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之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为今年阳历的7月22日,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节气特点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是我国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全国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许多地区的气温达35度以上。古书中说“大者,乃炎热之极也。”暑热程度从小到大,大暑之后便是立秋,正好符合了物极必反规律,由此可见大暑的炎热程度。
节气养生
预防暑湿
三伏正值古称长夏季节,此时降雨不断,水分上腾,潮湿充斥,空气湿度之大乃全年之最。湿易伤脾,且易与暑热相兼为患。外湿入内,使水湿困脾,容易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而暑湿对脾非常不利,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食用祛暑健脾的食物或经常泡脚祛湿为宜。
饮食清淡多喝温水
大暑时节,饮食要以清淡为主,忌辛辣刺激油腻生冷的食物,不宜进补,大暑天气炎热闷湿,很多人为解渴就猛喝水,一次性喝过多的水却会增加心脏负担,使血液浓度快速下降,甚至出现心慌、气短、出虚汗等现象,所以渴了要先少量喝水,缓一会儿再喝,最好是喝温开水,不要喝冰镇冷饮,对肠胃不好,也会把湿邪带入体内。
大暑天需扶阳固本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就指出阴阳四时是万物盛衰存亡的原本,身体的健康受阴阳调和的影响,根据“天人相应”的原则,生活在自然界中的人们必须顺应自然界四时阴阳的变化,可通过艾灸及时调整自身阴阳以保证阴阳平衡,才能保证机体与外界和谐共处,从而才能达到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目的。
节气调理
大暑,冬病夏治的好时机,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
艾灸穴位推荐
脾俞穴
主调病症1.消化系统疾病:脘腹胀痛,胸胁支满,呕吐噎膈,胃溃疡,胃炎,胃下垂,胃痉挛,胃扩张,胃出血,神经性呕吐,消化不良,肠炎,痢疾,肝炎;
2.其它:贫血,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肝脾肿大,慢性出血性疾病,肾下垂,月经不调,糖尿病,肾炎,小儿夜盲,荨麻疹等。
肾俞穴
主调病症遗精,阳萎,遗尿,溺血,泄泻,头昏,目眩,耳鸣,耳聋,虚喘,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水肿,腰痛,及肾炎,肾盂肾炎,支气管哮喘,坐骨神经痛,神经衰弱等。
膻中穴
主调病症咳嗽,咯唾脓血,胸痹心痛,心悸,心绞痛,心烦,产妇少乳,噎嗝,腹部疼痛,支气管哮喘,呼吸困难,过胖,过瘦,呃逆,乳腺炎等。
中脘穴
主调病症胃痛,腹痛,腹胀,呕逆,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下坚痛,喘息不止,失眠,脏躁,癫痫,尸厥,胃炎,胃溃疡,胃扩张,子宫脱垂,荨麻疹,食物中毒,疳疾,黄疸,水肿。
关元穴
主调病症中风脱症,肾虚气喘,遗精,阳萎,疝气,早泄,白浊,遗尿,淋浊,尿频,尿闭,尿血,尿潴留,尿道炎,盆腔炎,黄白带下,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崩漏,腹痛,泄泻,痢疾,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神经衰弱,晕厥,休克,少腹疼痛,霍乱吐泻,中风脱症,虚痨冷惫,羸瘦无力,眩晕,下消,肠炎,肠粘连,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失眠症,手脚冰冷,荨麻疹等。
内关穴
主调病症晕车,头痛,眼睛充血,上腹痛,月经痛,腹泻,心痛,惊悸,胃痛,呕吐,呃逆,健忘,失眠,胸胁痛,癫狂,痫症,疟疾,肘臂疼痛,休克,心绞痛,心律不齐,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癔病,无脉症等。
阴陵泉
主调病症1.腹胀、腹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等脾不运化水湿病证。
2.遗精,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膝胫酸痛等。
足三里
主调病症胃痛,恶心,呕吐,呃逆,噎膈,纳呆,消化不良,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肠痈,乳痈,目疾,喉痹,头痛,失眠,眩晕,心悸,怔忡,气喘,虚劳,黄疸,水肿,癫痫,下肢痹痛,瘫痪或麻痹,脚气,急、慢性胃肠炎,溃疡病,胰腺炎,胆囊炎,阑尾炎,高血压,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等。
本文来源:广州福海平台
要问艾灸哪家强,保定就找修龄堂。我们有专业的技师、定制的艾灸条、娴熟的技术、温暖的环境、贴心的服务,保管让你满意。当然了,还有优惠的价格哦。
艾灸对身体大有裨益!中医理疗,我们是认真的!
修龄堂,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修龄堂服务
-
(王经理)(李经理)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