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中药界的明星,被李时珍称为“补气第一要药”。
中医讲:人由气生,凡在万形之中,所保者莫先于元气。元气充足,人的各脏腑器官生理功能才能够正常运行;元气虚衰,各种疾病就容易找上门,百病丛生。
与大补元气的人参不同,黄芪补气力道绵柔而稳健,不会让你一补就流鼻血。因此,黄芪一直是百姓茶杯里的宝。
黄芪的五大功效
1.补中益气
黄芪不止可以健脾补气,而且能补五脏之气,出现了气虚症状时,就可以用一些黄芪来调理。
2.升阳举陷
脾主升,如果脾气不足,就会下陷,出现内脏下垂、子宫下垂、崩漏下血、脱肛等症。黄芪可以补足气,让脾气能正常上升,避免出现下陷的情况。
3.补气益卫
卫气就是保护体表的气,黄芪不仅能补内补中气,还能补外,也就是提高人体免疫力,经常感冒的人可以用黄芪来预防。
4.利尿消肿
医圣张仲景就曾在所著的《金匮要略》中提到用黄芪来治疗风湿水肿,针对气虚引起的水肿,黄芪有很好的疗效。
5.托毒生肌
如果身体气血不足,出现了疮痈溃破后久不收口,或者手术后伤口难以愈合,用黄芪有很好的作用。
哪些人可以用黄芪
气虚的人
很多老年人气虚导致的哮喘,动一动就喘的(心气不足);
有食少腹胀、少气懒言、便溏等不适症状的(脾胃气虚);
胆子小不敢在公众场合说话的(肝气不足);
肾下垂也有好处(肾气不足)。
自汗的人
自汗的症状就是稍微一动就出汗,出汗后感觉很虚,很乏力。其实,这多属于表虚自汗,说白了就是气虚,卫气不足,无法固摄汗液,黄芪刚好可以补气以固摄汗液。
水肿的人
利尿治疗慢性水肿多是治标不治本,这是因为,慢性水肿不是因为身体里的水多了,而是没有被利用的水多了。
这主要是因为身体气不足,无法把身体的水有效利用。黄芪恰恰可以补肺脾肾之气,促进人体水液代谢,如此想水肿也难啦。
便秘的人
便秘有很多种,黄芪治疗的是那种气虚便秘。即有便意,但是大便很吃力,用力排便也只能排出少量大便,而且超细,像面条一样,如厕后大汗淋漓气喘吁吁。
哪些人不能用黄芪
黄芪虽然好,但到底属于药材,补得不对却容易出现腹胀、排气多的问题。所以,用黄芪前您一定要给自己做个测试。
测试一
回忆一下自己是否容易出汗。
如果在正常活动量下容易出汗,说明存在气虚,更适合吃黄芪。
测试二
评测免疫力。
免疫力是人体自我防御的机制,下面7个问题,符合3项以上说明你的免疫力较低,适合服用黄芪。
1、你体质虚弱经常神疲乏力吗?
2、你喜欢安静,懒得说话吗?
3、你食欲降低,营养不良吗?
4、你一年不少于4次感冒吗?
5、你有点毛病就打针、吃药吗?
6、你每次生病都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而且常常反复发作吗?
7、你多数时间是在空调暖气创造的冷暖适宜的环境里度过的吗?
测试三
看舌象。
照一下镜子,如果您舌苔薄且舌边有齿痕,说明您可能或多或少,有些气虚的情况的。
注意:湿气重的人舌苔厚腻,使用黄芪易阻滞气机,加重不适,因此痰湿体质的人不适合单独食用黄芪。
湿气重的表现:身体困重、不思饮食、脘腹胀满、大便粘腻、舌苔厚腻。
此外,阴虚、热证、气滞者同样不宜使用黄芪。
正确使用黄芪
黄芪茶
做法:每天用黄芪5~10克左右,开水泡10~20分钟后代茶饮用,可反复冲泡。
黄芪红枣茶
材料:黄芪3~5片、红枣3粒。
做法:红枣用温水泡发洗净后去核;黄芪和红枣用清水浸泡20-30分钟;点火,煮滚了以后转小火煮20分钟以上。
功效: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排脓。
当归黄芪乌鸡汤
材料:乌鸡肉克、炙黄芪25克,当归5克。
做法:乌鸡肉洗净,切块,当归、黄芪洗净,一齐置瓦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熟。调味服食。
功效:气血双补,固肾调精。适用于月经病气血不足、肾虚者,症见经期不准,经量少而色淡,神疲气短,多梦失眠,头昏腰酸,面色苍白等。
黄芪红花酒
材料:黄芪、党参、玉竹、枸杞各15克,红花9克,白酒毫升。
做法:将前五味药物切碎,入纱布袋,扎紧口,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30天后,去渣即成。
功效:此酒具有补气健脾、和血养肾的功效,用于亚健康状态的气血不和者,如见四肢乏力、精神疲惫、思维减退等。
?Theend?
*中药使用方法因人而异,使用前请遵循医嘱。本文部分图文资料来源网络,由汇群养生(HQYSDYH)整理编校发布,如涉及著作权和内容问题,请留言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汇群养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