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肾下垂检查
肾下垂症状
肾下垂特点
肾下垂饮食
肾下垂图片
肾下垂鉴别

你知道吗,有一种病和糖尿病一样容易ld

美年大健康科普

慢性肾脏病的十大征兆

和十大原因

你可能想不到,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和糖尿病人数集合差不多。

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发布的调查结果,年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0.9%,而中国成人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为10.8%,推算中国有慢性肾脏病患者近1.2亿。而年发布的《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全国横断面研究》结果,中国成人总糖尿病患病率为12.8%。

但是,糖尿病的知晓率为36.5%,而慢性肾脏病的知晓率仅为12.5%。也就是说,中国的慢性肾脏病人和糖尿病人几乎差不多,但人们普遍忽视慢性肾脏病的存在,绝大部分患者不知道自己有肾脏病,等被发现时往往已到了比较重的程度。

一个60岁的老人,到体检中心检查发现血肌酐轻度升高。血肌酐升高就意味着肾功能下降,随后在进一步检查后发现,他的左肾功能正常,右肾已经萎缩且几乎无功能,进一步检查发现右肾动脉狭窄,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分析右肾动脉狭窄肯定许多年了,长期肾脏缺血发生萎缩。但直到一侧肾脏完全“废掉”了才发现肾脏有问题。

什么是慢性肾脏病

我先说说专业机构给慢性肾脏病下了一个定义:

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肾脏损害病史大于3个月)

1、肾损害(病理,血,尿,影像学异常≥3个月。

2、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1.73m2,持续时间≥3个月。

也就是说,无论是血检异常(比如血肌酐升高等),或者尿检异常(比如蛋白尿、血尿等),或者影像学检查异常(比如肾脏回声不均匀等),或者病理学检查异常,或者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符合其中任何一点,时间超过3个月,就诊断为慢性肾脏病。

再通俗的说,发现上述任何一点,就意味着肾脏生病了。

尿检异常:蛋白尿、血尿等;

血检异常:血肌酐升高、不明原因的贫血、低血钙、高血磷;

影像学异常:肾脏缩小、肾脏肿大、两侧肾脏大小不一样:

病理性异常:这需要专业人员进行诊断;

引起慢性肾脏病的疾病包括各种原发的、继发的肾小球肾炎、肾小管损伤和肾血管的病变等。

如何判定自己是否有肾脏病

一、尿量异常

  1、少尿与无尿:少尿指24小时尿量少于ml或每小时少于17ml。无尿指24小时尿量少于0-ml。少尿和无尿多数与肾功能衰竭有关。

  2、多尿:指24小时尿量大于ml或每分钟大于2ml。多尿的原因有水摄入过多、肾小管及肾间质病变、肾脏排水增加和体内某些物质(如葡萄糖等)从尿中排泄过多等。

  3、夜尿:指夜间(晚上6点-次日早晨6点)尿量超过全天尿量的一半。大多与肾功能不全有关,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有些也会夜尿增多,某些精神因素也会引起。但仅排尿次数多而尿量不增加者,不属夜尿增多范畴。

  二、排尿异常

  1、尿频、尿急、尿痛:尿频指排尿次数增加(正常人白天平均排尿4-6次,夜间0-2次)。尿急指一有尿意即要排尿或刚排完尿又急着要排,常常急而不能自控。尿痛指排尿时尿道产生痛疼或烧灼感。这三个症状并存是泌尿系统炎症的特征性表现。

  2、尿潴留:指排尿障碍导致尿液停留于膀胱内而无法排出。多与尿道的部分和完全性梗阻有关,某些药物和神经系统疾病也会引起。

  3、尿失禁:指尿液不自主地从尿道溢出。可见于下尿路解剖或功能异常、神经性膀胱等。

  三、腰痛

  1、肾绞痛:疼痛突然发作,常向下腹、外阴及大腿内侧等部位放射,呈间歇性剧烈绞痛。常由输尿管内结石、血块或坏死组织阻塞所致。

  2、肾区钝痛及胀痛:泌尿系统疾病所致的肾区疼痛包括:1)肾脏肿大牵撑肾被膜起,如急性肾炎、急性肾盂肾炎、肾盂积水、多囊肾、肾癌、肾下垂等。2)肾周疾病所致腰痛:如肾周围脓肿、肾梗塞并发肾周围炎、肾囊肿破裂及肾周血肿等。但是,许多腰痛是由脊柱及脊柱旁软组织疾病引起,胰、胆、胃部疼痛也常放射到腰部。

  有些病人初次到肾内科就诊,就被确诊为“晚期肾脏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肾脏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而且多没有什么特异性。病人得病初期,可以无任何不适,即使有些不适,也不容易引起注意。许多病人常常到肾内科以外的科室就诊或自行服药治疗;有些病人不认为自己患病,也从未看过病,第一次知道自己患了肾脏病,就已经到了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了。那么,肾脏病早期有哪些征兆呢?

  水肿

  肾脏病水肿的特点是晨起眼睑或颜面水肿,午后多消退,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严重水肿可出现在身体低垂部位,如双脚踝内侧、双下肢、腰骶部等。

  高血压

  肾脏病引起的高血压与其它高血压一样,也会出现头痛、头昏、眼花、耳鸣等症状,但有些病人由于长期血压较高,对高血压症状已经耐受,故可以没有任何不适。所以,单凭有无症状来判断血压是否升高是不可取的,经常测量血压十分必要。

  腰痛

  肾区酸痛不适、隐隐作痛或持续性钝痛。

  尿量过多或过少

  正常人的尿量为0~毫升/日,平均为毫升/日左右。无论尿量增多还是减少,都可能是肾脏病的表现,特别是夜间多尿往往是肾脏病的信号。

  尿化验异常

  如果尿常规检查发现有蛋白、隐血、红细胞、白细胞、管型、酮体、尿糖等,都应做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哪些人容易得慢性肾脏病

我国最常见的三大肾脏病是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和高血压性肾脏病,所以说,下列人群容易发生慢性肾脏病。

1、糖尿病人;

2、反复呼吸道、尿道、肠道感染的慢性感染者,容易发生肾小球肾炎;

3、高血压患者;

4、高尿酸血症患者;

5、长期服用止痛药、抗菌素、中药等肾毒性药物者;

6、65岁以上老年人;

7、有慢性肾脏病家族史者;

8、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小血管炎、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

9、反复紫癜者;

10、老年前列腺增生或者习惯憋尿者。

慢性肾脏病早发现,早筛查

一般而言,身体出现了不舒服才认识到自己的健康出现了问题。但是,早期肾脏病往往没有不舒服的感觉,比如少量蛋白尿没有任何感觉,只有体检才能发现。这是慢性肾脏病常常被忽视的原因。

目前国际上提倡慢性肾脏病早期筛查“三步曲”:测血压、尿常规和肾功能。

1、35岁以上患者首诊量血压,对40岁之前出现的高血压,一定要进行尿常规、肾功能、双肾彩超等检查;

2、尿常规作为常规体检项目。尿检异常者要进行复杂的甚至肾脏专业检查;

3、5年以上的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患者一定要进行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肌酐、肾功能、双肾彩超等检查;

4、对65岁以上的老人要进行肾脏常规检查;

5、反复呼吸道感染者、反复出现的紫癜者要进行肾脏常规检查;

6、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解热镇痛药)、中药者要进行肾脏常规检查;

7、有肾脏病家族史者要定期进行肾脏常规检查。

此外,慢性肾脏病的诊断不如糖尿病的诊断那么简单。还有,各种媒体和医学界对慢性肾脏病的宣教逊于对糖尿病的宣教,也是公众对慢性肾脏病的认知不如对糖尿病认知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更多健康咨询请扫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xiachuia.com/sxcys/66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