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资格考试时间临近,考生都知道医师资格考试60%的考点都是基础学科考点,为了帮助大家速记考点,好医生医考小编整理中医基础理论必考点如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一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2.整体观念:人体自身的完整性:五脏为中心,主宰为心
3.辨证论治:病(感冒)、证(风寒感冒,风热感冒)、症(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紧)。
4.(1)同病异治:证候不同治法不同
(2)异病同治:证候相同治法相同
第二单元精气学说
1.精的概念来源于水气说,气的概念源于云气说。
2.精气在不断运动与变化
3.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
4.天地精气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
5.天地精气化生为人,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精气。
第三单元
阴阳学说
1.概念:核心词:对立、关联
阴阳的属性:风为阳邪易侵袭阳位,湿为阴邪易侵袭阴位。
2.相对性:可分举例(昼为阳夜为阴,上午阳中之阳,下午阳中之阴、五脏心肺为阳,肝脾肾
为阴、四季分阴阳)。
3.基本内容:对立制约(胜、镇压等有打架意思的词)、互根互用(谁也离不开谁)、相互转
化举例(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重阳必阴,重阴必阳,条件:物极必反)容易考原文。特殊的:
阴平阳秘为对立制约,阴阳离决为互根互用。
4.疾病诊断:浮数大洪滑为阳,沉迟小细涩为阴。
5.指导养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6.确定治疗原则,调整阴阳为总则。2
7.阴偏胜:实寒(寒者热之)
阳偏胜:实热(热者寒之)
治则;损其有余或实则泻之。
8.阴偏衰:阴虚(虚热)—补阴=壮水=阳病治阴(治啥啥虚)-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阳偏衰:阳虚(虚寒)--补阳=益火=阴病治阳(治啥啥虚)-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阳中求阴(求啥啥虚);阴中求阳(求啥啥虚)。治则:补其不足或虚则补之。
9.五味中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第四单元五行学说
1.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木:生长土:生化)
2.背诵五行归类表(五体,五华,五液,五志等为重点记忆部分)
3.五行的关系
(1)正常:相生(火为木之子或木之子为火)、相克(木之所胜为土,木之所不胜为金)
(2)异常:母病及子(肝病传心)、子病及母(肝病传肾)、相乘(肝病及脾)、相侮或(脾
病及肝)
4.治则:
(1)相生: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2)相克:抑强,扶弱
5.治法:相生的五行相连,反之相克
特殊:益火补土中的火为肾火。
第五单元藏象学说
五脏藏精气-满,五脏为阴。六腑传化物-实,六腑为阳。奇恒之腑长得像六腑,功能像五脏。
第六单元五脏
1.心
(1)生理功能:主血脉,心藏神。生理特性:心为阳脏而主通明。
(2)心主血脉最关键的因素是心搏如常。
(3)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4)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5)心能生血-奉心化赤心为生之本
2.肺
(1)肺主一身之气的运行体现在--调畅气机,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体现在--生成宗气
(2)生理功能:主气{一身之气(宗气=水谷之气+清气)和呼吸之气};主行水(人的
水液代谢与肺脾肾相关)=通调水道(水之上源为肺,下源为肾);肺朝百脉,主治节。生理
特性:肺为华盖,娇脏,肺气宣降
(3)肺为气之本,肺为气之主。3
3.脾
(1)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生气之源、生血之源。脾为孤脏。
(2)生理功能:脾主运化;脾主统血。生理特性:脾主升(升输精气、升提脏器);
脾喜燥而恶湿。
4.肝
(1)生理功能主疏泄=调节气机(最密切的两脏:肺与肝);主藏血。生理特性:肝为
刚脏;肝主升发。
(2)防止出血的脏:脾和肝(贮藏血液,调节血量,防止出血)
5.肾
(1)肾精-生长发育和生殖
(2)天癸:肾中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化生为天癸(男女都有)。
(3)脏腑阴阳之本为肾
生理功能肾藏精;肾主水;肾主纳气。生理特性:肾主蛰守,肾气上升。
(肺主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液,肾主水。肾在调节水液中起主导地位)。
6.命门1.《灵枢》—眼睛2.《难经》指右肾
7.五脏之间的关系:
(1)心与肝:与人的精神异常密切相关;血虚常见心、肝。
(2)心与肾:水火既济
(3)肺与肝:气机调节密切相关
(4)肺与肾:与呼吸运动密切相关
(5)肝与肾:乙癸同源。精血同源。
(6)脾与肾: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
第七单元六腑
1.胆
(1)生理功能主决断
(2)两重性:六腑、奇恒之腑之一
2.胃
(1)生理功能主受纳腐熟。生理特性:主通降;喜湿恶燥。
(2)胃为太仓,水谷之海;水谷气血之海(只要有水谷就是胃)
3.小肠:
(1)生理功能主受盛化物,泌别清浊(利小便以实大便-车前子),小肠主液。利小便以实大便的理论依据:泌别清浊、小肠主液(选最佳答案,首选小肠主液)
4.大肠:大肠主津,小肠主液(大小津液)
5.膀胱:汇聚水液
6.三焦:
(1)元气和津液运行的通道。
(2)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3)孤府:三焦孤脏:脾
(4)生理功能:通行诸气,运行津液
7.脾胃之间的三种关系:纳运关系、升降关系、燥湿关系(考试中见到枢纽即为脾胃)
原文: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第八单元奇恒之腑
1.脑:元神之腑
五神分为魂神意魄志。
2.女子胞:与肝、心、脾、肾关系密切(五脏没有肺),与冲任二脉关系密切(冲为血海,任
主胞胎)
第九单元精、气、血、津液
1.气=先天之精气+后天之精气(水谷之精气)+清气
所以,与气的生成有关的是肺(生气之主)、脾(生气之源)、肾(生气之根)
2.气的功能;推动(生长发育)与调控作用;温煦(怕冷)与凉润作用;防御(爱感冒)作用;
固摄作用;中介作用
3.元气=先天之精气+后天之精气(水谷之精气),元气根于肾,以三焦为通路。
宗气=后天之精气(水谷之精气)+清气,影响宗气的生成(脾肺);宗气盛衰影响(心肺)
功能。水谷精微升肺,生成宗气汇聚胸中。灌注心肺。
营气:水谷精微中的精华部分
营行脉中
卫气:水谷精微中的剽疾滑利部分
卫行脉外
4.血:
(1)血的生成与心、脾、肺、肾有关(五脏没有肝)
(2)血的运行与心、脾、肺、肝有关(五脏没有肾)
5.津液:津稀而液稠
(1)津分布于皮肤、肌肉、孔窍和血脉中。反之则液的分布。
(2)与津液的生成最密切的是:脾、胃、大肠、小肠
(3)与人体水液输布关系密切的是:肺、脾、肾、肝和三焦
(4)与人体水液代谢关系密切的是:肺、脾、肾5
6.气血关系:
(1)气为血之帅:气能生血(补阳还五)、气能行血(当归补血)、气能摄血(独参汤)。
(2)血为气之母:血能养气、血能载气(气随血脱的原理)
7.气与津液的关系:津能载气(吐下之余,定无完气)
8.津液与血液的关系:亡血者无汗,亡汗者无血(精血同源)
篇幅有限,完整中医医师考试考点汇总资料欢迎私信免费获取!
中医医师考试口诀大全部分展示如下:
由于中医医考口诀大全资料私信小编免费获取!
以上"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必考点(含助理医师)"相关内容,由好医生医考小编搜集整理,如果您觉得对您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朋友。想获取中医技能网课、中医技能考试大纲、技能病证方备考口诀资料欢迎私信小编免费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