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孙汝初考古暨历史语言通讯
国际考古学暨历史语言学学会高级研究员、理事孙汝初
世界宗教起源的考古学研究文/孙汝初内容提要人类经过几百万年进化发展,从没有理性的动物树猿走向现代文明社会,这已成为公认的常识。人类为什么会从野蛮走向文明?是什么力量促使人类抛弃弱肉强食的动物丛林法则,建立人类道德伦理理性观念的呢?这显然是一个非常重要但难以解答的学术问题。通过考古学和相关科学证据,重构古代历史可以清晣地看到:“人类是在宗教引领下,从原始氏族神权自治社会到王权替代神权的阶级社会一路走来。宗教对史前人类精神控制和文明进步所起的决定作用无法否定。”因为宗教对人类历史曾经起到长期的核心作用,对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进步产生过重大影响;因此研究宗教和追溯宗教的起源,就成为通过现代考古学和相关科学证据,重构人类古代真实历史不可或缺的一环。近现代多年来西方社会首先开展对宗教起源的探索;但是由于研究者对考古证据的掌握和个人立场的局限;无法确定什么是宗教;缺少对宗教概念统一的评判标准,从而一直蹰躇不前。以至在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原地踏步莫衷一是。
宗教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意识,动物界中人类首先脱颕而出、超越其它动物到达食物链顶端,依靠的是大脑进化走在其它动物前列。人类通过追寻食物的长途迁徙,造成适应各种生存环境的复杂思考;促使大脑不断进化发展。其标志是大脑新皮层的增长和由此导致大脑容量的不断扩大,联想和判断能力不断提髙。到了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尼安德特人时期,尼安德特人拥有的超过毫升大脑容量导致复杂思维能力形成;产生了莫斯特复合石器工具革命和狩猎能力的大幅提高。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尼安德特人复杂联想能力的发挥,尼安德特人开始在居住的洞穴中埋葬祭祀亡故的祖先,期望获得生活在另一世界中的祖先们的帮助;狩猎更多猎物获得更多食物;帮助与人类食物相关的动物、植物以及人类自身繁衍生殖兴旺;并把这种愿望用图画虔诚地描绘、凿刻在居住山洞深处的岩壁上,等等他们认为祖先神灵可能出没的地方;希望让神灵看见。从此人类宗教开始在埋葬祖先坟墓的祖先崇拜文化中誕生。并且随着人类期望值的不断増加、崇拜的神灵和祭祀形式不断发展;宗教思维和形式更加复杂起来。出现了动物、植物、食物神灵和母神崇拜。本文通过人类大脑进化进程,并以相应时代的石器工具改变进程为证据;阐述了这一进程的必然性和宗教起源必须具备的条件。
因为墓葬和葬俗是人类最早、保存内容最多的宗教形式。本文首先通过对世界文明发源地西亚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出土的室內墓葬、蹲式曲屈肢葬式和撤红色赤铁矿粉粒葬俗的介绍;以及家族祭室和由家族祭室发展而成的神庙,神庙中供奉的野牛、猛犸象等动物神灵浮雕和实物;石雕和陶制的丰产女神神像;等等现代人类能够公认的新石器时代宗教文化行为的考古学追溯,确定什么是宗教。然后以新石器时代公认的宗教为衡量标准追根溯源,与尼安德特人发明的洞穴內坟墓,曲肢葬式,撤红色赤铁矿粉粒的葬俗;在洞穴岩壁上精心雕刻的野牛形像浮雕和绘画;洞穴中出土的“维纳斯”母神雕像;进行对比研究。寻找新石器时代宗教文化行为与尼安德特人文化行为模仿继承关系的考古学证据。用考古学证据证明,新石器时代宗教文化来源于对旧石器时代尼安德特人文化行为的继承发展。并以此证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尼安德特人的文化行为,具有确凿的、现代人普遍认可的宗教性质。证明尼安德特人是人类宗教的发明者。尼安德特人的宗教文化是世界宗教起源的源头。
本文还进一步探讨尼安德特人发明宗教前后普遍出现的万物有灵自然崇拜泛神信仰;由人类试图改变不利处境的控制欲望,导致的巫术法术誕生;继而在万物有灵自然崇拜和巫师巫术基础上,产生了由人类直接参与的萨满教这一最早正式宗教形式誕生。论述了萨满教对古今宗教形成的影响。说明宗教在人类历史中曾经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人类历史和考古研究不能忽视宗教曾经的影响。以求达到正本清源、防止历史和考古学以及相关科学研究中出现的忽略宗教影响;就事论事、以偏概全,误解真实历史倾向的产生。使得根据历史学、考古学和相关科学重新构建的人类古代历史更加趋近真实。(受本人学识限制、文章所及难免疏落偏失,敬请各位前辈和读者不吝赐教,谨此致谢。)
#01概述
人类古代的文明史就是一部宗教史
提起宗教,人们常常会自然地想起高耸的尖顶教堂中肃穆的基督教唱诗的歌声、和与之相伴的悠长钟声;装饰着精美几何纹马赛克的伊斯兰教清真寺圆形大穹顶和星月标志;以及金光闪耀的东南亚佛教寺院金顶熠熠的金色光辉;情不自禁地与神圣、庄严联系起来。不管你是信徒还是无神论者,人类自古以来宗教传统潜移默化的无形力量,都会喚醒意识深处无法忘怀的神灵形像的经验想象。
既使到了人类科学技术髙度发达的今天,从全世界9年统计到的68.3亿人口中,60%近41亿宗教信徒的数量(瑞士盖洛普国际调查联盟《全球宗教信仰和无神论指数》报告)仍然会让人们感觉到宗教时刻在我们身边并没有走远。
考古发掘证据和研究表明,人类文明最早的发源地西亚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在农业革命曙光前后年的纳吐夫文化时期,人类开始走出居住了几十上百万年的洞穴来到旷野,把临时性狩猎中转营地的茅草窝棚建成了可供常年居住的棚屋。家畜驯养和采集植物根茎种子发现的植物种植农业在地中海东岸到扎格罗斯山半月形山区开始出现以后,等待收获大麦、小麦种子为粮食的农民建造了以血缘纽带连接的定居农业村落。随着食物稳定导致的人口増加,聚落、村落慢慢发展成城镇和城市。这一时期宗教始终指引着西亚文明的进程。地中海东岸从以色列通往北方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的利凡特走廊上,出现了年前后世界最早的城市耶利哥石城和土耳其科尼亚冲击平原上年前后世界最大的商业城镇恰塔尔休于。利凡特走廊沿线居民建造没有窗户,从屋顶用梯子进岀的土坯房屋。更为特别的是人们把死去亲友的尸体、或放在野外让秃鹫食尽皮肉內脏以后收拾起骨架、(叫拾骨葬或二次葬)或整体埋葬在居住房屋的地板下,并且用红色赤铁矿粉粒(也称赭石)撤在尸体戓尸骨上。人们还把祖先尸骨上的头骨取下来嵌上代用的眼珠,用红色泥土涂抹装饰后摆放在住房或祭室內供奉。
在土耳其东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上游、出现了特殊的专门祭祀神灵的世界最早的宗教神庙建筑群:哈布尔河迪亚巴克尔(Diyaberkr)阿赫马尔(Ahmar)圆形和方形用石柱支撑、地面用石灰铺饰、墙上嵌有野牛头骨的大房子,和哥贝克里(Gobekli)巨石神庙区;还有哥贝克里北面更晚的奈瓦里·酷瑞(NevaliCori)大型石柱支撑的石灰面长方型神庙建筑。根据其中稍晚的哥贝克里神庙群建造年代在年前后判断,西亚地区建造宗教神庙的历史还可以更早。宗教传统由这里的神庙群被世界公认。
人们生活离不开淡水,在扎格罗斯山半月形农业带形成以后,从利凡特走廊北上的人们先后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上游沿着两河岸边的土地向下游开拓新的田地种植大麦小麦和各种农业作物,渐渐从北方一直发展到南方靠近波斯湾的海边。农业人口寻找新土地从北向南的迁徙把他们宗教文化传统也带到了南方。因为南方气候比北方温暖,更适合农业种植经济发展,几千年以后在南方由欧贝德文化首先发展出苏美尔城市国家文明。考古发掘证据显示,两河流域世界上最早的从农业村落发展到城市、再以城市为中心发展而成的城邦国家,都是围绕宗教神庙发展而成的。城市国家大多以毎个城市的保护神的神庙为中心建设居民居住区、街道、商业交換和服务区、手工业制造区和城外农业种植和家畜放养区。人们在代表神灵和人类的中介——神的使者祭司的管理下过着自治平等的原始共产生活。生活资料和一切物资以及生产劳动都由神庙储存和分配;遇到灾荒、战争等突发事件由部落年长者组成的长老会以及公民大会决定应对策略、在民众中选派临时抗灾与战争的领导者。(这些临时领导者中的许多成功者就成为了以后的王)
在西亚南方最早的城市国家埃利都塔庙区从上往下考古发掘出的18个文化地层;继埃利都成为西亚中心城市国家年至年的乌鲁克,据史诗《吉尔伽美什》所说是英雄吉尔伽美什建造。围绕埃安那女神塔庙红庙和天神安努塔庙白庙两个中心建成的城市结构,它们都证明了这种城市国家兴起和发展的全部过程与宗教密不可分。並且这种城市国家和文化现象在西亚地区普遍存在。从南方到北方大量土丘遗址考古发掘证据,都证明西亚文明是从神权统治的氏族部落自治社会发展而来的。如果说西亚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源头,纵观世界人类文明史就可以发现、宗教在人类社会进步中所起的源头和引导作用普遍长期存在。自从人类大脑容量发展到智人阶段时,人类宗教开始在智人联想中萌芽,从此宗教一直统治着人类的精神世界。因此,人类史前史和古代史从某种意义上看就是一部人类宗教的历史。
图1、从图右下角看埃利都原来在波斯湾海岸旁,后来经过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几千年从上游带来的泥沙沉积,把埃利都东北部的波斯湾填充成了陆地和湖泊,海岸线南移,今天的巴士拉、奎利是在后来冲积平原上建造的。考古发掘从埃利都遗址下层出土的鱼骨证明埃利都是两河流域南方最早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城邦国家。(图片选自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编《伟大的世界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物出版社7年2月第一版)
图2、西亚南部最早的城邦国家埃利都从年欧贝德文化早期诞生至年前后欧贝德文化晚期衰亡存在了年。它代表了西亚新石器时代城邦国家从氏族村落、城镇、城市、城邦国家发展全过程。考古发掘发现的从上到下18个文化地层证据,可以看到埃利都整个发展过程都围绕神庙建筑发展,证明西亚人民在神权统治下生活。在欧贝德文化结束后进入苏美尔文明,从年直至年西亚尚在神权社会中发展。公元年闪族人萨尔贡经过战争统一了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由人代替神统治的阿卡德帝国,西亚从此进入君权神授王权统治时代。
左上图是埃利都土丘第一层塔庙遗址,经过多年还可看到烧砖建造的塔庙残留。右上图是复原的埃利都城邦国家全貌,在城东有一座塔庙就是第一层的塔庙原状。从塔庙上部往下挖从第6层到第8层是已经定型的地面平面神庙;(见右中图第7层神庙形制)从第9层到第11层神庙还没有定型,具有西亚地区公共祭室向神庙发展特征;(见左下图第9层神庙形制)再往下从14层到第18层是家庭祭室和公共祭室(原始神庙)阶段;第18层是建在生土层上的最早一层,发现有泥砖砖墙祭室痕迹,出土的鱼骨证明当时埃利都人以渔业为生,紧靠波斯湾海边。第17层与第18层相同有方形房屋祭室,內有20厘米髙的祭坛,南边有祭坑,内有大量灰烬,其祭室形制见右下图第16层形制。
从埃利都最底层第18层往上到第1层塔庙可以看到西亚地区神庙从家庭祭室向公共祭室、平面神庙、立体塔庙发展的全过程;和从最早的村落变成城镇、城市、城邦国家围绕神庙发展神权社会的全过程。考古出土的石瓶、石碑图案和泥板等各种证据可以证明西亚社会在王权建立前都是由神权统治的,直到萨尔贡自称君权神授。所以西亚新石器时代历史就是一部宗教史。又由于西亚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西亚的神权统治文化也影响了世界其它地区,全世界古代史中都充满了宗教意识,不研究宗教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古代历史。(图片选自杨建华著《两河流域:从农亚村落走向城邦国家》科学出版社年3月第一版和网络)
通过埃利都考古证据我们可以看到宗教在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更多事实是通过对人类宗教证据和宗教作用的研究,我们会惊谔地发现,不管我们是否同意,人类的图画艺术从记录宗教仪式、与神灵对话需要的岩画中诞生。人类的雕塑艺术亦是为了祭祀神灵从神灵偶像具像化需要的动物神和丰产女神神偶制作中产生。而更进一步研究还可以发现人类的乐器、音乐、舞蹈、戏剧、彩陶纹饰艺术甚至人类的文字都是从宗教中诞生的。因为宗教对人类精神生活和文明进程如此广泛的影响和核心作用,研究宗教起源和宗教对于研究人类历史的重要性是决不可以忽视的。如果不研究宗教而要想重新构建真实的人类历史,那就宛如坐井观天、一叶障目,那就无法克服就事论事、以偏概全的局限,那是不可能成功的。这里决沒有夸大其词,考古学证据可以让尚不知情者醒悟。
宗教起源探索的不同观点
鉴于宗教在过去和现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古今思想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以及与人类发展相关的所有学科科学家、为了探寻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间存在的真实因果关系,就必然会去追寻宗教的起源问题。
纵观人类对宗教研究的关心,早在年以前的希腊、赫拉克里特就认为“宗教是一种病,尽管它是一种神圣的病态。”古代思想家很早就对宗教及其起源开展了探索。从19世纪开始,科学文化首先繁荣的西方,人们进一步开始了孜孜不倦的寻找宗教起源的科学探索之路。试图弄清宗教是怎样起源的、是怎样支配人类精神活动引导人类走向文明的。从而为人类文明进程中尚未解决的诸多疑难问题寻求答案。但是局限于当时科学技术和考古学发展水平,以及个人对相关知识掌握的程度和搜集资料可能性的限制,如同古人对人类飞天和登上月亮的看法与现代人的不同理解一样,认识是不相同甚至是大相径庭的。(古人认为绝对不可能与现代人认为完全可能的差异)
与任何客观存在的事物都会有一个起源一样,认为宗教存在起源并且人类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寻找到宗教起源的科学家是很多的。在这些人中创建宗教学的英国人弗雷德里赫·麦克斯·缪勒(年-年)在其著述的《宗教学导论》、《宗教的起源和发展》中有详尽的论述。虽然受时代和考古学水平的限制,他的宗教起源论更多是从现象学、语言学、神话以及哲学方面入手的。他认为原始人从自已完全能把握的物体、部分能把握的物体和可见但不能触及的物体三类自然对象中形成和获得神灵观念。缪勒曾经研究翻译过公元前0年前后最早的雅利安人的宗教著作印度的《梨俱吠陀》,他认为宗教起源于词语形成期和方言期的拜物教,认为拜物教是所有宗教的起点。人类从单一神教向神话时期的多神教发展,然后在心理学宗教时期发展成原始宗教、印度宗教、民族内宗教,最后到达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那样的一神教。虽然谬勒的观点尚缺少考古学证据作后盾。但他对宗教学作出的贡献,正如翻译者金泽先生在《宗教的起源与发展》中译本序中引用英国著名宗教学者埃里克·J.夏普评介的那样:“在缪勒之前,宗教学领域虽然广泛而且充分,却是杂乱无章的。在他之后,人们看到这个领域巳成为一个整体,服从于一种方法,简言之,得到科学的处理。”这使得麦克斯·缪勒成为了世界公认的宗教学奠基人。“在缪勒的率先努力和影响之下,”宗教学”不仅作为一个术语流传于世,而且作为一门独立的人文科学蓬勃发展起来。其直接的历史结果至少有三:一是大批学者被吸引到宗教的科学研究领域中来:二是西方大学纷纷将宗教学请上讲坛:三是宗教学的理论构架日趋成熟,除了比较研究之外,宗教史学、宗教现象学、宗教心理学、宗教人类学、宗教社会学、宗教哲学、宗教文献学、神话研究等,形成一座多学科、多层次的科学研究大厦。这一切都与麦克斯·缪勒的功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显然、对于宗教起源可知的论述者还有许多,而麦克斯·缪勒仅仅是他们中杰出的代表之一。
与世界上大多数事物一样,有支持者必然有怀疑者和反对者。由于各人的智力、立场和掌握的资料、知识结构和专业的不一样,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在所难免。在世界宗教起源问题上,许多人站在自己专业立场发出不同声音,其中不乏怀疑论者、无神论者截然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在众多的认为宗教起源不可知论的学者中,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宗教研究室主任、曽执教于巴布亚·新几内亚大学、墨尔本大学、牛津大学、西澳大利亚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斯分校、摩纳西大学、乌得勒支省立大学的国际知名学者加里·特朗普博士就是其中颇有代表性的一位。加里·特朗普曾经著有《弗里德里希·麦克思·缪勒》、《美拉尼西亚宗教》、《宗教起源探索》、《西方思想中的历史循环观》等著作。从其著录可知他是一位资深的专业宗教研究学者。特别是他在《宗教起源探索》一书中,详细地研究了年以来西方关于宗教起源的理论,系统、冷静、貌似客观地分析了英国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年-年),英国人类学奠基人、古典进化论代表爱德华·伯内特·泰勒(年-年),宗教学奠基人麦克斯·缪勒(年-年),德国精神哲学和辨证逻辑哲学家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年-年),德国青年黑格尔派旧唯物主义哲学家路德维希·安德列斯·费尔巴哈(年-年),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唯物主义领袖、德国犹太籍思想家卡尔·马克思(年-年),与马克思齐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德国思想家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年-年),英国人类学家、宗教史学家詹姆斯·G·弗雷泽(年-年),法国犹太裔首席社会学教授、社会学奠基人埃米尔·涂尔干(年-年),德国哲理性神学教授鲁道夫·奥托(年-年),奥地利犹太裔精神病医生、性心理大师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年-年),女权主义者法国存在主义作家西蒙·德·波伏瓦(年-年),法国研究前逻辑思维哲学教授莱维·布吕尔(年-年),法国哲学家、结构人类学家克劳德·莱维·斯特劳斯(年-9年),瑞士精神病学先驱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年-年)等近年来西方近现代数十位著名学者关于宗教起源理论方面的论述和观点。并且着重在现代考古学实践方面对人类宗教起源及其相关的“定义人类、定义宗教、定义史前史”,以及测定年代的手段、想像式的人类宗教范式“生存说”、“工具和意识”、“群体合作与人类扩散”、“两性间的关系”、“进攻性与生命活力”、“艺术与祟拜”、“丧葬”等方面,结合近现代史前考古学证据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探索过程中为了证明其论点的客观性同时还引用了几十数百名各种西方理论家的研究文章、和相关以及并不相关的观点。甚至不惜引入为了商业利益编造外星超级智能者访问地球、创造了地球文明的说谎者冯·丹尼金在《诸神的马车》中随意凭想像力编造的外星人故事。(不过作者客观地指出“冯·丹尼金承认促使他写作此书的动机是引起轰动和商业利益”)。加里·特朗普教授在对宗教起源问题作出了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博学的全面分析后断言:“……我们中没有人能确切地知道宗教究竟是如何起源的,……”结论。如同他在全书第一部分《现代西方理论》第一章第一句话所说的那样:“可以滿有把握地断言,没有人确切知道我们普通称作”宗教”的东西最初是如何开始的……。”在加里·特朗普博士如此深入研究得出人类宗教起源不可知的绝对结论以后,我们是否应该立即放弃对宗教起源的一切探索呢?全世界这么多人信仰的宗教的源头难道人类永远无法知道了吗?从自古以来对人类登月梦想绝然的怀疑和否定理论的一致性、不难肯定在年人类竟然确凿地站上了月球表面的事实之前,尚有无数理论家正在洋洋大篇抒发着自己坚信人类登月绝不可能的断言性文章。因此或许并不能对加里·特朗普教授绝对性的结论过早相信,我们还是应该依据人类历史在探索中前进的规律,以科学的态度探寻宗教自身发展的历史和逻辑根源,尽力为寻找事实真相继续作出我们的努力。
#02人类宗教起源与大脑进化的关系
毫无疑问、宗教是社会意识,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动物的精神活动与思维的智力相关,而智力的产生与大脑容量和大脑皮层中的脑回和脑沟褶皱亦有密切的关系。脑科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类大脑像所有动物一样都有从低级进化发展到髙级的过程。人类学化石证据证明人类从非洲东部树猿因地壳变动、东非大裂谷形成导致森林毁灭变成稀树草原,原来生活在树上以果叶为生的猿类失去了食物,被迫下到草原寻找植物的根茎和草类为食。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促进了猿人大脑的进化发展,大脑因为思维活动增加的锻炼导致脑神经元和神经递质、神经调质的増加,从而导致大脑新皮层的产生和脑容量的増加。(见新皮层脑图)猿人的后脑长,负责视觉的后脑的发展使人类有了适应地面生存的远视能力。从千万年前的树猿到地猿进化成南方古猿。一般认为迄今已知最早的人类就是非洲肯尼亚发现的万年前后的土根原初人,其次是1年发现的非洲埃塞俄比亚万年至万年地猿始祖种和万年地猿始祖种的亚种,以及肯尼亚万年前南方古猿湖畔种和万年至万年扁脸肯尼亚人。在最早期的人类中万年至万年生活在非洲东部埃塞俄比亚和坦桑尼亚的南方古猿阿尔法种出土了比较多的化石证据,其中著名的“露西”女孩根据岀土的化石骨架推测身髙92厘米、体重约27公斤。多万年前的人类骨架化石保存至今是极不容易的,她是直立人的证据,并且可以测得南方古猿大脑容量大的可达克、小的只有多克。据研究认为,南方古猿能折断树枝作为工具和武器,已经能够捡拾现成的破碎石片和石块作为工具。由于智力不够生存能力非常低下、一般可能只会采集树果、植物根茎和嫩叶为食,也可能捡食动物腐尸和狩猎老弱病残动物为食。很显然,在大脑容量克时期的早期人类受智力限制联想能力低下,是不可能产生宗教等髙级思维的。
又经过了近万年的进化,在埃塞俄比亚,能人的脑容量已达到克。这一时期在恭纳的地方出土了万年前后的能人、会用石头刻意打砸出刃口制作用于切割、敲砸的石器工具,他们通过联想发现事物因果关系的能力在石器工具制造上得到了证实。在万年至万年阶段人类已经可以通过自已制造的石器工具获得更多的食物,能够狩猎釆集食物和使用兽皮和树枝搭建窝棚挡雨御寒。非洲曾经发现万年前人类窝棚遗址留下的石圈,同时代的高加索人也可能巳会搭建兽皮帐篷。可见只有人类大脑进化,大脑容量増加才会产生在联想基础上的创新和发明,战胜猛兽和生存环境使生存能力得到提髙和人口的增加。考古证据显示能人阶段受联想能力限制、尚不存在宗教思维的痕迹证据。
从人类学化石遗存和考古学出土的材料证明,人类身髙从低到髙发展,长到1.8米左右时就始终不再増髙了。但是人类大脑容量却是一直不断增加的。这一点已成为科研界的共识,没有疑义。从欧洲人类情况看、在大脑容量不断增进的同时,人类发明制造和使用的石器工具也从粗糙到精细,从直接使用大石器和木矛狩猎采集、到制作精细的小石器镶嵌在木矛和弓箭顶端制成杀伤力更大的投抢和弓箭等远距离复合武器和工具,提髙狩猎成功率获得更多食物并且保证自身的安全。为了祭祀神灵、不惜时间和成本打制精美的细石器奉献给神灵。欧洲的奥杜威砍斫石器、阿舍利手斧石器、莫斯特复合石器、奥瑞纳压制石器、梭鲁特祭祀石器和马德格林石器为这一过程提供了证据。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人类大多先后使用磨光石器。磨光石器虽然磨制非常困难,但是可以减少石器工具切削木材和其它材料的阻力,提髙劳动效率。石器工具的不断进步发展,是与人类联想能力和大脑容量不断增加同步进行的,它们证明人类创新发明、适应环境的生存能力是与人类智力发展密切联系的。虽然中国因为地理环境闭塞的特殊性,石器工具形制的发展没有欧洲和非洲及以西亚、中亚、南亚、北亚那么明显,(中国使用最早的奥杜威大型砍砸石器和粗糙的石片石器的时间非常长,没有戓很少像欧洲石器技术那样连续变化)这是中国特殊稳定的(食物无忧会影响人类对工具创新的思考)地理环境造成的,与西方相比可能影响到工具创新科学技术能力的发展。但是中国北方草原地区的石器因为欧亚草原大通道的存在、基本同欧洲石器发展相差不多,出土实物中也有莫斯特石器(内蒙古、吉林)、奥瑞纳石器、梭鲁特石器(內蒙古萨拉乌苏、黑龙江小南山),只是时间上略晚于欧洲。到了农业和畜牧驯化业发展以后,中国南北方也普遍使用磨光石器,基本上与世界石器工具保持一致了。
图3、我们从上图中第一排鱼、蝾螈、乌龟、鸡、猪、牛、兔子和人的胎胚看,人与鱼等脊椎动物胚胎最初是完全一样的。胎胚证据证明人是由低等动物进化来的,而且人类大脑进化最快。也证明达尔文进化论是无法否定的;人类胎胚长成后才形成各种动物最初形状。
中图是人类大脑容量与其它脊椎动物大脑的比较;鱼、蛇、鸽子、老鼠、猫、猴子、黑猩猩与人脑容量大小的差别决定了思维联想能力的差别,既鱼因脑容量小不能识别诱饵,但人因为脑容量大能通过联想识别伪装。当然这还与经验思维的联想相关。
下图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大脑容量逐步増加,能够从直立人到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和现代人随着大脑容量不断増加,联想、创新能力不断増加导致生存能力不断提髙的过程。(图片选摘孙久荣编著《脑科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年12月第一版和网络)
从人类石器工具发展进程的各个阶段,我们可以看到工具与人类大脑容量发展进程的联系。非洲东非大裂谷出土的奥杜威大型砍斫器到阿舍利手斧的出现和传播时期,人类尚处在较早原始人和海德堡人时期,海德堡人生活在60万年前后,研究认为他们是尼安德特人的祖先,脑容量巳经有1立方厘米左右,与中国的北京猿人相仿。海德堡人生活在欧洲寒冷地区,与北京猿人一样已经会使用火并且在洞穴中搭建兽皮帐篷。研究认为海德堡人会使用石器削尖的木矛狩猎动物,但是受大脑容量限制,尚不能联想到制造两种和两种以上材料结合在一起的复合武器和工具。
莫斯特石器是伴随大脑容量达到毫升以上的尼安德特人同时出现的。莫斯特石器的典型技术是勒瓦娄哇技术,这种石片技术是先设计打制一块龟背形石核,然后顺着石头纹理把龟背上凸起部分打下来,这个凸起部分不大,经过修整以后可以当作矛尖镶嵌在木矛预设的凹槽中,并用从白桦树皮中蒸馏得到的粘性极髙的沥清和植物纤维绳索把石矛头和木矛绑紧并粘结在一起制成复合式石矛。
图4、左上图是尼安德特人开始发明的勒瓦娄哇石器从预先设计的龟背石核上敲击下顶端成为一个石矛尖。右上图是法国南部尼安德特人洞穴遗址出土的植物纤维绳索。左下图是尼安德特人洞穴出土用蛋壳蒸馏获得的粘结剂沥青。右下图是尼安德特人使用四种不同材料结合在一起制成复合石矛使用想像图。注意石矛的矛尖部分石矛尖、捆绑绳索、木柄。(粘接剂看不见)因为木柄和绳索易腐烂少见实物,大英博物馆有10年前印第安人使用的复合木柄石矛的实物,是尼安德特人杂交后裔继承祖先技术生产的。(图片选自网络、版权归制作人所有)
这种复合石矛是人类工具的一次革命性创新,是人类从直接使用单一品质自然材料加工制作工具、(石器、木器、骨角器等)到创造发明用几种不相干的自然材料结合在一起运用多种材料优点(木棍延长人类手臂长度、尖石坚硬利刃对快速切割动物毛皮经验的联想、对白桦树皮中粘结汁液粘性粘经木头和石头的联想以及使用植物纤维绞织在一起制成绳索捆绑固定石矛头与木棍形成一体的预先设计)综合在一起制造更先进工具的创新;制造复合工具需要复杂的联想和判断智力,与海德堡人使用的木矛相比复合工具可以更容易刺破大型动物的皮肤和血管使动物流血受伤和死亡。这项石器技术的发明使得尼安德特人有了狩猎猛玛象、披毛犀、驯鹿、野牛等大型动物的能力。并且因此获得充足的肉类食物和动物皮毛、骨、角、牙等生活材料,帮助尼安德特人开始发挥脑容量大、联想能力丰富的优势,获得更多的创造性思维。考古证据显示,具有毫升大脑容量的尼安德特人据认为创造了00年前南太平洋印度尼西亚岛屿髙山岩洞最早的狩猎岩画和使用岩画祭祀动物神灵的宗教思维;创造了最早的用赤铁矿石雕刻的艺术品和动物雕像以及丰产女神像神偶的宗教意识;创造了埋葬亡故祖先亲人的洞穴內坟墓和祭祀仪式;创造了用红色赤铁矿颜料染红墓葬內尸骨、涂绘岩画和涂抹在身体上装扮神灵的宗教行为;创造了用兽牙、石头珠子、贝壳做成项链挂在颈项上僻邪的人体装饰以及照顾老弱病残的人性行为。虽然因为年代久远许多尼安德特人的创造发明被现代人因不同理解形成不同看法一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但是从大脑容量进化和由此产生的莫斯特石器导致复合工具创新的飞跃看,尼安德特人因为大脑容量的增加已经具备了多样化的宗教思想和行为以及综合联想智力。这是以前脑容量较小的人类无法倶备的。
由于西方过去普遍存在着晚期智人克鲁马侬人与欧洲人比较相像,是欧洲人的祖先的偏见,导致许多克鲁马侬人比尼安德特人聪明和对尼安德特人的各种曲解;认为尼安德特人是野蛮人,有吃人的习惯,并且被晚期智人克鲁马侬人消灭取代因此灭绝。所以包括西方许多理论家忽视或不肯承认尼安德特人的文化成果。直到现代基因测序发现现代人无论非洲人、(以前说非洲人没有尼安德特人基因,最新发现非洲很多地区的非洲人也有尼安德人基因,因此有了尼安德特人曾經返回非洲生活的理论)欧洲人、亚洲人、大洋洲人、美洲人竟然身体内都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然后才醒悟原来世界上的人类后裔都与尼安德特人有血缘关系。并且尼安德特人长期生活在欧洲寒冷地带,身体強壮肌肉发达,脑容量大与亚洲人相比耐寒能力更强,发明创新工具的能力与现代欧洲白人的关系更加密切。随后纷纷承认现代人是尼安德特人与丹尼索瓦人、克鲁马侬人或美拉尼西亚人杂交融合以后的后代。从此重新审视尼安德特人的发明创造,发现无论是晚期智人还是现代人,都是尼安德特人的间接后代,而且尼安德特人创造的岩画、埋葬祖先、祭祀动物神丰产女神的宗教文化都被晚期智人和现代人继承并代代相传。就是说现代人所有的宗教观念都是对尼安德特人创造的宗教意识和文化行为的继承和发展。(关于这一点后面还将用考古学证据证明)
莫斯特石器以后,虽然晚期智人脑容量与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相似,(这可能与尼安德特人进化年代尚只有40万年、而晚期智人年代更晚有关)但是比莫斯特石器更加精致的奥瑞纳石器、梭鲁特石器和马德格林石器以及部分磨光石器以前都认为是晚期智人的创造。(其实从人类宗教行为和打制石器一脉相承看、晚期智人和现代人都是尼安德人与世界各地残剩的古人杂交产生的后裔)研究认为晚期智人大脑容量与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相仿,但脑回和脑沟褶皱较多,并且因为前脑区额叶和颞叶较大、位置更优于尼安德特人而有更加强大的学习思考能力,因而能有更多的发明创新。所以奥瑞纳石器比莫斯特石器进步,而精致的梭鲁特桂叶形、柳叶形石器从巨大的形制看似乎并不是为了实用,而是专门为敬神和宗教祭祀制造的。它们从加工技术上看都是石片石叶石器,目的都是制作复合工具;本质上都是对莫斯特技术的继承和沿伸,功用也完全相似。只不过精细程度更加精致。因此可以看作只是尼安德特人莫斯特石器技术的改进,并没有比尼安德特人创造的石器技术有更多的创新成份。由此可知尼安德特人由于大脑容量增加,联想、创新的思维能力提髙,才会产生对祖先和食物神、生殖神的崇拜和因此产生现代人认为的宗教思想。石器工具的进程证明人类思维能力随大脑容量增加而发展,并且只有到了尼安德特人具有的大脑容量阶段,真正的宗教思维才能产生。
图5、左右两上图为现代人脑结构。在右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大脑旧皮层最小,中间皮层介于旧皮层和新皮层之间。新皮层在最外面容积最大脑回脑沟折皱最多,这种旧皮层在中间新皮层在外面的人脑结构是否表明人类从尼安德特人开始因为用脑多,新皮层増加导致脑容量增加因而有了强大的智力。(从动物解剖情况看聪明的比智商低下的脑折皱脑回脑沟多、智商低的回沟少新皮层较光滑。鱼和猫据说没有新皮层,所以思维与人类有巨大差别。)下图左边是尼安德特人的头骨化石,右边是现代人的头骨,相比较尼安德特人头骨厚,眉骨隆起,后脑较长眼睛视力较好。现代人额部突起向前前脑发达,而前脑额叶和两侧的颞叶是负责学习记忆的,所以现代人额叶、颞叶发达能根据事物与工具的逻辑关系通过联想、创新创造了新石器工具、青铜工具、铁器工具和工业革命金属机械加动力工具以及电子与动力机械结合的工具。人类工具的创新是智力发展的结果,工具发展就能拓展人类的生存空间。(图片选自网络、版权归制作人所有)
#03新石器时代宗教与尼安德特人宗教的比较研究
没有比较就会缺少联想,通过对比能使人们更快地认识事物之间的共同性和差异,建立真实逻辑因果关系的联想。我们看到宗教起源不可知论的代表加里·特朗普在他的著作《宗教起源探索》中否定了尼安德特人的文化行为具有宗教意识,并以此作为尼安德特人不是宗教发明者的证据。那是因为他没有提供什么是判断宗教和宗教意识的标准。没有了标准就无法通过与标准的对比来确定尼安德特人的文化和行为是否具有宗教意识和宗教性质。那么什么样的文化行为才能算作宗教呢?到了新石器时代,墓葬葬式葬俗、神庙和神庙中供奉祭祀的神灵成为人类公认的宗教形式,我们可以用新石器时代宗教形式和宗教思维作为标尺与尼安德特人的文化行为和思维作比较,以此来判定尼安德特人在洞穴內埋葬死去的亲朋族人的坟墓、蹲式曲肢葬式和用红色赤铁矿(赭石)粉粒撤在尸骨上的葬俗;在岩石上凿刻的动物岩画;用猛犸象牙和石灰石、滑石雕刻的母神像(也称丰产女神、丰育女神,用于祭祀祈求动植物丰产和人类族群自身的兴旺发达)等文化行为到底有没有宗教意识?来确定具备现代人大脑容量的尼安德特人到底是不是人类宗教的发明创造者。
按照澳洲裔英国伦敦大学考古学院院长、不列颠学院院士戈登·柴尔德提出的农业革命理论,新石器时代就是人类通过农业植物种植、家畜驯养、从向自然界征讨食物和生活资料的征用型经济,转化到通过人类自己的劳动获得食物和生活资料的生产型经济阶段。新石器时代一般以磨光石器工具和陶器的出现和使用为标志。
地中海东岸利凡特走廊地区年至1年时期的纳吐夫文化使用的石器中、已出现磨制的石臼和石杵,骨雕的动物,还有埋葬在山洞内和台地上的墓葬。葬式有一次葬、二次拾骨葬和曲肢蹲式葬。这些墓葬巳有随葬贝串或骨串项链、手镯、珠子等随葬品的习俗。更值得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