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肾下垂检查
肾下垂症状
肾下垂特点
肾下垂饮食
肾下垂图片
肾下垂鉴别

临证本草柴胡

柴胡

柴 胡 Cháihú(《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chinense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scorzonerifoliumWilld.的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和“南柴胡”。北柴胡主产于河北、河南、辽宁;南柴胡主产于湖北、江苏、四川。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切段。本品气微香,味微苦。以外表皮黑褐、切面黄白色者为佳。生用或醋炙用。

辛、苦,微寒。归肝、胆、肺经。

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1.感冒发热,寒热往来

本品辛散苦泄,微寒退热,善于祛邪解表退热和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对于感冒发热,无论风热、风寒表证,皆可使用。治疗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常与防风、生姜等药配伍,如正柴胡饮(《景岳全书》)。若外感风寒,寒邪入里化热,恶寒渐轻,身热增盛者,柴胡多与葛根、黄芩、石膏等同用,以解表清里,如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治疗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等症,可与菊花、薄荷、升麻等辛凉解表药同用。现代用柴胡制成的单味或复方注射液,对于外感发热,有较好的解表退热作用。若伤寒邪在少阳,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本品用之最宜,为治少阳证之要药,常与黄芩同用,以清半表半里之热,共收和解少阳之功,如小柴胡汤(《伤寒论》)。

.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

本品辛行苦泄,性善条达肝气,疏肝解郁。治疗肝失疏泄,气机郁阻所致的胸胁或少腹胀痛、情志抑郁、妇女月经失调、痛经等症,常与香附、川芎、白芍等同用,如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若肝郁血虚,脾失健运,妇女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胁肋作痛,神疲食少,脉弦而虚者,常配伍当归、白芍、白术等,如逍遥散(《和剂局方》)。

3.气虚下陷,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久泻脱肛

本品能升举脾胃清阳之气,可用治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所致的脘腹重坠作胀,食少倦怠,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肾下垂等脏器脱垂,常与人参、黄芪、升麻等同用,以补气升阳,如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此外,本品还可退热截疟,又为治疗疟疾寒热的常用药,常与黄芩、常山、草果等同用。

煎服,3~10g。疏散退热宜生用;疏肝解郁宜醋炙,升举阳气可生用或酒炙。

柴胡其性升散,古人有“柴胡劫肝阴”之说,阴虚阳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大叶柴胡BupleurumlongiradiatumTurcz.的干燥根茎,表面密生环节,有毒,不可当柴胡用。

叶熙春经验:仲景治伤寒,柴胡为和解少阳之主剂。叶老对湿温蕴滞膜原三焦,也以柴胡为运枢达腠之要药。或成柴葛连前煎加减,或合蒿梗、夏枯草、佩兰等和解宣化之品,常取得理想疗效。温病学派如叶氏等治湿温、伏暑,力忌柴葛。近代医家陈存仁、秦伯末等对应用柴胡治疗湿热症则又有所发展。如陈存仁《湿温伤寒手册》指出:“清代医家忌麻、桂、姜、辛甚是,忌柴葛则非。”认为“时方家对湿温不主张用柴胡,但在寒热起伏时期及缠绵时期,则不失为疏解的主药”。秦伯未也说:“柴胡一药在湿温伤寒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收有良好的效果。”叶老治湿温,善用柴胡,也可谓是这种发展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叶熙春专辑》)

张琪经验:透邪法是张老临床治疗发热最常用的基本方法,透邪的关键是柴胡的使用。世人多有“柴胡性燥劫阴”之说,因此在治疗热病时常避之不用。而张老治疗发热时,使用次数最多者莫如柴胡。张老认为柴胡具有疏解肝胆、畅利三焦的作用,为利枢机之剂。

张老认为柴胡虽疏解邪气,能开气分之结,但不能清气分之热,故伍黄芩协之以清热,热甚者加用生石膏。张老使用以柴胡为主药的小柴胡汤加减化裁治疗发热,凡临床表现发热恶寒,苔白脉浮数,恶心欲吐者,皆可用之,不必局限于往来寒热者。张老重用柴胡,剂量一般皆在0g以上,通过大量病例观察,不仅未见劫阴助热之弊,且屡用屡效,足见柴胡为退热之良药。(《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张琪》)

唐学游经验:对柴胡窃肝阴一说,历代医家争论颇多,现教科书及近贤多倾向这一观点。查阅中药学教材,提及阴亏津少、肝阳上亢不宜使用。岳美中氏云:“不知柴胡为解郁疏肝专用之材,若忽置不用,是治肝病药法中之一大损失。然在使用柴胡时亦宜注意它的适应范围,无论外感或内伤病,若舌无苔或绛或干,或淡红嫩红,脉细数或沉数,均属肝阴不足,当然不宜滥投柴胡。只允许在舌苔白润,脉弦或濡,并有柴胡证,方可应用。”[肝病用药法.新医药资料,(4):7]

笔者认为柴胡无窃阴的副作用,理由如下:近几年来,治疗慢性胃炎喜用柴胡疏肝散加减临床疗效令人满意。在辨证过程中,主方不变,加减则根据气滞、食积、寒湿、瘀阻、火郁或脾胃气虚、中阳不足、胃阴亏损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以3个月为1疗程,许多患者虽服完二三个疗程或更长时间,却未出现肝阴亏耗之症。胃阴亏损或火郁胃热患者用柴胡疏肝散减炙草、川芎、香附,加川楝子、黄精、沙参、枸杞子或少量泄热清火等药物,一可治疗本证,二可避香燥耗气伤阴之嫌。临床可见慢性胃炎治疗后胀满疼痛感减轻,食欲增进,精神明显好转。原有眩晕乏力、耳鸣耳聋、舌红少津、脉细数等肝阴不足等症,随胃炎的症状改善而才相应消失或减轻。胆囊炎、胆结石患者用柴胡疏肝散加清热利湿、利胆排石方,虽然服药时间较久,亦未出现窃阴之弊。特别是本病患者病程较长,虚实夹杂,伤阴证多有存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使症状缓解,伤阴证同样得到改善。所以通过临床实践证明,柴胡无窃阴的副作用。[唐学游.“柴胡窃肝阴”质疑.吉林中医药,(1):47]顾兆农经验:传统的观点认为肝主疏泄主要参与情志郁结条达过程,与其他脏腑功能的关系却较少见人提及,顾兆农主任医师则对肝主疏泄的理解又深一等。具体表现在柴胡一药的应用上。①用治消化不良:长期消化不良,用健脾运土之剂久不奏效,伴见面色晦暗,舌苔厚腻,大便不爽者若方中加入柴胡6~10g,则可显著改善症状,缩短疗程。进一步证实了脾主运化水湿、谷物对肝主疏泄的依赖性。②用治肝硬化腹水和尿毒症后期:两者均为脏器病损后期,全身衰竭。表现三焦气化失司,水道不通。在补肝肾活血利水的基础方中,加柴胡10~15g,有助于通利三焦,开发水道,使危重见症得以一缓。可见决渎之官职权的正常行使离不开肝主疏泄。③用治肠梗阻和阑尾炎:二者均系中医“腑气不通,不通则痛”的辨证范畴。临床多投“大承气汤”“大黄牡丹皮汤等”加减,亦或有效,亦或药效平平。然顾老治疗其患常1剂药后大恙去半,剂药后病症全除,其关键一招亦是在众多的理气活血通腑药中入柴胡15g。因此可以说明腑气的条达与肝主疏泄有一定关系。④用治闭经:有一中年妇女,无原因闭经3个月,多处求治,投方均不离活血化瘀,均不见效。求至顾老处,顾老只在活血药中加入柴胡15g,进药剂后,经血便缓缓而下。可见冲任对胞宫的调节作用亦与肝主疏泄之功能正常有关。[李丽.顾兆农老中医妙用柴胡.山西中医,(1):13]

王恩梅经验:心动过缓属中医学的胸痹范围,即痹遏胸阳、阻滞心脉,故治疗时多采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振通心阳,处以柴胡合丹参饮化裁,因此,柴胡是治疗心动过缓的要药。如治于某,女,50岁。患心动过缓7~8年,病情时轻时重,发病时,患者胸闷气急,心率在55次/分左右。近几天来,与人发生口角,病情加重前来就诊,症见嗳气叹息,自感稍有活动即胸闷,两胁胀痛牵引至背,行走稍有受限。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舌淡红、苔黄腻,脉沉细弦。诊断:胸痹。证属:肝气不疏,气血郁滞,阻滞心脉,心阳不振。治以疏肝解郁,活血化瘀,以通心阳。方选柴胡合丹参饮加减。药用:柴胡18g,枳实10g,黄芪4g,当归1g,郁金0g,丹参4g,川芎1g,陈皮10g,炙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患者服用10剂后,胸闷、心悸基本消除。舌暗苔白、脉弦细,效不更方。又服10剂,患者自觉症状基本消失,心电图复查:窦性心率,65次/分。又服10剂,以巩固疗效。

临证中,笔者体会到,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加用柴胡治疗心动过缓可明显缩短疗程。[王恩梅.柴胡治疗心动过缓.中医杂志,,41(11):]

刘奉五经验:柴胡一味,五擅其长 柴胡,性味苦平,入肝胆二经,功能和解退热,舒肝解郁,升举阳气。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但是有的人惧其“升散”之弊,弃而不用,或过于慎重,想用又不敢用。关键在于如何掌握好适应证和用量。由于其味辛性平,能够升发疏散,枢转少阳之机,祛邪外出,故能和解退热。由于它能升发阳气,条达气机,故能舒肝解郁,疏气调经,且有间接益气之效,和表透达,流通经络气血,和调津液,无汗能发,有汗能敛。由于它能开发疏调,不但升阳益胃,助运举中且能升散中焦湿阻,化湿而为津液,故能止带。柴胡本为气分药,入气分能疏气解郁,以气治血,即通过调气而治血分病。因其又入足厥阴肝经,肝为血脏,故又能入血分,行血中之气。由于配伍不同,不但能祛散血中之寒,又能推动血中之郁热,使之透达外解。

关于柴胡的用量:若用于祛邪解热,9~1g即可。若用于解郁开阳,3~5g而已,旨在取其药性,引药入经。若用量过大,未必适当。(《中医当代妇科八大家》)王大经经验:小柴胡汤中的柴胡能清热,其实柴胡是一味疏调气机的要药。四逆散、逍遥散是小柴胡汤的变方,均使用柴胡。有人说柴胡疏肝气,我看它可以通调一身气机。感冒咳嗽可以用它,有人怕它“升”,不利治咳。我意柴胡主升清,清升则浊降,还是调理气机。治疗泌尿系统感染,见症发热、尿频、尿急、尿不畅、尿痛,属湿热下注,膀胱气化不利,一般用八正散之类。我习惯用小柴胡汤加减,柴胡用到4g~30g,就是用柴胡通调气机,可使小便通畅,湿热随小便而去。慢性泌尿系感染,久而不愈者,我也使用此方。(《名老中医经验集》)

柴松岩经验:柴胡,性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胆二经,微香升散。有和解退热,舒肝解郁,升举阳气之功,用治寒热往来、疟疾、黄疸、胸胁胀痛、口苦、头痛、目赤、月经不调等症。虽柴胡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但也有人因其具“升散”之弊而弃之不用。女子多气血为患,《本草从新》用柴胡“宣畅气血,散结调经”。柴松岩老师根据柴胡具生发阳气,调达气机之用,进而可疏肝解郁,疏气调经,在临床中灵活运用,使之在不同的方剂配伍中起到不同的作用。

对于排卵期后BBT已上升者,柴老善用柴胡。柴胡升阳举陷,理气调经。柴老以为排卵后BBT升高为阳证,此时用柴胡可使下陷之阳气上升,保持BBT持续在高温相,维持黄体功能。

育龄妇女生活、工作压力较大,所患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不孕等多与情志因素有关。此时用柴胡能够顺其调达之性,发其抑遏之气,调理气机。气行血畅则经自调。

柴老有时也用柴胡为引经药。柴胡入足厥阴肝经。肝经络阴器,若感阴部抽痛不适,可用之引经为使药。

柴胡有升散之性,还可通过升腾脾胃之阳气,使之运化正常,将湿邪化为阳气,转为津液起到升散化湿之功。对于长期失血的病人,若辨为脾虚证,柴老常在使用黄芪、太子参补气的同时,佐以柴胡升阳益气,加强补气药的作用。

对幼女,柴老不主张使用柴胡,以免过早引动相火。(《名老中医经验集》)

言庚孚经验:言老善用柴胡,人称“言柴胡”。余认为,柴胡为肝经主药。小柴胡汤为少阳百病之宗方,柴胡疏肝散以疏肝气,逍遥散以解肝郁,清肝饮以清肝热,龙胆泻肝汤以泻肝火,痛泻要方以搜肝风,四逆散以理肝脾,均将柴胡列为主药防邪由表入少阳,领邪自少阳转表而出,引药入少阳之经,透达膜原之邪,更是非柴胡不可。肝脾不和,肝气犯胃,木火刑金,女子冲任不调,热入血室,柴胡也决不可少。李东垣制补中益气汤取柴胡质轻气薄而选入补气之剂,以达升阳举气之目的。东垣可说是识柴胡而又善用柴胡者,为柴胡之用,又别开生面。

柴胡的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点:柴胡能出表入里,转动枢机,散寒泻热,透达膜原,疏泄肝气,调理气血,升阳举气,引药入经。南、北柴胡可互为通用。余常谓“柴胡为医家之宝,肝家之要,选用有方,其功难得”。

柴胡用量:作升举药,作引经药给3~5g便可。其余用途,均可给10~15g。

余善用柴胡,通过几十年临证体会,本品按正常剂量使用,无论使用暂久,均无劫肝阴之弊。非但不劫肝阴,反是养阴之佐品,疗补肝阴之不足。如《医宗己任编》所出滋水清肝饮、滋肾生肝饮,均系六味地黄合柴胡加柔肝之品。主持劫肝阴之说者认为,柴胡系纯阳之品,久用阳能伐阴。余认为,决不可离开肝的特点而论肝。肝喜条达,得柴胡疏泄,气行郁解,气血畅达,肝血调顺,肝阴何以会被劫?再则,柴胡质轻味薄,并非攻伐之品,具升散之功,而不备伐阴之力。受劫肝阴之说而忌用柴胡者可放胆施用。当然,肝阴不足之体,选用柴胡时,切忌辛燥之品。柴胡虽为医家之宝,仍应根据其功用,有适应证再投药,且中病之后,也当适可而止。如无柴胡之证,恣意用柴胡试之,徒然也。(《名老中医医话》)

罗元恺经验:罗老运用柴胡经验丰富。

1.用于退热

柴胡味苦微寒,能升散解表,为清解肝、胆、三焦经邪热之药,主治往来寒热、胸胁满痛、口苦头痛等证之要药。从临床实践中来道,凡用柴胡作为退热,以邪在卫分、气分之间而未入营伤阴者(如舌质不绛、苔白或微黄而不干),才可使用。剂量宜稍重,可用15~l8g,同时宜配伍黄芩、芍药、花粉、甘草、枳实等,以助其退热之功。

.用于疏肝、解郁、调经

柴胡能平肝、胆、三焦相火及解胸胁中结气,治头痛眩晕、月经不调,这是柴胡宣散作用的效果。方剂中以逍遥散、丹栀逍遥散、四逆散等为代表方。此等方药,宜配伍芍药、当归、甘草、青皮、枳实之类。柴胡用量宜中等,—般可用6g左右为宜。

3.用于升举阳气

柴胡具有升举阳气的功能,但必须与健脾补气药同用,以发挥其辅佐之作用。故凡气虚下陷、精浊不分、洞泻寒中、脱肛、颓疝、崩漏、带下等,须予补气健脾方中,配以少量之柴胡,以佐其升举之效。此法以李东垣之补中益气汤、傅青主之完带汤为代表。分量皆不超过3g,从中药理论来说,量轻有利于升浮也。

有些人使用柴胡,不论什么病和配伍在什么方剂中,概用9~1g,这是不符合中医辨证用药原则的。(《名老中医医话》)张志远经验:小儿发热有三种情况,一系外感,二属内伤,三为停食、消化不良。凡高热多见于外感,低热乃停食的症状表现,应分别论治,不可混淆。尽管外感和停食同时发生,也要先治外感,可在方药中酌加消导药。如流行性感冒体温持续上升,投一般解表药无效,宜以小柴胡汤、银翘散加减,重点运用大青叶、蚤休、板蓝根、金银花、连翘、青蒿、藿香、黄芩、柴胡、黄连、贯众。咽痛加牛蒡子、山豆根、金果榄、锦灯笼;呕恶加半夏、苏叶;便秘加瓜蒌。其中青蒿、大青叶、金银花、柴胡、板蓝根、连翘等药物可大量给予,每味常开至15~30g,收效甚佳。但要掌握三点:①必须用北柴胡,即华北所云之大柴胡,南方野生的狭叶者能升发热邪,令人头眩耳聋,有劫阴现象,切莫量大滥投。②连翘清热,具有广谱抗菌作用,且能抑制呕吐,同黄芩、大青叶、板蓝根配合,还能减轻此三种药物对胃的刺激,以免影响食欲。③金银花要予大量,最好超过其他用药的半倍到一倍,否则效果不显。蚤休又名重楼,即七叶一枝花,为治毒蛇咬伤的重点药物,清热解毒,功能镇痛,在治疗小儿感冒的药队中,用量一般不宜超过5g;金果榄属专理咽喉之品,性味苦寒,伐生生之气,与黄连一样,病退便止,不可久服。(《张志远学术经验辑要》)朱鸿铭经验:柴胡慢性病用量过重,能劫肝阴,因本品性能生发,真阴亏损,肝阳上升之证忌用。内伤病用柴胡,常需配以当归、白芍等养阴顾液之品。曾遇一老年女患者王某,头痛如掣,面红目赤,眩晕欲仆,泛泛欲呕,肢麻震颤,言语不利,苔黄燥,脉弦劲有力,证属肝阳亢极化风,中风先兆,宜加防范。夜班接诊后,索取患者所服前医之方观看,乃大队辛温风燥之品,其中柴胡一味用量达1g。即予羚羊角汤加牡蛎、代赭石以镇肝息风,并收住院救治。患者素为肝肾阴亏,水不涵木,以致肝阳上越,再用一派刚燥之味,尤其是大量的柴胡升散劫阴,阴愈亏则更不能涵木潜阳,以致阳化风动,血随气逆。[朱鸿铭.略谈临证用药之偏.山东中医杂志,(4):4]

I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方剂学》十三五规划,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和《名老中医用药经验》

主编/贾波,主编/张栋,王志;本文编辑/刘继芳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I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xiachuia.com/sxczz/41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