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气虚之人容易自汗,一般稍微一动,尤其是白天,就哇哇冒汗的人,我们第一反应就是,此人“气虚”。
中医将这种现象解释为“气虚不摄”,这是由于脏腑功能虚损,导致固摄气血津液的功能偏弱,所以这汗才会止不住的往外流。
气虚自汗与内热出汗
气虚型自汗,一定是伴随着其它气虚的症状的,比如面色晄白、头眩耳鸣、心悸短气、语声低微、倦怠乏力,严重的情况还会出现气虚不摄血的崩漏、便血等慢性出血病症;而且舌象一般会出现淡而无血色的表现,脉象也偏弱或迟缓。
而内热的人爱出汗,一般不会伴随上述虚弱无力的症状,舌象一般是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像一般是偏数的,滑数、弦数等。
气虚与湿气
典型湿气重的人,除了四肢困重,疲倦乏力外,会有便溏、口不渴、食欲不振,舌体胖而苔滑腻,脉以濡滑为主要特征。
而气虚的人,可能也会存在舌体胖大的情况,但一般苔不会是滑腻苔,在脉象上会表现得偏弱、偏缓。
但现实中,气虚和湿重往往联系的非常紧密,湿气重的人,其根本往往还是气虚导致的。
其实气虚久了,由于身体各脏腑功能都偏弱,就会出现脾胃运化不及的结果,造成食欲不振、腹胀满,影响消化吸收,再久一点,可能就会生湿,或为痰饮,这时候就成了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复杂情况了。
本身气虚,气虚久了,形成了湿阻气机,气之运行则更加不畅,这就成了恶性循环。所以,有的时候,湿气重的人,其根源很可能是当初气虚造成的。
怎么就气虚了?
生病治疗不当,耗伤了身体的能量,人就会出现气虚的情况;这种情况是需要黄芪来带领各路补益的辅佐中药,一起来扶正身体正气。
但是,更多原因是第二种,管不住嘴,迈不开腿,就是标准版“好吃懒坐”型人才,最容易诱发气虚,人活一口气,气虚就会生百病,气虚则血行不畅,气机阻滞则水液代谢不利,湿、血瘀就都会接踵而来。
人如果生病,准确治疗,注意休息,很快就能恢复了,怕就怕现代生活下,久坐不动,饮食不节的办公族,最容易形成气虚、湿阻、血瘀这种源于医书又高于医书的复杂情况。
气虚的人应该怎样调理呢?
首先要辨别清楚,自己是气虚还是湿气重,或者是气虚与湿气并重的复杂情况。
单纯的气虚者,平时可以考虑艾灸温阳补气,取脾俞、中脘、足三里、关元,每日各穴艾灸5-10分钟,坚持一段时间会有改善,注意改善后要主动开始有规律的做些舒缓运动,以促进身体各项机能不断进步、提升。
对于气虚夹湿的人,也可以继续用上述艾灸的方法,同时还可以吃一些健脾利湿的药食,比如砂仁、陈皮、荷叶、山楂各3克,炒白术、党参各6克,开水冲泡代茶饮,运化中焦,健脾益气。
或者也可以吃一些参苓白术丸,以益气健脾化湿,效果也是不错的。还有著名的补中益气汤,专治脾胃虚弱以及气虚下陷引起的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只要辨证准确,效果也是杠杠的。
整体性的气虚,指整个人的精神状态。
气虚是一步步发展下去的,一开始,最常见的表现如下:
气短声低(吸不进气,上不来气,说话小小声)
少气懒言(说话都觉得不够气,说多了累,不想说话)
精神疲惫(思维迟钝,无精打采,反应慢,对事提不起兴趣)
体倦乏力(四肢无力,有时酸软,走两步就累)
脉虚,舌质淡嫩
头晕目眩(尤其是久蹲后,起立得猛了,或者躺着的时候,起急了,就会眼前发黑,昏懵)
自汗(比别人出的汗多,汗味较淡)
动则诸证加重(以上的所有症状,都是活动后会加重,这提示着气虚,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证眼,体现在放学后、加班后、熬夜后,尤其加重症状)
以上表现,常用异功散就够了
重者气陷,一切需要上提固定的形体脏腑,都可能下垂,比如眼睑、面肌、溃疡面的上升修复、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脊柱的挺立等等。
眼皮耷拉(气下陷了,眼皮都抬不起来,重者,就是世界性难题的重症肌无力)
面肌耷拉(就是笑不起来,笑的时候需要调动三十六块面部肌肉,脾主肌肉,你笑不起来,大多脾气虚了,还有就是老张嘴闭上不,这是咬肌无力,尤其多见腺样体肥大病久者,气虚了,那怕鼻子通气了,还是习惯性张口呼吸,其实这哪是习惯性,就是肌肉力量不足,脾主肌肉,气虚了)
溃疡面的上升修复慢(这个溃疡面,包括口腔溃疡、胃溃疡、肠溃疡、皮肤溃疡、眼球溃疡,身上一切地方的溃疡,溃疡的面,是一个凹陷,这就是下陷的一个表现,我说是的病的后期,修复非常慢的一个状态,这个凹陷的面,是需要上升来修复,无法上升填满,就是气陷,这就是气虚,需要补气,所以一些补气的方子,就能治这种慢性的溃疡。)
脘腹的下坠感(内脏的固定,是需要肌肉与韧带的力量来固定的,这个就需要气的,气虚了,自然没有力量固定,就会下垂了。)
体态的固定(要有好的仪表,比如抬头挺胸立正,都要全身的骨骼肌来参与,肌肉的力量不足,就会出现,总是抬不起头、溜肩膀、驼背、垮腰,看起来吧,玩不想找他玩,工作不想找他工作,因为这个人,有气无力,仪表差,办事能力肯定不行,其实没有朝气,就是气虚的一种表现)
以上常用补中益气汤。
另有气不固者,主要体现在排泄物的无法固摄上。
包含有哪些排泄物呢?——泪、涕、汗、口水、尿、大便、月经、精液,甚至算上从母体娩出的胎儿。
气不固着,经常无故流泪、鼻涕倒流、自汗、流涎、遗尿、大便失禁、崩漏、遗精早泄、滑胎小产。
有形排泄物的固定上需要气的维持,无形排泄物(思维、语言)一样需要气的固定。
如果气虚,思维就会乱飞,话就会乱说。(这一条,范医生提供给精神科的医生做为参考,补气可以参考治疗一些多动症)
以上症状,用的方子,稍复杂一点,就不举例,因涉及的脏腑较多,不同的脏腑的气虚用的药不同。
最重者气脱
元气虚到,不能支持着人保持清醒状态。
呼吸微弱而不规则
汗出不止
口开目合
全身瘫软
二便失禁等等。
气脱证,用参附汤或独参汤多。
出处:文章综合范怨武公号及网络。
中医食疗养生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医院是厨房。
最好的药物是饮食,最好的疗效是坚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