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肾下垂检查
肾下垂症状
肾下垂特点
肾下垂饮食
肾下垂图片
肾下垂鉴别

胡希恕讲伤寒论17

胡希恕讲伤寒论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二00八年六月

第条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之。若其人在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枝加白术汤主之。

风湿也为在表之证,此病开始也类似伤寒无汗,到八九日的时候,风湿相搏的证侯才明显发作,所谓风湿,是病人平时多湿,感冒风湿,两者相合就得风湿证,即风湿关节炎,此不象太阳伤寒那样疼,此疼的相当的重,故说身体疼烦,疼且烦,以至于不能自转侧,一动就疼。一般急性风湿关节炎是这样的。不呕,说明里面无停饮,不渴,说明里无热即是无少阳及阳明证,这里说明伤寒八九日没有传入少阳病,也没传里。脉浮虚而涩,虽浮,但按之无力,谓之虚,应手有力谓之实,涩,是与滑相对的,脉内血行不流利为涩,如果上下流动滑利为滑,涩主血少,又虚,血又少,故虽是有证,但陷于阴虚证(此阴虚证是为虚证与阴证),所以不只用桂枝汤,而用桂枝附子汤,就是前面讲的桂枝芍药汤加附子。附子这个药已讲过,起亢奋作用,凡机能陈衰即可用此药恢复机能,其次附子是温热药,去寒湿,《本经》说:治结痹,治风湿拘挛,不得曲伸。所以治风湿痛,不用附子的机会少,当然阳性证不用它,阴性证必用。此方桂枝附子都加重。桂枝可通利关节,表证身疼痛都有桂枝的作用。关节疼呢,当然以桂枝汤为主,由于阴虚去寒性的芍药,加附子治关节疼。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如果此人因小便不利丧失津液,脉浮虚,血虚津液也虚,大便应硬,这个为实证。此书小便自利,就小便频数,由于小便频数而造成大便硬,这不能发汗,不能用桂枝汤,所以用上方去桂加白术汤主之。津液虚为什么加白术利尿呢?白术现在用苍术,古人不分,术与茯苓这类药,既可治小便不利,也可治小便利,频数,小便自利也治,尤其老年人,如果膀胱失收,小便频数,可用附子配苓术这类药,如真武汤等有效,金匮肾气丸等,由于机能陈衰,膀胱括约肌松弛,致尿频。因小便多而致大便,这时不能发汗。在金匮有唯小便数,大便泻皆不可发汗。以发汗最丧失人的津液。小便数津液亡失致大便硬,非治小便不可,用附子术使小便恢复正常,使小便不自利,大便也不硬了。同时附子术二味配合可治湿解痹的,桂枝附子是桂枝、附子、生姜、大枣、甘草五味药。本来有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枸,现又另立方名,是分量不一样,桂枝四两,附子三枚,由于治痹痛,桂枝附子需重用。附子在此就除湿解痹解疼,桂枝去桂加白术汤,即上方把桂枝去了,其它都一样,另加白术四两。看看方后,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初一服其人身如痹半日许复服之,三服都尽,一日把三付药都吃了,古人一回煮三付药,其人如冒状,即感觉头沉,勿怪,即不要怕,是以附子术并走皮内助水气未得出,故使然。这由于附子术二药并走皮内,助水气,而水气没出,攻冲头脑,感觉头冒。水气一除就没有此情形了,法当加桂四两,依法应加桂,因风湿在表,此本一方二法,此去桂是根据病情不同了,这是一个方子,二个方法,以大便硬小便自利,去桂也。桂枝不但发汗也治小便不利,治气上冲。利小便的药都有桂枝,没桂以的很少,如五苓散、苓桂术甘汤、苓桂姜甘汤很多,桂枝治气上冲,凡气上冲,都诱导小便向上,不下行。所以用桂枝使小便往下走。所以桂枝必去,又因桂枝解表发汗,所以必去。此时主要的一方面去湿解痹,一方面治小便自利而恢复大便硬。白术不但利小便,还能治小便不利,如用酸枣仁也治失,也治多眠。有人说生枣仁治多眠,熟枣仁治失眠,其实不是那事,我用生枣仁也治失眠,也治多眠,只是病人因为虚而造成的用之皆可。术与苓也是一样的,看你如何配伍,如配桂枝则利尿,配附子也利尿,但机能的陈衰,也影响到小便自利,故亦治小便利,如肾气丸在金匮里面就有,所以女人有肾下垂使输尿管扭转或拆叠,尿入膀胱受障碍,可致小便不利,用八味肾气丸可以治就是附子的作用,能恢复肌张力,使下垂的脏器恢复正常的位置上来,所以输尿管正常,小便必利。所以中医辨证必须辨寒热虚实,真正虚证的小便不利,用它行,否则有害无益。所以不能说拿哪个方治小便不利,哪个治自利等,要辨虚实,与脉与证皆有关。在此脉浮虚而数,他是一个阴证的虚证。我在用此方的时候有变化,桂枝汤治这种病是非常好的,我就把这二个方混合用,就是用整个桂枝汤就是。不是这样的虚衰,桂枝汤整个用是可以的,然后加附术。这个治一般的关节炎相当好使,我经常这样用,就是桂枝汤原方加附子苍术,这里说其人如冒状,这这个附子这个药有个反应,要大量用就有眩冒的,不断冒而且晕,甚至象喝醉酒样,还想吐,这都是过量了,我们用此药开始不要大量用,逐渐加量没事的,开始用三四钱、四五钱都没问题的。附子中毒得用到几两,大概七两,可药死人。少用没关系的。桂枝也可以加量,疼的厉害,也可给四两。这个在风湿、类风湿都有用的机会,以至于骨刺类的病,即骨质增生,脊椎,颈椎等,但如果是偏侧痛,尤其骨质增生的有压迫神经,不是整个疼,哪一方着重,哪一方就疼的厉害,这时要加大黄,后来要学的大黄附子泻心汤治疗一侧痛。古人通过临床所下的结论,每每都有效。大概骨质增生这类病,都是一侧痛的多,加大黄不要太多,一般六克即可,最多加十克。这个很好使。骨刺我也治多了。就用桂枝汤加术附加大黄。当然痹也不只是这个方子,但以这为多。有一次开会用桂枝汤加术附做一个定方治关节痛,很有效。

第条

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这个比上面那个痛还厉害,骨节疼烦,掣痛,是一种牵引痛,疼的厉害,且不能曲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自汗出,短气里边有停饮,里有停饮压迫胃就短气,这是金匮说的,心下有停水,厉害了心悸,微者短气,短气都是胃有水,小便不利,胃?就有小便不利,水不下行。此不但外面有湿,里面也有停饮,所以非用桂枝不可,气冲的厉害,往上,故水也不往下走。恶风,不欲去衣,前者讲了虽外有热,不欲去衣,此寒在骨也。此正是阴虚证,阴证则恶寒的厉害,这些都是属少阴病类的。有表证,也有桂枝甘草,由于如此恶寒恶风,故加附子。甘草附子汤主之,就是桂枝甘草加附术,桂枝汤加附术,桂枝甘草加附术,桂枝去芍芍加附术,这些都在治关节痛进常用的疼的厉害,气冲的明显,用这个方子,桂枝甘草汤前面讲过了,也解表,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因有桂枝是要发汗的,能食,汗止,复烦者,将服五合,能食,也不出汗了,还烦,再吃五合,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为始,开始的时候用一升太重,可服六七合,逐渐增加。这个方子也比较常用。如果临床风湿,且气冲的厉害,小便不利,用此方比较好。以上三段都是讲的风湿类的病,古人叫风湿相搏,又有外感,同时又有湿痹,古人叫它风湿相搏证。

第条

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这段很存问题,伤寒脉浮滑,浮主表热,滑主里热,如果太阳伤寒的症状,而脉浮滑,此表里俱热,可用白虎汤。但此证侯决不是表有热,里有寒。里有寒怎么用白虎汤呢?注家说法不一,有说是表有寒,里有热,也不对,表寒也不能用石膏,且与脉也不对。寒多指邪说的,表有邪里有邪,表有邪,里有热,总而言之,这段成问题的。从方后的说明就知道了,陈忆等谨按前篇去热结在里,表里俱热者,白牙汤主之,前几段我们讲了,白虎加人参汤证,有这些话,说白虎汤证,热结在里,表里俱热,用白虎汤。为解释这一段,没说白虎加人参,其实那是白虎加人参。又云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此因脉浮滑,表有热,里有寒者,必表里自差矣,这是林忆他们的按语。他说这一定是表寒里热,是表里二字弄反了。应该表有寒,里有热。又阳明一证云,在阳明篇有这么一条:伤寒脉浮迟,表热里寒,四逆汤主之。如果是表有热里有寒,决不能用石膏,用白虎,应用四逆汤。由此证明,这绝不是表有热里有寒。……他说的这个千金翼说,白通汤主之,认为林忆说的不对,此条与阳明病那节,交互有错误,说白通汤那个脉应该浮迟,浮为在里,迟为里寒,说是表热里寒是对的。那个用四逆汤不如用白通汤。可能是白通汤,白通那个药,是干姜、附子、葱门,葱门配合干姜附子,前者解表后二者温里,既治表邪又治里寒,四逆汤只温里不解表。此段脉浮滑,滑定是白虎汤脉,但证没明白。后面有“千金无是语,以为玉函经之误”,林忆举这个说是千金翼,是这样说的,不对,在玉函经是这样的,玉函经是这样说的,他说这段应是白通汤,看看64条的注解,玉函经此条云:伤寒脉浮滑,而表热里寒者,白通汤主这,旧云白通汤,翼云白虎者恐非。翼去是王叔和的注。玉函经这条说脉浮滑,表热里寒者应该用白通汤主之,但是这也是错的,白通汤脉不应该浮滑,应该是迟了,白通汤脉浮滑呢,又不应有表热里寒,证不对,所以这个是前后串,四逆汤那条就是后面讲阳明篇,应该是白通汤,那人是脉浮迟,表热里寒者的白通汤主之,这条条脉浮滑,应为表里具热,把这一段互相穿插错误了,把这二段弄串了,弄得白虎汤与白通汤,二个都不对。白虎汤那个表热里寒是不对的,白通汤是四逆汤那个不对的,甚至在白通汤,我们在少阴病将讲,少阴病下利与白通汤那节也错了。

这一段要这样体会,表里俱热,所以脉浮而滑,浮为表热,滑是里热,白虎汤不渴,这段也没说渴,渴就加人参。

第条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这个脉结代脉不一定要用炙甘草汤,但是心动悸,血不足以养心,则心动悸真正的由于虚,现在由于阴虚了,可以用炙甘草汤。有些结代脉,如前面的抵当汤,脉沉结,沉脉中见结,沉脉有时停下下。所以实证里头有很多是瘀血证,反倒用下剂,可是实证没有心动悸,如果心动悸相当厉害,动悸是惊恐的意思,玉函经是“惊悸”,这时炙甘草汤是有作用的。

此方是桂枝汤去芍药,里面有桂枝生姜大枣甘草,另加些滋阴药啊胶、麦冬、麻仁、地黄。同时加人参健胃。所以生血生津液,胃要是坏了是不行的。而且方名也给我们个启示,生地用1斤,麦冬半升都是大量,不说生地麦冬汤而说炙甘草汤,炙草不过四两,为什么?甘能养脾,古人认为是甘药都是健胃的,这里滋阴药皆为甘药,尤其麦冬,麦冬汤解释有健胃作用,这方主药是健其胃气为本的,尤其阴分太虚了,当然也给滋阴药,桂枝外调营卫,此方主要内滋阴津液,然后健其胃气,这是一种治血虚,脉结代的正法,不健胃是不行的。所以遇到血虚津液虚,大滋阴把胃弄坏了,是恢复不了的。后又称复脉汤是错的。真正脉要是绝,那只能用通脉四逆汤,此方复不了脉。这都是千金搞的。此方是治结代,出现间歇,复间歇可以,不是没有了。真正到了心脏衰了,此方寒性药用不得。后面讲的通脉四逆汤就是,那只能救胃,所谓救胃扶阳,胃气保住一分,人生命可挽回一分,如果胃气全完了,人就好不了,故那必配四肢厥冷,血液达不到四末,基础在胃,胃为水谷之海。胃一点消化作用也没有,到那时吃这药不行,一点寒性药也不能用。

第条

脉按之来缓,而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又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曰结阴也;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名曰代阴也。得此脉者,必难治。

脉按之来缓而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这里解释结脉,结阴,代阴,这几种脉。结是脉来之缓,缓不是慢,不是迟。迟而一止谓之结,故而一止谓之促,是错了。脉按之没力量为缓,即是太阳中风之脉,弱,脉绷的不那么紧,脉道弛张,为缓脉,时一止复来,有时一止,马上又来,为结。结脉,结者,绳子有结,虽有疙瘩,但前后有联系,疙瘩过去还是绳子,结脉问题的,正常人也可以有的,不管快慢,数中一止也叫结。又脉来动而中止,脉来不是缓而是摇动,即动脉,跳动而摇摆,为动脉,脉来不平静,而中止,不是时一止而复来,而是终止了,中间没有了,然后更来,但小数,脉细小而快,这个脉是最坏的,是极不整的脉,一摸脉有跳动的怀表,然后没了,再来非常小,且疾数无度,中有还者反动,也不是整个是终止也有时停一下也来,但来了,还是动,还是摇摇摆摆的,一阵快一阵慢,或一时摇摆,一时不摇摆,这个坏的很,所以说名曰结阴,这个在一般的脉书里面不提的。是最虚了。脉来动而中止,同前面一样没了,不能自还,因而复动,比较长的时间,脉又动,名曰代阴,就这个脉没了,而另外一种脉代替它来了,叫代阴。也是极不好的脉。现在临床上,时一止而来为结,中止良久再来叫代,如果脉来的快慢不均,脉身跳动不已,这是怪脉,此为结阴或代阴之类的脉。结脉比较轻,代脉比较重。(47:48)……

那么到这呀,我们把太阳篇就讲完了

黑芝麻最大的功效竟然不是乌发,而是。。。每天一把效果惊人

这种茶调理人体脾肾湿寒长痘手脚凉痛经有奇效

小手掌就可以治大痛的元火掌灸

==========END==========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

本号菜单中,有完整的入门系列,视频系列.欢迎大家学习.

学习古中医,伤寒论经方传承

对经方有兴趣者,可加QQ群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

赞赏

长按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信息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xiachuia.com/sxczz/1160.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