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两虚的症状常见症状有:小便淋漓不畅,或尿道口有秽浊之物流出,或带下异常,小腹胀痛,舌暗,苔白,脉弦细。这是由于久病入络,或由于湿热之邪阻滞经脉,气血瘀阻所致。气血两虚的症状从人的眼睛,皮肤,以及面容、身体上都会有所表现,气血两虚的症状是血虚的人肤色发黄、口唇色淡、毛发无光泽;血瘀常导致肤色口唇晦暗、皮肤毛发干燥;血热则导致皮肤油腻粗糙、易生痤疮。
1、看眼睛看眼睛实际上是看眼白的颜色,俗话说“人老珠黄”,其实指的就是眼白的颜色变得混浊、发黄,有血丝,这就表明你气血不足了。眼睛随时都能睁得大大的,说明气血充足;反之,眼袋很大、眼睛干涩、眼皮沉重,都代表气血不足。
2、看皮肤皮肤白里透着粉红,有光泽、弹性、无皱纹、无斑代表气血充足。反之,皮肤粗糙,没光泽,发暗、发黄、发白、发青、发红、长斑都代表身体状况不佳、气血不足。3、看头发头发乌黑、浓密、柔顺代表气血充足,头发干枯、掉发、头发发黄、发白、开叉都是气血不足。
4、看耳朵小孩子看耳朵看形态,大人除了形态就主要看后天的情况了,主要看色泽、有无斑点、有无疼痛。如果呈淡淡的粉红色、有光泽、无斑点、无皱纹、饱满则代表气血充足。而暗淡、无光泽代表气血已经下降。如果耳朵萎缩、枯燥、有斑点、皱纹多,它代表了人的肾脏功能开始衰竭。
5、摸手的温度如果手一年四季都是温暖的,代表人气血充足,如果手心偏热或者出汗或者手冰冷,都是气血不足。
6、看手指的指腹无论孩子还是成人,如果手指指腹扁平、薄弱或指尖细细的,都代表气血不足,而手指指腹饱满,肉多有弹性,则说明气血充足。
7、看青筋如果在成人的食指上看到青筋,说明小时候消化功能不好,而且这种状态已一直延续到了成年后。这类人体质弱,气血两亏。如果在小指上看到青筋,说明肾气不足。如果掌心下方接近腕横纹的地方纹路多、深,就代表小时候营养差,体质弱,气血不足。成年后,这类女性易患妇科疾病,男性则易患前列腺肥大、痛风等症。
8、看指甲上的半月形正常情况下,半月形应该是除了小指都有。大拇指上,半月形应占指甲面积的1/4~1/5,其它食指、中指、无名指应不超过1/5。如果手指上没有半月形或只有大拇指上有半月形的说明人体内寒气重、循环功能差、气血不足,以致血液到不了手指的末梢,如果半月形过多、过大,则易患甲亢、高血压等病。
9、看手指甲上的纵纹只在成人手上出现,小孩不会有的。当成人手指甲上出现纵纹时,一定要提高警惕,这说明身体气血两亏、出现了透支,是肌体衰老的象征。
10、看牙龈小孩子不明显,主要是成人。牙龈萎缩代表气血不足,只要发现牙齿的缝隙变大了,食物越来越容易塞在牙缝里,就要注意了,身体已在走下坡路,衰老正在加快。11、看睡眠成人如果像孩子一样入睡快、睡眠沉,呼吸均匀,一觉睡到自然醒,表示气血很足;而入睡困难,易惊易醒、夜尿多,呼吸深重或打呼噜的人都是血亏。
12、看运动运动时如果出现胸闷、气短、疲劳难以恢复的状况,气血就不足,而那些运动后精力充沛、浑身轻松的人就很好。
一、气虚
[症状]言语音低、呼吸短促微弱,神疲肢倦,懒于行动,自汗,乳房闷,脱肛,滑泄不止,平时易于感冒及血失统摄。[治药]虚则补之。补卫气,祛外邪,用玉屏风散。补中气,助健运,用四君子汤。升提中气下陷,用补中益气汤。
二、气郁
[症状]忧郁不乐,不思膳食,咽喉阻塞,呼吸障碍,乳房部痞满,胁腹痛胀,得嗳气或放矢气较舒,脉象沉弦,或细弦紧。[治药]气不流畅,治宜疏利。利喉头气结,用半夏厚朴汤,利乳房膈气郁,用四磨饮利脘腹气胀,用越鞠丸统治三焦气滞。气郁证以肝气最为多见,因肝藏血,而其用为气,肝属木而易于克土,故疏肝多兼顾血分或脾胃,用解肝煎或逍遥散。
三、气逆
[症状)咳喘上气,呼多吸少,噎膈,食不能下,或觉有气自腹上冲。[治药]肺气不降则咳喘吸少,用苏子降气汤;胃气下降则噎膈反胃,用香砂宽中丸;气上逆则气自腹上升,乳房闷欲绝,用奔豚汤;肾不纳气,喘息汗出,小便失禁,要防虚脱,用七味都气丸。血
血液循行体内,营养周身。如有亏乏、呆滞、妄行均为症状。导致血病的原由,或由冷热刺激,或由思虑和疲乏过分,或久病耗损,或跌仆刀伤,流血过多。临床上有养血、和血、活血、清血、止血、祛瘀等法。一、血虚
症状]心悸,失眠,头晕,眼花,脱头发,面色苍白,爪甲不华,肌肤干清枯裂,形体消瘦,大便难解,妇女月经量少或经闭,舌质淡白,脉象细小或芤。[治药]一般养血和血多从肝治,用四物汤,心脾两亏用归脾丸,脾肾虚而阳不潜藏,宜滋肾潜阳,用加减还少丹。二、血热
[症状]目赤,鼻衄,潮热,失眠,发疹,发斑,妇女月经先期及量多崩漏,脉细滑数,舌质红或舌尖生[治药]热邪初传营分,用加减银翘散,热甚神昏或口鼻出血不止:急予凉血,用犀角地黄汤,肝经郁热,多惊多怒,用泻青丸,热伏不解,多见骨蒸,用清骨散。
三、血滞
以上是专家对“气血两虚辨证”的介绍,希望会对每位患者和身边的朋友有所帮助。若您想要对该疾病有进一步的了解,欢迎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他们会为您做详细的解答。
中医认为,颜面与脏腑气血的盛衰有关,面容老化的关键原因是气血虚亏。气血是滋养皮肤、令面容保持较好年轻的物质基础,气使皮肤莹润光滑,血使皮肤颜色红润。
对于容颜的美丽,中医学有自己独特的观点。中医认为,颜面与脏腑气血的盛衰有关,面容老化的关键原因是气血虚亏。气血是滋养皮肤、令面容保持较好年轻的物质基础,气使皮肤莹润光滑,血使皮肤颜色红润。气血两虚是导致面容老化与虚损的根本所在,若气血充足,则皮肤健美,容颜润泽,人体内在的气血,往往决定了面容肌肤的外在表现。所以要让自己拥有不用化妆的自然美,一定要从身体的内部调理开始。1、血虚
血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苍白,唇爪淡白,头晕乏力,眼花心悸,失眠多梦,大便干燥,妇女经水愆期、量少色淡、舌质淡、苔滑少津,脉细弱等:进补宜采用补血、养血、生血之法,补血的药物可选用当归、阿胶、熟地、桑椹子等。补血虚食品:乌骨鸡、黑芝麻、胡桃肉、龙眼肉、鸡肉、猪血、猪肝、红糖、赤豆等,可经常交替选用。
血虚忌食物品:荸荠、大蒜;
相应膳食:当归熟地乌骨鸡;怀山牛腩煲;怀菊带鱼;玫瑰怀菊露;忌食或少食:海藻、草豆蔻、荷叶、白酒、薄荷、菊花、槟榔、生萝卜等。2、气虚
气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少气懒言、全身疲倦乏力、声音低沉、动则气短、易出汗,头晕心悸、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虚热,自汗,脱肛,子宫下垂,舌淡而胖,舌边有齿痕,脉弱等,为功能减退,不一定有病,气虚者需补气,补气的药物可选用人参、黄芪、党参等。补气虚食品:牛肉、鸡肉、猪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枣、鲫鱼、鲤鱼、鹌鹑、黄鳝、虾、蘑菇等。可经常交替选服。
气虚忌食物品:山楂、佛手柑、槟榔、大蒜、苤蓝、萝卜缨、芫荽(香菜)、芜菁(大头菜)、胡椒、荜拨、中指、紫苏叶、薄荷、荷叶;忌食或少食:荞麦、柚子、柑、金橘、金橘饼、橙子、荸荠、生萝卜、地骷髅、芥菜、薤白、君达菜、砂仁、菊花、茶叶及烟酒。
四气陷
气陷证是指气虚无力升举而反致下陷的证候,常由气虚证进一步发展而来,或者劳动用力过猛,过久损伤某一脏气所致。主要临床表现:气虚证加上下陷证。即头晕眼花,少气倦怠,久泄久痢,腹部有坠胀感,脱肛或子宫脱垂等。舌淡苔白,脉弱。久泻久痢,腹部有坠胀感,或便意频频,或脱肛,子宫脱垂,肾、胃下垂,伴见头晕目眩,少气懒言,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脉弱。
病机分析:本证以内脏下垂为审证关键。本证多由气虚证进一步发展而来,故见头晕眼花,少气倦怠;脾气不升,清阳下陷,则久泄久痢;正气不足,升举无力,则导致内脏下垂,临床常见脱肛,子宫脱垂等症;舌淡苔白,脉弱皆为气虚之象。
[机制分析]本证以气虚为病理基础,所以有头晕眩,少气乏力等气虚特点。由于气虚无力升举,反陷于下,故有久泻久痢,腹部坠胀,或脱肛,子宫脱垂等气陷的特征。所谓“气陷”,是指气虚无力升举,清阳之气不升而反下陷,内脏位置不能维固而下垂所表现的虚弱证候。气陷一般是气虚的发展,或为气虚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以头晕眼花,耳鸣,疲乏,气短,自觉气下坠感,或内脏位置下垂,或有脱肛、阴挺等为常见证候。气陷一般是指中焦脾虚气陷,故临床往往称中气下陷证或脾虚气陷证。①本证以气虚无力升举而致下行太过为主要病机。
②以内脏下垂、久泻久痢与气虚之象并见为辨证依据。
气陷
由脾气虚进一步发展,或久泄久痢,或劳累太过,或妇女孕产过多,产后失于调护等原因损伤脾气所造成。
脾气主升,能升发清阳,举托内脏。脾气虚衰,升举无力,内脏失于举托,故脘腹重坠作胀,食后更甚。中气下陷,故便意频数,肛门重坠,或久泄不止,甚或脱肛,或子宫下垂。脾主散精,精微不能正常输布,清浊不分,反注膀胱,故小便浑浊如米泔。清阳不升,头目失养,故头晕目眩。脾气虚弱,健运失职,故食少,便溏;化源亏乏,机能活动衰退,故见气短乏力,倦怠懒言,面白无华,舌淡白,脉缓弱。本证以体弱气坠,内脏下垂等症
③有气虚证的一般症状,如头晕目眩、少气懒言、身倦乏力、舌淡苔白、脉弱无力等。
④有久泻久痢、腹部坠胀、便意频频、内脏下垂等气机陷下定性症状。本证常见于对泄泻、胃脘痛、脱肛、子宫脱垂、上眼睑下垂、胃下垂、肾下垂、崩漏、腰痛等病的辨证。应与气脱证、气虚证、脾气下陷证等相鉴别。
由脾气虚进一步发展,或久泄久痢,或劳累太过,或妇女孕产过多,产后失于调护等原因损伤脾气所造成。
脾气主升,能升发清阳,举托内脏。脾气虚衰,升举无力,内脏失于举托,故脘腹重坠作胀,食后更甚。中气下陷,故便意频数,肛门重坠,或久泄不止,甚或脱肛,或子宫下垂。脾主散精,精微不能正常输布,清浊不分,反注膀胱,故小便浑浊如米泔。清阳不升,头目失养,故头晕目眩。脾气虚弱,健运失职,故食少,便溏;化源亏乏,机能活动衰退,故见气短乏力,倦怠懒言,面白无华,舌淡白,脉缓弱。本证以体弱气坠,内脏下垂等症
在这里给大家推荐用于缓解气虚的中成药——补中益气丸。
补中益气丸处方:炙黄芪g,党参60g,炙甘草g,白术(炒)60g,当归60g,升麻60g,柴胡60g,陈皮60g。
地黄养血汤处方:熟地1钱2分,归身1钱,柴胡5分,茯苓1钱,白芍1钱,蔓荆8分,枣仁1钱,丹皮1钱,炙草5分,远志肉1钱2分,川芎1钱,黄耆1钱2分,升麻3分。功能主治:血虚气陷,经行发热,兼头重目暗。各家论述:是方四物、远、枣以补肝、肾二经之血,耆、苓、炙草以补气,升、柴举下陷之阳,蔓荆子引诸药上行至头面巅顶为使也。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一...———————————————————————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