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三伏贴和三伏灸都是中医“冬病夏治”的特色疗法。
三伏贴,是在三伏天时进行中药贴敷的一种治病的方法。具体做法是,通过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根据所要预防的疾病,在对应穴位贴上有刺激性的药物,以达到灸治的效果。不同于艾条和艾炷灸,这种方法是不用火的,又名天灸、冷灸。三伏灸,三伏灸是在三伏天进行艾灸的一种治病、防病方法。除了有三伏贴的作用特点之外,其自身具有更大的能量。艾灸疗法的特点是从身体内部祛病缓疾,通过温热疗法能够促进血液循环、通经舒络,增强人体的新陈代谢,调整机体的神经、内分泌、血液循环、消化吸收等功能,从而改善脏腑衰竭、营养不良、毒素堆积等情况。三伏贴过敏者可选用三伏灸。二、针灸和艾灸作用一样?《神灸经纶》上说:“夫灸取于火,以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用刚,能消阴翳,走而不守,善入脏腑,取艾之辛香作炷,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可见灸法效力之大,虽然针法与灸法都是在经络穴位上施行,有共同之处,但针灸和艾灸相互不能代替。
三、为什么要用艾?艾叶,服之则走三阴而驱寒湿;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为康寿;艾叶有异香,熏烟能驱蚊蝇,清瘴气,具有杀毒功能。艾的药用价值:补中益气,升阳举陷:适用于治疗气虚下陷,脏腑下垂之症,如肾下垂、胃下垂、子宫脱垂等。
温阳补虚,回阳固脱:适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元阳外脱等症,如阳痿早泄、遗尿、益精。
疏风解表,温中散寒:适用于治疗感受外邪表症及焦虑寒性呕吐、腹痛等症。
温经散寒,活血通痹:适用于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引起的各种病症,如痹症、痛经、闭经、各种寒证等症。
四、何为灸感?施灸过程中,患者自我感觉到的一系列反应,热感、痒麻感、蚁行感、冷感、传导感等。此为艾灸得气,继续艾灸,当灸感消失也将达到透灸的效果。1.透热:从施灸点皮肤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
2.扩热: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
3.传热:以施灸点开始循经络向远部传导,甚至直达病灶。
4.施灸部位不热(或微热),而远离施灸部位的病处甚热。
5.表面不热(或微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腹腔脏器感觉很热。
6.施灸部位或别的部位酸、胀、麻、热、重、痛、冷等。
7.上述灸感传导之处,病症随之减轻,施灸部位发生的热、胀、痛等感受,发生深透远传,所到之处的病症随之减轻,帮助身体康复。
五、艾灸只能三伏天做?三伏灸是在三伏天治疗的一种艾灸疗法。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艾灸疗法。比如多见的咳嗽哮喘、痛经宫寒、老寒腿等因寒导致的疾病,抓住三伏天的自然节气进行调理,三伏天期间的艾灸的效果,要比平时更加突出,事半功倍!三伏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疗法之一,它是依据中医学“天人相应”、“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等理论,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人们体内阳气最盛的时机、应用具有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艾灸,以鼓舞正气,增加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三伏灸借助天时可温阳散寒、鼓舞阳气、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调节人体的五脏六腑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未病先防,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瘀、湿等邪气,达到扶正祛邪目的。三伏灸是一种未病先防,有病治病的中医特色疗法。
治未病科咨询
中医特色护理治疗朱婕
通讯员/朱婕(治未病科)
编辑/排版/赵丽华审核/杨正祺
医院
医院
保山中医药高等医院
保医院
城乡医院
急救-
预约挂号-
-、
医院
邀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