重用生黄芪,用量多为30~60克。
边某,女,36岁,年3月10日就诊(月经第3天)。主诉:半年前因连续加班劳累后阴道突然大量出血,医院给予止血、输液治疗后血止。近半年来每次月经周期和行经时间均延长,分别为40~50天、10~15天不等,且于非月经期间阴道时有出血,点滴而下,血色鲜红,无块,伴有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心慌气短,困倦无力,失眠多梦,汗出,舌淡少苔,脉细弱略数。郭诚杰教授诊断为崩漏,其证型为气虚失统,阴血亏少。治宜健脾益气,养血固冲。
方药:生黄芪40克(单煎兑服),党参20克,白芍12克,当归15克,熟地12克,川芎12克,炒白术12克,川断15克,炒蒲黄6克,阿胶8克(烊化),地榆炭15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服上方3剂后阴道仅见点滴出血,继用上方3剂月经干净,但仍感神疲困倦,说话无力,心慌,眠差,腰酸,脉沉细无力。宜益气健脾,养心补肾。
方药:生黄芪、炙黄芪各30克(合煎兑服),党参20克,炒白术15克,山药12克,白芍12克,当归15克,熟地15克,川芎12克,桂圆肉12克,炒枣仁20克,茯神20克,川断20克,菟丝子12克,炙甘草3克,大枣6枚,服15剂,诸症基本消除,继服10剂以巩固疗效,随访3个月疗效满意。中风偏枯,补气活血
黄芪益气作用人所共知,然其也具活血通络之功。《名医别录》载黄芪可“逐五脏间恶血”。《本草逢源》述黄芪能“调通血脉,流行经络,可无碍无壅滞也”。清代王清任更是气虚血瘀理论用于临床的典范,创立的“补阳还五汤”为治疗中风偏瘫的代表方,方中生黄芪为主药,用量达克。大量研究资料表明,足量的黄芪是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取得疗效的重要保证。郭诚杰教授非常赞赏、推崇王清任中风气虚血瘀论,临床凡见半身不遂皆以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其中黄芪用量少则60克,多则克,其新病者用量较少,后遗症期和恢复期用量均较大;偏瘫之上下肢可动者用量偏少,不动、难动者用量偏大;无气虚者用量较轻,气虚明显者重用其量;血压正常或偏低者重用,血压偏高者轻用(配合服用降压药)。
郭诚杰教授曾治一左侧上下肢偏瘫两年、伴肌肉明显萎缩的患者,郭诚杰教授以益气活血、祛瘀通络为法,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其中生黄芪克,一日一剂,并嘱每日坚持康复训练,半月后瘫痪侧知觉、运动较前稍有好转。继用上方随症加减治疗3个月,患者生活基本自理。
固摄卫气,益气敛汗
黄芪能固表止汗,其作用如《内经》所云:“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毛,肥腠理,而司开合也。”卫气虚弱,腠理失固,则见自汗、盗汗、黄汗、战汗、产后汗出不止。郭诚杰教授治汗证常以玉屏风散加味,其中黄芪用量都在50克以上,有的高达克。
患者李某,因一次感冒后五年来静时汗出,动则尤甚,稍有重体力劳动则大汗淋漓,伴畏恶风,乏力,便溏,舌淡,脉沉无力。医院给予固表止汗、养阴敛汗治疗效果均不佳。脉证合参,郭诚杰教授辨证为脾肺气虚,卫外不固,营阴外泄,治当补脾益肺,敛阴止汗。
方药:生黄芪80克,防风12克,白术15克,党参12克,麻黄根12克,五味子12克,浮小麦一把,服14剂后,自述自汗明显减少。继用该方加减治疗,生黄芪用量在60~80克,前后共服30余剂,诸症消失,半年后随访疗效巩固。
~今后主创将系列推出国医大师郭诚杰教授临床诊治、用药经验,欢迎大家持续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