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肾下垂检查
肾下垂症状
肾下垂特点
肾下垂饮食
肾下垂图片
肾下垂鉴别

中医养生精气神

中医养生——精、气、神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来养生有“四大基石”——合理膳食、心理平衡、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中医归结为养生的三大法宝——精、气、神。精、气、神是构成人体的三大要素。精充,气足,神全是人体健康的象征;精亏,气衰,神怯是衰老的标志。精气神也是代表一个人的气质象征。如伟人邓小平扮演者卢奇的妻子唐萍说:“你扮演邓小平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都是四川人口音相近,又是军人出身,只要你演出邓小平同志的精气神,一定能成功。”养生的方法五花八门,见仁见智,各有千秋。说千道万,归结到具体操作前面,只要养精气神三样东西足矣!这三样东西只需内求,不要外求,人人本身具足。生命物质起源于精,生命能量有赖于气;生命活动表现为神。保养的方法主要有三句话:“寡欲以养精,寡言以养气,寡思以养神。”

(一)养精

1、何谓精?精是构成生命基本的物质。

“精”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先天的遗传物质,是从父母那里遗传下来的,起到了“生命之根”的作用;另一个是食物化生的营养物质,属于后天之精。先天之精需要营养物质补充才能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此外,还有呼吸大自然的精气,与营养物质共同组成了后天之精。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具有先天促后天,后天养先天的相互生养关系。

2、精的功能

(1)生殖发育:人之生,先成精。精者,生之本也。

(2)生命物质:包括精、血、津液。

(3)精血同源:水木相生,肝肾同源。

3、耗精因素

(1)房室过度:色为伐性之斧,房劳耗精伤肾。

(2)思虑过度:思虑伤脾,过劳伤心。

(3)劳动过度:透支生命,英年夭亡。

讲一个公元前年,秦医和治疗晋平公近女色蛊惑之病的故事。女色不是不可近,要有节制;同姓而婚,其生不蕃。《易》蛊卦象征处女引少男,大风吹落山上草木,一片荒凉。谷子被虫子吃成空壳叫蛊。晋平公自冒凉气,仿佛精血已被吸干,身体已成空壳,完全是蛊象。从此收敛放纵,身体渐佳,安度晚年,又做了九年国君于公元前年去世。与医和的医学教育有关。

4、养精的方法:寡欲以养精

(1)节欲保精,切记“色字头上一把刀”养精首先要节欲,这是最关键的一种做法。因为太多泄精,会泄掉人的精气。按《黄帝内经》的话来说,叫“积精全神”,认为追求追求长寿一定要把肾精蓄积在那里,作为生命的基石,就像水库有水才能源源不断地滋养农田一样。这个精藏在肾里,肾有“生髓主骨”的作用,主管养育大脑、骨髓,肾精丧失了,骨头、大脑也就受到损伤。俗语:“色为刮骨钢刀”,所以人如果房事无节制,那就像一把斧子一样,是在砍伐我们自己的身体。有人做了统计,中国历代皇帝加起来有位,他们的平均寿命只有30多岁,这里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皇帝的嫔妃太多了,色欲伤身,促使夭亡。

(2)进行经络按摩,促进精的生养中医认为,保精养精要养经常按摩下丹田。下丹田的准确位置是肚脐下面3寸(4横指)有一个穴位叫关元穴,在关元穴和肚脐连线的中点就是下丹田。我们可以两手交叠,用手掌心的劳宫穴按揉下腹,按揉下丹田的位置,顺时针按摩60次,逆时针按摩60次,一般按次,就会感到下丹田温暖、发热。同时,还要按揉命门穴。命门穴和肚脐相对应,在人体的后背上与肚脐相对的正后方,方法同按揉丹田一样。命门就是生命的大门,我们一定要把这个门给它守住了。我在这里介绍一种简单易行的“太极微旋腰部生精法”,肾藏精,腰为肾之府,太极拳刻刻在腰间。久而久之,能激发肾气,产生大药,对于肾虚所引起的中老年慢性病都有明显的调养效果。

(3)均衡营养,注意补精《黄帝内经》:“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得谷者昌,失谷者亡”,尤其是体弱之人全要依据饮食营养来充实气血,所以全面均衡营养的饮食,是保精的重要手段。在饮食中,要多吃养精的东西,如动物肾脏、黑芝麻、黑豆、山药、核桃、芡实、莲子,还有地黄,地黄熬汤很好喝。平常多吃这些食物不仅有利于延年益寿、强身健体,而且有助于治疗遗精、早泄。但是好吃的不可多吃,适可而止,“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中成药“五子衍宗丸”是补肾益精良医药。

(二)养气

(1)什么叫气?

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人体中的气: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按来源分有三:

1.先天之气,源于父母;

2.后天之气,源于饮食;

3.呼吸之气,源于自然。

按部位分有五:1.元气﹙真气﹚源于肾;2.宗气源于心肺;3.营气源于水谷行于脉中;4.卫气源于水谷行于脉外;5.脏腑之气源于五脏六腑。

(2)气的运动形式:

升降出入气既是维持人的生命活力的物质,又是人体各脏腑器官活动的能力。既是物质,又是功能,是能量也是一种信息。气的运行通道就是经络。脾主升,胃主降;肺主吸,肾主纳;心火降,肾水升。

(3)气的功能:

1.推动作用:心气行血,气行血亦行。2.温煦作用:命火﹙少火﹚生气,温养五脏。3.防御作用:卫气抗邪,邪不可干。4.固摄作用:固表止汗,固精止遗。5.气化作用:化生精微,膀胱气化。

(4)气病辨证。

1.气虚:如元气,脏腑之气。2.气陷:如内脏下垂,子宫下垂。3.气虚不固:如自汗过多,遗尿遗精,月经过多,滑胎小产。4.气脱:如二便失禁,虚脱休克。5.气滞:胸胁胀痛,腹胀腹痛,气滞痛经。6.气逆:呕吐呃逆,咳嗽上气,哮喘。7.气闭:中风闭证,心肌梗死。

(5)耗气的因素:

“五劳七伤”人生有四惑“酒、色、财、气”,其中气是最伤身的因素。中医有“百病皆生于气之说”,特别是肝气易郁。《素问》:“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毛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喜则气缓,缓通涣,过喜则心神涣散,气散掉了,会导致人突然死亡。我亲眼看到孙泮琴局长中风五年,因为中秋节儿女团聚高兴饮酒猝死。历史传说宋代抗金名将牛皋听到了金兀术被杀以后就大笑而亡。特别是老年人最容易“喜则气缓”,老年人一年到头见不到儿女,逢年过节再加上吃点好的,他脾胃的气也就不够了,“子盗母气”,这时心脏病最容易发生。所以,做子女的在平常要常回家看看,不要等到逢年过节才回家。恐则气下,常见吓唬小孩子尿裤子或大便失禁。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成人所患疾病50%—80%起于精神创伤,不良情绪是癌症的活化剂。对心脑血管、呼吸、消化、泌尿、生殖、内分泌以及神经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中医有“五劳七伤”之说:

1、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2、七情所伤:过喜伤心,大怒伤肝,思虑伤脾,悲忧伤肺,惊恐伤肾。

3、七伤:太饱伤脾,大怒伤肝,房劳过度久坐湿地强力举重伤肾,过食冷饮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恐惧不节伤志。

(6)、如何养气?寡言以养气。

1、少语言,养真气;2、戒色欲,养精气;3、薄滋味,养血气;4、咽津液,养脏气5、莫嗔怒,养肝气;6、节饮食,养胃气;7、少思虑,养心气。

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体正常生理情感,中医称为“七情”。如果任何一种情感失去控制,就会出现生理失调产生疾病,中医称为“七情致病”。但是利用情志生克法可以“七情治病”。《内经》:“喜胜悲、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思胜恐。”当破涕为笑,泪飞顿作倾盆雨的时候,过激的情志竟然成了化解内部气机郁结的良药,反而成了治疗疾病的有效措施。处处充满了神机。古人化害为利,具有辨证法的妙趣横生。如宋国名医文挚通过激怒的方法,治愈了齐闵王的忧郁症;华佗治愈了郡守的瘀血内结的顽疾。这些都是“心病还须心药医”的典型案例。

五十营呼吸养气法

中医认为,人体经络之气一个昼夜12时辰要运行“五十营”,就是运行14条经脉50周。《内经.灵枢五十营》:人昼夜呼吸一万三千五百息,气行五十营于身,水下百刻,日行二十八宿,得尽天地之寿矣!”与此相应,为了符合营气和卫气的流动,呼吸就要放慢,6.4秒一次呼吸是最正常的。呼吸放慢,我们脉搏渐渐也会放慢,生命进程也就放慢,寿命就越长。所以说慢呼吸,长寿命。五十营呼吸养气法就是把呼吸放慢到6.4秒,并形成一种习惯。这里介绍一种顺呼吸的方法:即腹式呼吸。第一是吸气的时候腹部隆起,呼气的时候腹部收缩,这叫做顺呼吸。《老子》曾说过,天地就像一个风箱,人体在呼吸时如能做到腹部有节律的隆起、收缩,像是在拉风箱,就达到要求了。第二是慢呼吸有四个要求,要做到四个字:深、长、匀、细。深,就是一呼一吸都要到头;长,时间要拉长,要放慢;匀,要匀称;细,就是要细微,不能粗猛。还要注意:“吸人一大片,呼出一条线。”吸进去的是自然环境中的清气,要吸入一大片,呼出来的是体内的浊气,要慢慢呼出,呼出一条线。

放松慢呼吸是健康长寿的决窍

现代医学每分钟呼吸24次为生理正常值。大约三秒一次。《黄帝内经》描述古人呼吸6。4秒一次,相差一倍多。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要慢呼吸。6。4秒一次呼吸是正常的,呼吸放慢,脉搏也慢,代谢消耗也慢,人的生命进程也就放慢,人的寿命也就越长。千年之龟不吃不喝还活生生的不死,只因龟的呼吸最慢,动作也缓,因此寿命长。现在社会生活是快节奏,消耗量也大。提倡慢节奏生活方式,对当今社会的人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很简单的养元气方法。就是按摩手足心养气法:用左手心劳宫穴按摩右足心涌泉穴,顺时钟60次逆时钟60次;再用右手按左足如前法。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施仲安所传。

每个人的元气是先天父母所给,是有限的定数。

我们要注意关小元气的阀门,固元护本,善待生命。

(三)养神

(1)何谓神:神是生命活动的表现

《黄帝内经》“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心藏神。”《黄帝内经》︰“何谓神?神乎神,客在冂。请言神,若风吹云,故曰神。”《易经》:“变化莫测谓之神.”广义的神指一切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的神指心神,就是人的意识思维精神活动。《黄帝内经》:“心之官则思。”“心为君主之官。”心包括大脑思维功能,心好比一国之君,统领一切神的活动。

(2)神的功能?

《黄帝内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在人体生命三宝中,神是最重要的,因为神可以统领精和气,是生命活力的综合体现。人体精满气足就会神采奕奕,养神就是要达到神采奕奕的状态。失神意味着生命的消亡.

(3)耗神的因素?

1.过喜伤心;2.过劳伤神;3.过思伤神。

(4)怎样养神?寡思以养神

1.修心养神

第一.心态平和:《黄帝内经》:“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实际上是治疗当代人心灵疾病的一个良方。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一生坎坷,被贬流放。他学佛后,淡泊名利,他与佛印成为好朋友。他做了一首诗以明心志:“稽首天中天,豪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佛印大师看后只批了两字:“放屁。”苏东坡特别生气,立即渡江找佛印,佛印又回了他两句话:“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第二.心情快乐《内经》:“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之心。”“美其食、任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境由心造,相由心生。禅语:“不争,元气不伤;不畏,慧灼闪光;不怒,百神和畅;不忧,心地清凉;不求,不卑不亢;不执,可园可方。”

第三.心地善良:“人之初,性本善。”儒家仁德,佛家慈悲,道家上善,都是道德的完善,心理的健康。《大长今》:“美好的心能做出有益健康的食物,仁慈的心能救助绝望的病患。”佛法讲: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佛讲因果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在这里要讲一个与医佛相关的故事:“晋景公病入膏肓。”“病入膏肓,不可救药”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然而它的来源却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晋景公之死今天仍然是生动的反面教材,具有借鉴启示意义:

其一,注意养生,可以带病生存;每个人都有一些小毛病存在并不可怕,俗话说:“破瓦罐经敲;破罐子熬过柏木桶。”也就是说,长寿的秘诀就是得了慢性病,敦促你注意养生,善待生命;

其二,愤怒狂喜,是暴死猝死的根本原因。

其三,种恶因,得恶果。

第四.心胸开阔:“将军胸中能跑马,宰相肚里好撑船。”安徽桐城“六尺巷”,说的是清朝大学士张英,接到一封家书,回信写了一首诗:“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第五.心灵纯净:当今社会过多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xiachuia.com/sxcjb/51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