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H.parasuis。可以引起猪的格氏病(Glasser‘sdisease)。临床上以体温升高、关节肿胀、呼吸困难、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高死亡率为特征的传染病。
病原:属于嗜血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本菌有多个血清型,已分离15个血清型,其中4.5和13型最为常见。
流行病学:
1、传播:该病通过呼吸系统传播。当猪群中存在繁殖呼吸综合症、流感或地方性肺炎的情况下,该病更容易发生。环境差,断水等情况下该病更容易发生。饲养环境不良时本病多发。断奶、转群、混群或运输也是常见的诱因。副猪嗜血杆菌病曾一度被认为是由应激所引起的。
2、继发感染:这种细菌也会作为继发的病原伴随其它主要病原混合感染,尤其是地方性猪肺炎。在肺炎中,猪副嗜血杆菌被假定为一种随机入侵的次要病原,是一种典型的“机会主义”病原,只在与其它病毒或细菌协同时才引发疾病。近年来,从患肺炎的猪中分离出猪副嗜血杆菌的比率越来越高,这与支原体肺炎的日趋流行有关,也与病毒性肺炎的日趋流行有关。这些病毒主要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猪流感和猪呼吸道冠状病毒。副猪嗜血杆菌与支原体结合在一起,患PRRS猪肺的检出率为51.2%。
3、多发日龄:猪副嗜血杆菌只感染猪,可以影响从2周龄到4月龄的青年猪,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
临床症状:可以分为急性和温和性两种。
急性型病会出现全身发抖、站立不稳、体温升高到41度左右,3天就会发生死亡,有幸存活的猪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母猪会出现流产后遗症,公猪会出现跛行,仔猪和育肥猪会遗留呼吸道症状,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
现在的猪主要还是以温和型感染为主,温和型感染就是猪断奶之后或者是经过长途运输之后,由于应激会出现一些症状。
1.猪扎堆,体温升高,但不会升的很高,就是在39度到40度之间;
2.全身出现炸毛现象,并拌有呼吸道症状,后期严重的话,猪耳朵边缘呈褐色,四肢发紫,发紫的部位主要是四肢末端和耳尖的发紫;
3.发生浆膜炎和关节炎。浆膜炎会使浆膜腔积液导致局部明显肿胀,影响行动;发生关节炎时,它比较疼痛,激发关节炎之后,站立困难,站立的时候全身发抖,会发生尖叫,影响猪的正常活动。
病理变化:
解剖症状:胸膜炎明显,包括心包炎(绒毛心)和肺炎,关节炎次之,腹膜炎和脑膜炎相对少一些。以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为炎症(严重的呈豆腐渣样)特征。肺可有间质水肿、粘连,心包积液、粗糙、增厚,腹腔积液,肝脾肿大、与腹腔粘连,关节病变亦相似。
腹股沟淋巴结呈大理石状,颌下淋巴结出血严重,肠系膜淋巴变化不明显,肝脏边缘出血严重,脾脏有出血边缘隆起米粒大的血泡,肾乳头出血严重,猪脾边缘有梗死,肾可能有出血点,肺间质水肿,最明显是心包积液,心包膜增厚,心肌表面有大量纤维素渗出,喉管内有大量黏液,后肢关节切开有胶冻样物。
治疗方案:大群可用:1.赶快好+氟苯尼考+多西环素集中饮水
2.板青颗粒+菌必治或黏杆菌素集中饮水
有关节炎症状可用:氟尼辛葡甲胺+头孢或青霉素,磺胺间甲氧针剂注射。
在应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口服纤维素溶解酶(副株利克),可快速清除纤维素性渗出物、缓解症状、控制猪群死亡率。
预防保健:加强饲养管理,副猪单独发病比较少,都会继发感染,会和支原体,胸膜肺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猪流感和猪呼吸道冠状病毒等混合感染,加大治疗难度,所以做好疫苗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母猪:初免猪产前40天一免,产前20天二免。经免猪产前30天免疫一次即可。受本病严重威胁的猪场,小猪也要进行免疫,根据猪场发病日龄推断免疫时间,仔猪免疫一般安排在7日龄到30日龄内进行,每次一毫升,最好一免后过15天再重复免疫一次,二免距发病时间要有10天以上的间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