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金陵)亦称“石头城”,是我国结石病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主要基地。金陵泌尿系结石高峰论坛已经为你准备好了学术的大餐,期待你的到来!梦里寻她千百度,牛首圣境;桂香枫红,正是来江宁织造幸福的时候!
大餐虽已准备好,但大餐前还需一些茶点佐餐,金陵泌尿系结石高峰论坛的热点内容你想早知道?
(1)软镜手术
软镜手术可谓今日之功臣,不过有时也会成为罪人,比如引起脓毒血症,其后果必使你心惊,软镜的洪流时代是否真正到来?输尿管软镜可谓时尚,尽管不再是闺秀,但依然是那么娇贵,让人畏惧。一次性电子输尿管软镜会成为软镜中的王者?其它软镜或具有软镜概念的输尿管软镜会成为过去时?
从年的第1款一次性软镜AmbuAscope面世,目前至少已有7个品牌的产品。多个研究将一次性软镜和传统软镜进行了多方位的对比。结果显示二者材质相近,手术成功率、净石率、手术时间、费用、并发症无差异。传统电子软镜色彩表现力好,纤维软镜弯曲性好,更适合小角度下盏结石,而一次性软镜成像视野、景深、弯曲能力均不亚于甚至略优于传统软镜。
美国Usawachintachit教授的研究数据显示一次性软镜手术时间更短。德国Lahme教授认为一次性软镜适用于:取石角度不佳的肾盏结石,预期有难度的结石,不熟练的医生,保护重复使用的软镜,感染患者。机器人软镜系统通过一系列改进,集成屏幕可以显示输尿管镜体在肾脏位置的所有信息,改进的内镜控制摇杆可以精细调整包括内镜前进、退出和旋转角度、双侧弯曲的所有操作。英国Patel教授在视频演示环节展示了应用机器人辅助软镜治疗25mm肾盂结石的经验。
术前留置双J管可以提高输尿管软镜手术效果,但是指南不推荐简单结石患者术前留置双J管。
法国学者对例开展软镜手术的患者进行了比较分析,其中使用软镜鞘组例,不使用软镜鞘组例,平均结石大小分别是17.4mm和16.4mm,结果发现尽管未使用软镜鞘组的手术时间稍长(85min对63min),但使用套石篮的概率降低(64%对80%),且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残留率和再手术率方面并没有统计学差异。
(2)ESWL
人类医学史最辉煌的发明之一,ESWL,至今依然充满活力与有效,尽管80后的医生对他有所忽视,但ESWL在EUA指南中依然是结石治疗的主力军之一。结石的定位是ESWL的重要问题,不过现今会B超或X线定位的医生不能兼顾,然而这似乎有所变化。
现今,ESWL的前景是黯淡还是光明?第二次ESWL时代何时到来?电子科技日新月异,然而体外冲击波技术却似乎并未从中得益多少,它的进步远没有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步履颟跚,差强人意。正如Dr.Lingeman所指出,由于从最初的体外冲击波的制造者对于体外冲击波如何及为什么起作用只有着不完全的了解开始,体外冲击波的研究和进步只好在摸索中进行,以trial?and?error的方式艰难前行。
体外碎石虽然在微创外科治疗有着创伤最小的美誉,实际上ESWL也是一项非常特殊的技术,需要医生有很好的诊断能力和驾驭仪器的技能。在西方,ESWL有严格的培训和认证,治疗费用极高,基本2-3次治疗的费用就要超过手术内镜取石。因此,德国碎石医生自称只要踏踏实实碎石,同时兼职碎石培训师,他的原话“我不用当教授了”。ESWL是一项优异的尿路结石治疗方式,在三驾马车(ESWL\URS\PCNL)中具有重要地位。然而,也就是由于创伤小,清石率比内镜手术尚有差距。目前随着内镜取石愈发微创化,ESWL地位正在面临挑战。而且再好的技术,治疗效果取决于训练有素的医生、优良的设备和适合的病人及其配合意愿。
(3)PCNL
PCNL设备微型化对结石治疗的影响,随着结石治疗设备的微创化,可使用的设备越来越多,现今经皮肾镜可谓百花齐放,smp、ump,vmp,谁能主英雄!谁能又能庖丁解牛,清晰的说事。但对于经皮肾镜来说,需结合结石的情况进行选择,标准通道pcnl目前还是更多学者的首选。对于2cm的肾结石,无论CUA、AUA、EUA指南,或者CampbellUrology,首选的治疗方式都是PCNL。RIRS不被推荐为2cm肾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案的缘由,主要是传统RIRS清石率低,手术时间长,有可能需要多次手术。但相较于PCNL,RIRS又有并发症少、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等明显优势,若能大幅提高RIRS手术效率,则输尿管软镜也有可能被选择用于处理2cm的肾结石,甚至将来可能取代PCNL。
俯卧位是用于PCNL的传统体位,并且延续多年。仰卧位,最初由ValdiviaUria及其同事提出,优点是定位相关损伤的风险较小,并且节省了将患者转到俯卧位所需的额外时间。根据CROES数据,它目前在全球20%的中心使用。然而,它在北美和澳大利亚较少使用。仰卧位的支持者主张认为其对心肺功能较差的病人要求较低。此外,管道和鞘的向下方向有助于结石碎片的自发排出,并且这些较低的压力可以导致较少的液体吸收。与俯卧位相比,由于仰卧位肾上盏和下盏的角度较宽,通过较低的盏穿刺便可以很容易的进入肾上盏。然而,与传统的俯卧位相比较,这些优势并不明显,除了某些研究指出手术时间在仰卧位中明显缩短[Table2]。然而,其具有工作空间有限,肾上盏穿刺困难,硬性肾镜操作困难等缺陷,这要求在某些病例中需要使用软性肾镜,因而也限制了该体位的广泛应用。在最近一项评估接受PCNL的患者的研究中,发现俯卧位与仰卧位在吸气峰值压力上没有显著的差异。仰卧位技术的创新在于,它能在PCNL期间开展联合顺行和逆行内镜手术。目前已经有很多不同仰卧位体位的报道,这些改良体位可以更加舒适的在进行PCNL时同期开展逆行内镜技术。
顺行EGA最初的报告包含,患者取截石位,用输尿管镜确认肾盏精确穿刺,并在通道扩张后撤出。Kidd和Conlin使用输尿管镜网篮将顺行穿刺导丝抓住至尿道外,建立“‘throughandthrough”通道。这项技术用于鹿角形结石或病态肥胖等疑难病例中。随后,Khan等人将其作为透视建立通道的一线步骤,然后利用输尿管鞘和输尿管软镜进行直视下穿刺。这种穿刺方法具有更加准确、肾盏穿刺更安全以及较少辐射暴露的优点。
PCNL在未来5-10年内会如何?首先,将继续追求更加完美的建立通道技术。术前评估也许常规采用CT三维成像,包括使用3D导航工程模型。也许通过平板电脑叠加CT图像或依赖跟踪系统的增强技术。在器械方面,虽然有多种型号通道的可以选择,但最终可能是在16F至22F之间比较合适。能量装置将会个性化适配于不同大小的通道。较大结石也许更加适合于结石超声弹道碎石设备,辅助器械的改进也很关键。对于较小通道来说,钬激光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粉末化技术尤为重要。多点穿刺多通道PCNL也许会变得罕见。ECIRS和PCNL的联合应用可能会成为专科中心的治疗标准,手术团队将会实施EGA技术以减少通道相关并发症和增加清石率。此外,随着PCNL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动态技术的应用也会变得更加可行。最后,泌尿科医生之间的合作将会越来越多,而且随着临床注册机构的发展,将可以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信息。
(4)结石成分分析
人们多么期待结石微创手术之前就知道结石的成分,为手术的术式选择提供帮助!但至今依然是困惑!双能源CT是否真能给我们送来这一盏光明之灯。让我们期待双能源CT结石的分析是我们泌尿手术前的“阿拉丁之灯”。
(5)代谢评估
人类一生形成泌尿系结石的风险约5%-10%。未经治疗的结石患者,5年复发率达50%,10年复发率高达80-90%。与健康人群相比,结石患者尿液代谢异常可能性较高(证据级别LEIII/C)。复发性结石患者的代谢异常比单次结石事件患者更显著(证据级别LEIII/C)。去除现有结石并不能预防结石的进一步形成,因此对每一例结石患者,都应进行全面的评估以及合理的健康教育。
全面代谢评估包括病史及物理检查,影像学检查,血及尿液检查,结石成份分析,对于高危患者行24小时尿液分析。特别是结石形成过程中关键且可测量的七大危险因子需要评估:尿量、草酸、pH值、尿钙、枸橼酸、尿酸、镁。同时列举了八种需要进行系统性代谢评估的适应症(whentoscreen)。患有代谢性疾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远端肾小管酸中毒及肠道疾病的患者结石发病率就较正常人群高,对于结石病不仅需要进行代谢评估,并且不应局限于代谢评估,要有整体观念,更要评估各种系统性疾病与肾结石形成的关系。
代谢评估做为目前检测结石成因以及预测和指导预防结石复发的方法,具有实际意义。但是需要证据等级更高的研究来证实代谢评估的有效性,同时需要更简化、更准确的代谢评估方法。
代谢评估特别是24h尿液分析是否有助于预测结石复发风险,研究结果各异.美国His教授年发表在JUrol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肾结石患者24h尿液分析可能正常,而非结石患者尿液分析结果也会出现异常;尿枸橼酸正常的患者服用枸橼酸制剂以及尿钙正常的患者服用噻嗪类利尿药后,结石复发率均降低;研究结果甚至显示安慰剂组结石复发率降低了60%,症状缓解率达到86%。
(6)肾绞痛的治疗方面
非甾体抗炎药治疗肾绞痛的效果优于阿片类药物,指南推荐将其作为缓解肾绞痛的一线药物。如果药物止痛效果不好,推荐早期减压引流或手术取石。
(7)妊娠期泌尿系结石
妊娠期尿石症是临床少见的妊娠期并发症,诊断和处理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争议,处理不当会对母体及胎儿造成严重伤害。妊娠期尿石症两层含义:妊娠前发生的泌尿系结石持续存在至妊娠期间及妊娠期内的新发结石有症状的妊娠期尿石症在孕妇中的发病率为0.05%~0.44%,实际的发病率应更高(无症状未就诊)孕妇与非妊娠育龄期女性的尿石症发病率没有显着差别,表明妊娠状态并不增加尿石症的发生率。发病人群平均年龄是27岁左右,80%~90%发生在妊娠的第二(12~28周)及第三阶段(28周)妊娠期发生输尿管结石与肾结石的比例为2∶1,且左、右侧尿路发生结石的概率相同。
加拿大学者回顾性分析了例孕妇肾绞痛患者,其中69例患者采用0.4mg的坦索罗辛治疗,例患者未行药物治疗。结果发现,药物治疗组的结石自然排出率为52%,未行药物治疗组为38%,但药物治疗组的自然排出时间更长(34天对17天)。短期结果提示坦索罗辛治疗后对孕妇和婴儿没有副作用,但仍需要进一步的大宗病例和前瞻性研究证实这一结果,评估是否应该对这类患者推广坦索罗辛的排石治疗。
(8)结石梗阻的解除
解除肾脏梗阻目前常用的是肾造瘘外引流和双J管置入内引流,但对于哪种效果更好、哪种并发症更小的认识多基于临床经验,尚无明确的研究结果报道。埃及学者对此进行了分析,共有例患者入组,结果发现两组在肾功能改善及围手术期感染发生率方面并没有统计学差异。
(9)尿路结石有效的随访
尿路结石的治疗目的不仅仅是清除结石、提高净石率,也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