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
慢性肾病是肾脏最常见的疾病,近年来我国新增肾病患者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调查显示,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性肾病的患病率大于10%,知晓率却不足5%。在我国,发生于肾小球肾炎的慢性肾病患者最多,占40%。随我国人群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其他的继发性慢性肾病正不断增多。
定义
临床诊断为肾小球肾炎、隐匿性肾炎、肾盂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红斑狼疮肾炎、痛风肾、iga肾病、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多囊肾等,当这些肾病的发病迁延难愈,时间超过三个月,病人尿液和相关的血液指标出现异常,肾脏病理学、影像学发现异常,或肾脏的肾小球有效滤过率低于60%,都可统称为"慢性肾病"。慢性肾病如未能及时有效救治,导致病情恶化进展,则随病程迁延,慢性肾病患者将发展成为慢性肾功能不全、肾衰竭,最终形成尿毒症。
危害
慢性肾病发病特点有"三高"、"三低":发病率高、伴发的心血管病患病率高、病死率高;全社会对慢性肾病的知晓率低、防治率低、伴发心血关病的知晓率低。
肾穿刺活检
肾穿刺活检全称为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法,是肾脏病病理诊断的主要方法。它应用细小的穿刺针刺入肾组织,取出少量肾组织,进行病理学分析。目前,主要采用经皮肤穿刺肾活检法,这种方法对人体创伤极小,多数情况下不会对肾脏及全身功能产生损害。肾穿刺活检的目的有三:首先明确诊断。临床上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其病理诊断却可能各不相同。而且许多易于漏诊的病变,只有依靠肾活体组织检查才能确诊。其次,指导治疗。通过肾穿刺活检明确诊断后,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法案、修正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依据。最后,评估预后。不同病理类型的肾脏病其发展转归差异较大。
目前超声引导下肾穿刺活检诊断方法由于其取材准确安全已被临床广泛应用,成为肾脏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穿刺方法有直接穿刺活检法及同轴穿刺活检法。在前期超声引导穿刺技术不成熟的时候,操作者多借助穿刺架引导,随着穿刺技术日益成熟,目前操作者大多采用徒手穿刺,操作更灵活。
适应症
1.肾病的诊断与分型
2.累及肾脏的系统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结节性动脉周围炎及硬皮病等的鉴别诊断。
3.不明原因的高血压伴肾功能损害。
4.急性肾功能衰竭不明原因者。
5.慢性肾病治疗后疗效评估。
6.移植肾监测有无排异发应。
禁忌症
1.各种原因的凝血功能障碍均属禁忌,必须纠正后才可施行肾穿刺活检,以免术后出血不止。
2.高血压是肾炎和肾病的常见症状,对严重高血压患者,肾活检前应控制血压。
3.孤立肾或另一侧肾功能丧失者虽非绝对禁忌,但肾穿刺活检后,有时会出现氮质血症或尿毒症。
4.肾实质萎缩,肾皮质甚薄时,所取活检标本很难获得有意义的诊断资料,因此不宜活检。
5.多囊肾。
6.大量腹水、肾周积液、全身多脏器衰竭、妊娠等。
7.神志不清,不能配合操作者。
穿刺过程
1.患者取俯卧位,腹部垫一硬枕,压迫固定肾脏,避免穿刺时肾脏退让移位。肾穿刺活检一般先选右肾,穿刺点一般选在肾下极皮质较宽厚处并避开肾窦回声,确定穿刺点及穿刺路径后,做好体表标志。
2.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做穿刺点浸润局麻,之后用尖刀破皮,将皮肤戳一深2mm小口。
3.嘱患者屏气,超声引导活检枪配16G活检针沿穿刺引导线经皮肤及肾周脂肪囊后快速刺入浅层肾皮质内,激发活检枪后立即拔针即可,一般穿刺2~3针。观察穿刺标本的颜色及长度,判断穿刺标本中肾小球组织的量是否足够。肾脏病理一般需要2个组织核心,通常是2针就足够了。理想情况下,活检的组织核心应主要包含肾皮质,因为这是肾小球的位置,肾髓质通常没有肾小球,因此不能诊断是否有肾小球受累。通常肾穿刺诊断,需要有15到20个以上的肾小球,1.5到2厘米长的组织核来实现。
箭头示发红的肾小球
针的粗细会影响肾小球的数目,细了肾小球少,粗了容易出血,怎么选择呢?我们先了解一下14G、16G、18G针对应的直径分别是是μm、μm和μm;成人肾小球的平均直径是μm,18G针会导致样本不足,并且容易出现支离破碎的肾小球。14G针和16G针,两种针都能保障有比较完整数量的肾小球,大多数研究显示前者会轻微增加血肿形成的风险。因此,在兼顾足够的样本和最小的出血并发症风险的因素下,16G针成了最佳选择。
4.采集的超声图像最4张以上,包括显示穿刺切面的二维声像图、CDFI声像图、穿刺针及其针道声像图、术后复查的图像。
5.穿刺完毕后,穿刺点75%酒精消毒,加压包扎,可用腹带包扎腰腹部,平卧休息24h。术后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和尿液性状等。有肉眼血尿时,应延长卧床时间,一般在24~72h内肉眼血尿可消失。
6.将穿刺标本分为3等份,分别送光镜(甲醛固定)、免疫荧光(生理盐水处理)、电镜检查(戊二醛固定),送检标本需冷藏。关于光镜(Light)、免疫荧光(IF)和电镜(EM)组织核心的分配,可参考下图,通常是两条肾组织核心,应确保这3种检查样品溶液都应该有肾皮质,以最大限度地增加肾小球的存在。
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预防
1.疼痛少数患者在活检部位有轻微的钝痛,一般2~5d消失,如疼痛长期持续存在应予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