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胆肿瘤多学科(MDT)研讨会
年12月21日(周一)下午14:00-15:30,医院门诊七楼第二会议室举办了胰胆肿瘤多学科第次研讨会,会议由普外科邵成浩主任主持,与会者包括:消化内科宁北芳副教授、胡平方副教授,肿瘤科焦晓栋副教授,病理科李彬彬主治医师,以及普外科、肿瘤科、消化内科、病理科等科室的医生。此次会议共讨论3例胰胆外科住院病例与1例肿瘤内科住院病例。
病例讨论
一、张宁住院医师:胰体恶性肿瘤1例患者63岁男性,3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胀痛不适,无发热、呕吐、皮肤巩膜黄染等不适症状。医院进行护胃抑酸治疗,具体治疗方案不详。疼痛无缓解,于今年12月外院行腹部CT及MRI增强检查示胰腺体尾部占位。遂于我院就诊。入院查腹部B超:胰体部可见一大小约55*41mm的低回声,内部回声不均匀,主胰管扩张。PET-CT示:.胰腺体部肿块伴FDG摄取增高,考虑胰腺癌,侵犯腹腔干、门静脉及脾静脉,胃小弯侧胃壁受侵;胰源性门静脉高压;胃小弯侧、胰周、肝门部淋巴结转移。双侧结肠旁沟及盆底直肠右旁见条絮状及斑片密度增高影,FDG轻度摄取增高,种植转移可能性大。CA19-.60U/ml,余指标基本正常。
消化内科胡平方副教授:患者今日行超声胃镜检查,内镜下见胰体尾部一低回声占位,边界欠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大小约38×26mm,病变累及腹腔干、门静脉及脾血管,后方胰管直径约3.7mm,胰尾部见肿大淋巴结,最大者约16.9mm。考虑胰体癌可能,已行超声内镜下穿刺活检,病理未回。
胰胆外科陈丹磊副主任医师:患者CT上可见胰体部肿大,见团块状软组织影,边界欠清,增强后轻度强化,呈相对低密度,大小5.8*3.9cm;包绕腹腔干及其分支、相应区域门脉主干及脾静脉,管壁毛糙,局部管腔狭窄;与胃体胃小弯侧的胃壁及左侧肾上腺分界不清,相应胃壁增厚伴强化;周围见数偏大淋巴结,结合PET-CT高代谢,考虑胰体癌诊断基本明确,伴胃小弯侧、胰周、肝门部淋巴结转移可能。
胰胆外科邵成浩主任: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目前诊断基本明确,考虑胰体癌可能性大。占位包绕腹腔干、门静脉及脾血管,目前考虑局部进展期,建议待病理反馈后,予以诱导化疗治疗,若肿瘤能缩小,可后期考虑予以手术治疗。同时,该患者PETCT高代谢区域较CT、MRI上显示的占位区域更小,可继续随访观察,若肿瘤周边为炎症组织,在化疗期间亦可逐渐吸收。
二、艾力卡木条良住院医师:胰头占位伴胰管结石1例患者51岁男性,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疼痛,夜里疼痛明显,每次持续1小时左右,可自行缓解,医院予以口服消炎利胆片治疗,症状可缓解。近2周患者中上腹疼痛较前加重,口服消炎利胆片后症状未见好转,外院复查胰腺增强MRI示:1.胰头钩突部结节伴胰腺实质明显萎缩,考虑恶性,神经内分泌瘤可能大,请结合临床病理;胰管扩张伴多大结石。2.肝多发小囊肿;3.双肾小囊肿。患者为进一步手术治疗今来我院门诊就诊,门诊以“胰头占位、胰管结石"收入院。患者自患病以来,一般状态良好,体重无明显变化,饮食正常,大、小便正常,睡眠无异常。入院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指标等均正常。
消化内科宁北芳副教授:患者今日做超声胃镜,检查见胰头近钩突一18×13mm实性低回声病灶,内部可见斑点状强回声、后方伴声影,病灶与胰管不相通,胰头部及胰体尾部胰管内见多发斑片状强回声影、后方伴声影,胰管扭曲扩张,最宽处直径约1cm,胰腺体尾部实质萎缩。考虑胰头恶性肿瘤可能性大,伴胰管结石,慢性胰腺炎。
胰胆外科刘安安副主任:患者胰体尾部及钩突部均有结石,胰管扩张,影像学表现上慢性胰腺炎伴胰管结石较典型,但患者无胆道结石,无饮酒史,血脂亦不升高,既往未有急性胰腺炎发作史,慢性胰腺炎原因不确定。而且,患者目前胰腺萎缩较严重,CT上除强化胰头部肿物外,其余无正常胰腺可做对比,强化部位是否为恶性肿瘤难以明确。
胰胆外科邵成浩主任:患者影像学表现为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而一般来说,主胰管IPMN可致胰管扩张,但很少伴有胰管结石。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亦很少合并慢性胰腺炎。因此胰头部位是否为恶性肿瘤直接关系到手术方式。建议术中予以活检送快速冰冻,若为恶性,则行胰十二指肠切除+胰体尾胰管切开取石术;若提示良性,则将胰头钩突部剜除+胰体尾胰管切开取石术。
三、宦玮住院医师:腹水待查1例患者70岁男性,5月余前体检时B超发现腹腔积液,既往无症状。后至医院就诊,诊断为“腹膜炎”,予口服头孢类抗生素治疗,后每月复查B超提示腹水无明显好转。-12-09医院查腹部MRI提示:1、肝左叶异常信号,血管瘤可能;2、肝及双肾微小囊肿;3、胆囊炎,胆泥沉积;4、胰尾部小囊肿;5、大量腹水。于-12-11查腹部增强CT提示:大网膜局部增厚,腹盆腔大量积液,左肾小囊肿。胃肠镜未见明显异常。入院查体: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血检验血清白蛋白32g/L,CA.13U/ml,其余肿瘤指标、IgG4、自身免疫抗体及肝纤维化指标均阴性。-12-18,局麻下行B超引导下腹腔穿刺引流术,术后留取腹水标本送检,结果提示李凡特实验极弱阳性,CA.30U/ml。PET-CT检查提示:腹盆腔积液并引流术后改变,腹盆腔肠系膜、大网膜增厚、模糊,FDG稍摄取,考虑渗出改变可能大,建议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除外原发于腹膜肿瘤性改变。
肿瘤内科焦晓栋副教授:结合患者既往病史及腹水检查,目前诊断不明,建议加做腹水常规与生化检查,包括腹水乳酸脱氢酶、白蛋白、腺苷脱氢酶等,以及脱落细胞检查。同时加做结核检测,排除结核可能。
胰胆外科刘安安副主任:漏出液是单纯静脉回流受阻引起血管内压力升高,组织中代谢产物堆积引起血液渗出。常见原因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肾病综合征、腹膜透析、肺萎陷等。结合患者既往病史、临床表现及目前已有腹水检查,考虑腹水为渗出性质。而渗出液往往由炎症、肿瘤、结核、淋巴瘤等引起。需进一步明确。
胰胆外科邵成浩主任:患者无临床症状,为体检B超发现腹水后就诊。建议完善以上提到的相关检查,若能明确诊断,则予以对症治疗。若仍不能明确诊断,必要时予以腹膜活检或腹腔镜下探查术。
四、王奎霖住院医师:胆管癌伴肝转移1例患者55岁女性,于年11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上腹阵发性疼痛,自行服用中药治疗,具体不详。1周后患者出现皮肤巩膜黄染,伴尿色加深。-11-27就诊于医院,肝功能提示:Tbil.7umol/L、Dbil.3umol/L、Ibil41.4umol/L、ALT.7U/L、AST.9U/L,肿瘤标记物提示:CA.4U/ml。-11-30至外院就诊,上腹部增强CT提示:胆总管上段不均匀增厚,考虑胆管癌可能;肝左叶内侧段数个异常强化,不除外转移可能。肝脏增强MRI提示:胆总管上段异常信号,考虑胆管癌,伴肝内外胆管扩张,十二指肠降部受侵犯可能;肝左内叶异常信号,考虑转移可能。于-12-10行“ERCP+ERBD”,术后予抑酸、保肝等治疗,患者黄疸较前改善。来我院就诊后,查TB68.0umol/L、DB0.0umol/L、IB68.0umol/L、AST78U/L、ALT99U/L、γ-GTU/L;AFP2.59ng/l,CEA4.81ng/l,CA19-91.92U/ml、CA.85U/ml。
肿瘤内科焦晓栋副教授: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目前诊断相对明确,考虑胆总管恶性肿瘤伴肝转移。但病变部位相对局限,转移灶仅位于胆囊窝上方,其余部位影像学转移图像不典型。请消化内科及胰胆外科进一步评估,协助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消化内科宁北芳副教授:患者经减黄治疗后,黄疸较前明显改善,若无法手术,目前患者鼻胆管已拔出,可加做EUS明确诊断,同时尝试活检明确诊断,为今后化疗提供依据。
胰胆外科邵成浩主任:患者诊断基本明确,目前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