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是人体元气之本,气机升降之枢纽,为营卫气血生化之源。只有谷气上升,脾气升发,元气充沛,才能运化正常,抵抗病邪侵袭。脾虚则升举无力,清阳不升,中气下陷,难以维系脏腑升举之力,出现少腹胀满重坠,便意频频之症状,日久可形成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病。补中益气丸是补脾的经典,所谓“补中”,这个“中”指的是中气下陷所致的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重症肌无力等问题。
南宋年间金元混战,兵连祸结,疾病肆虐。广大人民处于饥饿、寒冷、劳累、流离失所之中,既病而死者,为数甚多。当时的名医李东桓认为,其患病多因饮食失节、劳累过度而伤害脾胃所致,因而提出著名的“补脾胃、升清阳、泻阴火”之说,并由此创制了许多方剂,有些一直沿用至今。补中益气丸就是其中的代表。
补中益气丸最初来源于金元时期著名医学家李东垣的《脾胃论》。该方由炙黄芪、党参、炙甘草、炒白术、当归、柴胡、陈皮、升麻组成,大多属于补气药和升阳药。其功用是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脾胃虚弱、中气下陷证。症见体倦乏力、食少懒言、面色萎黄、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弱。可见于久泻、久痢、脱肛、子宫脱垂、崩漏等病症。该方药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了,由于其卓越的疗效,尤其针对脏器下垂方面的疾病,在中医临床应用上经久不衰,至今仍然是治疗脏器下垂和补中气的主要方药。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