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胆囊结石、胆泥形成与胆囊隆起性病变:采取坐位或立位探查,可见结石向胆囊底部移动位于胆囊底部的结石,胆囊内胆汁淤积、胆泥形成改变体位后可见缓慢移动及变形(必要时改变体位后过几分钟再检查),而胆囊隆起性病变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2.胆道积气当沿胆管走行部位见带状强回声,且形态不稳定,后方伴多重反射回声带时,嘱患者侧卧位,若见上述强回声向高位移动增多例如左侧卧位时见强回声移向右肝,可提示为胆道积气。
3.膀胱内血凝块和膀胱肿瘤二者的鉴别重点之一就是变换体位,血凝块随体位改变沿重力方向而移动,肿瘤则位置固定;脂液分层型畸胎瘤变换体位后脂液分层消失,静止后脂液分层再次出现;消化道穿孔后的腹腔内游离气体随体位改变腹膜腔内的游离气体向腹膜腔的最高位移动,而胃肠道内的气体相对固定。
4.胖人肝脏图像不好时,可侧卧位,一般右肝尤其是肝右后叶图像有改善。当超声医生纠结于找不到肝内肿块时,让患者坐起来,从腋后线水平或背侧肋间进行扫查,可能会有不一样的发现。坐位后,膈肌下移,膈下的肝脏显示更清晰。
胰腺坐位探测可提高显示率,或从左侧显示胰尾老年人脾脏较小,可侧卧位或从背部探测
5.腹股沟疝的诊断:嘱病人站立位,屏气后检查,疝内容物进入疝囊内,疝囊增大,平卧后,疝囊缩小,甚至消失(可复性疝),对比检查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率。6.腹腔肿瘤与后腹膜肿瘤鉴别,体位变化要到位,幅度尽可能大,不要似变非变。腹腔肿块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腹膜后肿块由于具有位置深在及移动性小的特点,不随体位而变化,但肿块与腹腔脏器之间的相对位置有明显变化。7.确定是腹腔内还是腹壁内的病变。动态下进行深呼吸运动,病变不随腹腔内容物移动就是腹壁的。8.超声最大的优点是活动图像,是静态图像不可比拟的!!!①、肠管等脏器粘连腹腔肠管间粘连、肠管与腹壁粘连、肠管与膀胱粘连时适当移动体位可以帮助鉴别诊断。当肠管与周围组织粘连时,肠管间相对滑动变小或消失,而无粘连状态下,可以发现肠管间相对滑动。②肌疝四肢或颈部肌肉的肌疝,在肌肉松弛时可以正常,而在肌肉紧张状态时,肌肉会从肌间筋膜疝出。这样,患者应该采用特殊的体位,特别是健美体位。③脏器的移位与下移肝脏、脾脏、肾脏因周围韧带松弛而下移,这样我们要采用坐位或站位。④甲状舌管囊肿鉴别--伸缩舌头。⑤胃超声的显像--我门经常用卧位、侧位、立位等。⑥膝关节的显像--我们经常采用垂膝、伸膝位。
9.马蹄肾常规俯卧位经背部纵切扫查肾脏时如果发现双肾呈倒“八”字形,再取仰卧位做双肾的冠状切面扫查肾脏的下极向中线靠近且下极边界显示不清,再行中腹部纵横切面扫查,经这几步扫查基本可以找到诊断的证据了。10.胃的超声检查时饮水(服用超声增效剂后:1.站立位(或坐位)检查胃的位置;2.左侧卧位,充盈胃底,贲门,以检查胃底病变或异物(结石),左侧卧位时贲门、腹断食道显示得更加清晰、完整;3.右侧卧位,利用重力胃内的水(增效剂)流向胃窦、十二指肠,气体排到胃底部,使胃窦、十二指肠显示清晰。充盈十二指肠后,胆总管末端、胰头显示清晰。4.仰卧位检查十二指肠横断,排除肠系膜上动脉综合症.11、检查颈动脉、椎动脉时,头不要向后仰、侧向对侧太大,这样有时会使胸锁乳突肌显露(尤其是肌肉男),不利于探头摆放,更不利显示颈部血管。
12、在检查下肢血管,股总、股浅及股深静脉时,尽量将患者大腿外展,有利显示血管;另外腘动、静脉可以采用俯卧位,但有时病人不一定方便移动身体,可以采取拍片膝关节侧位时的体位;检查胫前、胫后及腓静脉的时候,采取坐位可以使静脉回流减少,使静脉充盈更佳。
13、遇到椎动脉、下肢静脉(胫前、胫后及腓静脉)显示不好的时候,可以让病人往不同方向移动身体,可以让扭曲或弯曲的血管显示出来或血液充盈理想。14.腹水与囊肿鉴别:仰卧位不好鉴别时,可将病人侧卧,腹水会随体位因重力而有改变,下方的腹水增加测值会增加,而囊肿则不会出现此现象.15.肾下垂正常肾上下移动范围不超过3.0cm,如果患者站立位与卧位对比,肾脏上下活动度超过3.0cm,可判定为肾下垂。16.游走肾游走肾因肾蒂较长,肾活动度较大,通常大于5.5cm,患者侧卧位时可见患侧肾横跨于脊柱前方,有时可移到对侧腹部,但取平卧位后还可回纳到正常肾脏的位置。17.隐睾有些隐睾活动度较大,若增加腹压可使其下降进入腹股沟管或达内环口,所以由平卧位转为站立位屏气探查时,可使隐睾更易于显示。18.右肾动脉:右肾动脉检查时仰卧位检查经常由于肠气、病人肥胖等原因显示欠佳,可以让病人左侧卧位,这样可以利用肝脏作为透声窗,减少干扰,可以全程、清楚的显示右肾动脉!19.胆总管结石若胆总管下段可疑结石时,嘱患者头部放低臀部抬高,使下段胆管高于肝门部胆管,可实时观察到结石的上移。若胆总管轻度扩张,可在脂餐后采取此体位,由于胆汁大量排入胆管,胆总管内径增宽,结石易向上移而得以显示。20.胃肠穿孔当胃肠穿孔时,在肝脏前缘与腹壁间的肝前间隙见游离气体强回声,左侧卧位时肝脏被气体回声遮盖显示不清,右侧卧位时气体向高处游逸而移至左侧使肝脏得以显示。21.钙乳性肾囊肿:肾囊肿内出现极其细小的含钙性乳状物或砂粒样结石称钙乳性肾囊肿。超声检查肾囊肿内见点状强回声后方伴轻度声影时,嘱患者转动体位,可见强回声随体位改变而移动,即在仰卧位探查时,强回声位于囊肿背侧,俯卧位探查时,强回声移向囊肿腹侧。需注意,囊壁钙化型肾囊肿内强回声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含胆固醇结晶肾囊肿改变体位后,由于晶粒较轻,见囊液内点状回声向上漂浮。
22.肝脏膈顶部扫查小贴士:(1)深吸气,让肝脏下移,然后探头尽量上翘;(2)很多患者因肥胖或肺气的干扰会显示更差,这时我就让患者深呼气,把气全部吐干净,然后屏气扫查;(3)不要沿着肋间隙扫查,而是和肋间隙成一定的角度缓慢向右上方腋前线扫查;(4)在平卧位扫查时,在横切肾脏时探头尽量上翘,当然在右侧肋缘下也行;(5)变换体位扫查,肝脏因重力作用产生移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各种斜位、还有站立位等等。23.低头试验:主要适用头颈部血管瘤检查,当头低于心脏时,头颈部血管瘤因血液积聚而使瘤体增大,此指标对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较敏感,而对毛细血管瘤则相对不敏感。
24.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可通过饮水,发现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间的十二指肠潴留,如病人取俯卧位或左侧位时,发现十二指肠潴留消失,对本病的诊断很有帮助;
25.体位法在胃肠超声诊断中的应用那就更是举不胜举了,如胃经液体充盈后站立状态下,胃角切迹在髂嵴连线以下,1-5cm为轻度胃下垂,5-10中度,>10重度,当然应与瘦长体型、无力型胃相鉴别;在检查上如胃底的良好显示应右侧抬高,而胃窦的良好显示应左侧抬高等等,此不一一列举。
超声笔记每天分享,赞赏是正能量的动力。
敬请支持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