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如果感觉不错,请转发
友情提示:手诊仪专业性强,知识量大,有点长,耐心看完,保证你受益匪浅
“普天欣”手耳穴双向治疗仪,是根据中医经络理论及生物全息和中医阴阳五行学说。集针灸、磁疗、电疗为一体的无针针灸的先进医疗器械,避免了针灸交叉感染和恐针、晕针的现象,深受国内外好评,被誉为中医的CT和绿色治疗仪器,具有诊断、预防、治疗、健康检测的功能,而且诊断准确,治疗方便,效果显著,即能给自己、家人带来健康,又能给他人送去幸福和快乐。
手诊仪的原理
根据罗氏健康的机理:先通过罗氏手针和掌纹医学准确地找到慢性病的病因,然后针对病因用罗氏手耳穴双向治疗仪打通患处经络,再配合中医五行理论及现代营养学来补充亚健康病症所必需的最佳营养素,最终起到标本兼顾的效果。真正符合了“三分治、七分养”的原则。
手诊仪的优势
1、诊断作用:使用者较熟悉的掌握后,能对病情进行辅助诊断作用,且诊断准确、全面、真正使病人足不出户,即可看病。
2、针灸作用:通过电脉冲刺激穴位,深入皮肤内部,其针刺、理疗作用优于传统毫针。
3、磁疗作用:通过永磁铁作用,磁化体液,激活酶活性,提高免疫力。
4、无创伤针灸:普天欣手耳穴双向治疗仪不刺伤皮肤,避免人们对银针的恐惧感,并且克服了血液、病毒交叉感染的危险,安全可靠,是一种无创伤无痛苦的“绿色疗法”。
5、双向调节:普天欣双向治疗仪对经络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虚者能补。实者能泻,并经反射途径作用于经络、循环和免疫系统,从而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和组织供氧能力,提高人体代谢和抗氧化能力。使人体内“自由基”的产生率和消除率平衡,以适合人体的正常生理要求。
6、自动报时:普天欣手耳穴双向治疗仪治疗时具有自动报时功能,每听到报时声,即可换穴治疗。
7、自我调节:每个人静电值不同,因此每个人所能忍受的最大的电流强度也因人而异,使用者可根据自身状况自我调节。
8、携带方便:普天欣手耳穴双向治疗仪体积小、重量轻,随身携带,简单方便,放在口袋中即可。
9、使用简单:通过手耳穴联通,使用者在手上通过自身感觉,对照形象生动的病灶手穴图分析诊断,避免了复杂的体穴(如:“足三里”穴、“委中”穴、“合谷”穴等等)记忆,并结合“常见病治疗与保健”,辨证施治。
10、快速强效:普天欣手耳穴双向治疗仪将电针灸和磁针灸和二为一,因此效果极为显著,治愈时间也大大缩短。
11、体穴调理:普天欣手耳穴双向治疗仪也可对体穴直接进行调理。
12、“阿是”穴治疗:普天欣手耳穴双向治疗仪也可对“阿是”穴(即病症所在位置)直接进行治疗。
13、疏经活络、活血化淤、消炎镇痛、平衡阴阳、促进循环、内病外治。
一、关于阴阳五行学说
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对立统一,中医把这种关系借用于人体的机体活动,概括为阴阳。凡是活动的、外在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亢进的都称之为阳。凡是沉静的、内在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减退的都称之为阴,二者即对立又统一。在体内达到平衡的状态,某一种失去平衡,机体就要进行自动调节,调节无效或阳亢或阴虚,机体就会出现反应,这些反应就是亚健康或临床(疾病)。
阴阳五行即为:
木、火、土、金、水,分别代表五脏六腑。
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木
五行相克:木土水火金木
二、五脏的生理功能
(一)肝属木
1、肝主藏血:
l储藏血液,制约肝阳,防止出血。
l调节血量,人动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
晚上睡觉时血液流回肝脏,肝功能差时会出现失眠、觉轻、做梦,似睡非睡、男保肾,女保肝,女性肝点反应强烈直接影响妇科病。
2、肝主疏泻
(1)调节情志。情志舒畅,血平和,过怒伤肝。暴燥及肠炎皆因疏泻太过引起;情绪低落常叹气者及便秘则因疏泻不足引起。
(2)促进消化吸收。只有脾胃正常自如,胆汁分泌才正常。
(3)维持气血运行。气行则血行,气停血瘀。
(4)调节性与生殖系统功能。如疏泻功能差时,会出现:
消化吸收障碍,胆汗分泌失常;
气血运行障碍,气滞血瘀;
水液代谢失调,痰多、水肿;
生殖性疾病:月经失调,白带过多,亏精不育。
3、肝主筋、主目,其华在甲:
肝血充盛时,筋强力壮,运动自如,(爪)甲红润,如功能差时,就会出现抽筋,体麻木、震颤、抽搐。如帕金森症、面神经面瘫等。
4、肝开窍于目:
精血充足,视觉清晰,眼球活动自如;反之,视物模糊及各种眼疾。
(二)心属火
1、心主血脉(血泵)
(1)行血。气推血行在脉,输送营养,带走血中垃圾。
(2)生血。人所食用的水及五谷,通过心的功能(消化吸收),使血液不断得到补充(谷经心化而得以补充)。如功能差时,会出现:心气不足,血液亏虚,面色灰暗,胸疼痛。
2、心主神志:
(1)思维与反应与心有关,神志清晰时思维敏捷,反应灵敏。
(2)主宰脏腑的功能活动,为五脏六腑之王。
神志功能差时,神志异常,思绪紊乱,反应迟钝。
3、心主汗,其华在面。
虚汗(盗汗)为阴虚;自汗为阳虚。
功能差时,出现面色苍白无华,气血亏少,面色青紫。
4、开窍于舌。
功能差时,血脉失常,舌淡白、红赤、青紫、瘀斑或失言。过喜伤心。
(三)脾属土,乃后天之本
1、脾主运化:消化吸收,维持体内水的代谢与平衡。功能差时,出现消化吸收障碍,少食,腹胀,溏泻,面黄,消瘦,水肿。
2、脾主生血、统血:血在脉里流,脾起统摄血液循环的作用和生血作用。功能差时出现血虚,出血。如:血友病,月经不调,瘀斑。
3、脾主升清:维持体内脏器的位置,功能差时,出现胃下垂,子宫下垂,肾下垂,脱肛,疝气。
4、脾主肌肉、四肢:功能差时,出现营养不足,肌肉瘦弱、松弛、肢体疲倦、肌肉不丰满、抽搐。
5、其华在唇,开窍于口:功能差时出现口唇淡白、食欲减退、口味异常。
6、过思伤皮。
(四)肺属金
1、肺主气:气交换于肺,吸收氧气,吐出二氧化碳。功能差时出现呼吸异常、胸闷、咳嗽、四肢疲倦无力。
2、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调通水道,参与水的代谢。功能差时出现水肿、腿、脚浮肿。
3、肺主宣发肃降:宣发,指吸入清气,排出浊气;肃降,指肃清异物,保持呼吸道清洁。功能差时出现呼吸功能失常,影响水的代谢,影响气血运行。气为血之师,血为气之母,气推血行,亏气就亏血。
4、肺主皮肤: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呼吸器官,排出汗液,抵御外邪。功能差时,皮毛憔悴,易感冒。
5、开窍于鼻:肺气通畅,嗅觉灵敏。功能差时,鼻塞流涕,嗅觉失常,呼吸异常。
6、过悲伤肺。
(五)肾属水,肾乃先天之本。
1、肾主藏精:
(1)主生殖。促进生殖繁衍,对生殖功能起决定性作用。
(2)促进生长发育,肌体生长,精力兴衰有密切关系。
(3)参与血液形成,肾精化血,“亏精亏血”。功能差时,生殖功能减退,不育,生长发育障碍,儿童发育迟缓,成年早衰,血液生长障碍,血虚。
2、肾主纳气:肾为气之根,摄取肺气归于肾,而调节呼吸,功能差时,喘促气短。
3、肾主水液:肾为水之下源。调节水液代谢的中心环节(水脏)。功能差时,水液代谢障碍,尿少或尿多尿频或水肿。
4、肾主骨: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肾精有促进骨髓生长发育、修复的作用。齿为骨之余,肾精充盛,牙齿紧固。功能差时,肾精虚弱,骨髓空虚,骨骼发育障碍,齿摇脱落。
5、其华在发:肾精化血,发为血之余,精血不足,则发枯、脱发、白发。
6、肾开窍于耳及二阴:肾精充足,听觉灵敏。开窍前阴,排尿生殖正常;开窍后阴:脾胃温和,大便正常。功能差时,耳鸣、耳聋、小便失常、生殖功能下降,大便异常(便秘或溏泻)。
7、过恐伤肾。
三、脏腑之间的关系
1、肝与胆
肝胆功能相通相连,肝病会导致胆病,胆病亦会导致肝病,一损皆损。
2、心与小肠
两者互为相连,主要是疏通经络,心有实火移热小肠会出现尿少、尿赤,小肠热则出现心烦、舌糜烂。
3、脾与胃
胃主降,脾主升,胃怕热,脾怕湿,脾湿会导致呕吐,胃呆滞导致脾失健、腹泻、腹涨。
4、肺与大肠
肺与大肠相表里,大便不通导致咽干,咳嗽、感冒、面部痤疮,肺气虚会导致腹泻。
5、肾与膀胱
肾有排除尿液的功能。膀胱是储尿和排尿的,肾气虚会使膀胱开合失常,导致小便失禁。
6、肝与心
肝调血藏血,心主血,两者互为因素,心虚会导致肝虚,心血不足伴有肝血不足,如心悸、失眠、视物不清、月经少。
7、心与脾
心主血,脾统血生血,主血就是推动,主血不利或生血不足会出现心脾两虚,即出现:失眠、心悸、四肢无力。
8、脾与肺
两者相生,肺气虚会导致水肿、腹涨、脾阳不振、脾气虚亏,出现少言,咳嗽,痰多。
9、肺与肾
肺为水源之上,肾为水源之下,两者共同调节体内水的代谢,有一个出现问题,均会出现咳嗽,同时水肿,肺气与肾气相通,肺与肾相互滋养,两者虚可导致肺结核潮热,腰膝酸痛,性功能低下降。
10、肾与肝
两者为血与精的关系,血是精的物质基础,精是血正常功能的体现,肾精养肝血,肝血养肾经,肝火旺可导致肾阴不足。
11、肝与脾
肝藏血、脾统血生血、肝脾不和或肝火旺,脾弱都会出现胸肋涨痛,消化不良,如肝不藏血、脾不统血,会造成消化道和皮肤出现疾病。
12、心与肺
心主血、肺主气,即血气关系。肺气虚,即气血关系、肺气虚出现胸闷、心慌、口唇青紫,心气虚则出现咳嗽、气喘。
13、肾与心
肾属水,心属火,一阴一阳、一上一下、水火相济,对立统一。心肾相交、心阳不足导致心悸的同时出现水肿、肾阴虚导致心火虚热、口舌生疮、心烦、亏精、性功能下降,同时失眠、健忘、心亏血等症状。
14、脾与肾
两者是先天与后天的关系,相生相助,相互制约,出现腹涨、水肿、小便不利。
15、肺与肝
是金与木的关系,肝火盛火伤津肺,出现易怒、咳嗽、若金伤木会导致咳嗽的同时出现肋痛、头晕、头痛。
四、五行分类列表
五味
五色
五化
五气
五方
五季
五行
五脏
六腑
五官
五体
五志
酸
青
生
风
东
春
木
肝
胆
目
筋
怒
苦
赤
去
署
南
夏
火
心
小肠
三焦
舌
脉
喜
甘
黄
化
湿
中
长夏
土
脾
胃
口
肉
思
辛
白
收
燥
西
秋
金
肺
大肠
鼻
皮毛
悲
咸
黑
藏
寒
北
冬
水
肾
膀胱
耳
骨/髓
恐
五、“普天欣”手耳穴双向治疗仪使用常规
(一)诊治疾病的基本步骤
1、调试电位差。将调控档(仪器上端顶部)调至诊断档,开启仪器右上角旋纽,见黄色指示灯亮为诊断状态;将电极(两支磁夹)插头接插于仪器左上角的输出孔,命受诊者以掌揉搓耳朵(左耳:诊治全身疾患;右耳:主治肢体和肝胆),将电极上耳穴诊治器安放在受诊者左耳至服贴。将一支电极夹夹在受诊者衣袖上,测检者手握受诊者拇指开始调试电位差,逐渐开启电流,用磁针夹外侧磁针在自己拇指颈椎点至尾锥点纵向滑动,待有麻剌的感觉。(不可太弱,亦不能太强)以80—的强度最佳。这里的“强度”需反复实践逐步体会,以求最佳诊测效果。
2、诊断检测。调好电位差,可为受诊者诊测,按治疗议配备的手穴对照图(即近个诊测点区)开始检测。其检测规则为掌部、掌背部依次检测。
(1)掌面部诸穴点记住不必测检的部位——五指顶端第一节的各穴点(不测)。
(2)掌背部只诊测处于一姆指部位的“颈椎点”至“尾椎”四个区,以及其它四指第二关节的四个“头区”。其它部位穴点为治疗用,不必测检。
(3)磁夹针头测检各穴点,应根据掌面纹络(天线、人线、地线)有规律地滑动,用力要匀称,适中(千万不能用点按的方法测检),然后依次测检其他穴点(包括手背八个区位)。如果身体健康、器官功能良好,则磁针划过穴点时无麻痛感应;若穴点有微麻或较麻感应,表示该穴点对应的脏器或部位功能或机理有亚健康性改变,需调理、北京中科医院曝光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