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某一地主姓胡,家里有个长工叫二慢。有一天,二慢突然时冷时热,好像得了瘟病,胡地主怕他传染家里的人,就把他辞退了。
二慢无家可归,来到水塘边,在杂草丛里躺着,一天没吃东西了,又渴又饿,浑身没劲,便挖了些草根吃。
吃了几天后,周围的草根吃完了,二慢试着站起身找别的吃的,忽然觉得身上有劲了,不知不觉时冷时热的感觉都没了。就又回去上班了。
过了些日子,胡员外的儿子也出现了这种情况。他请了许多医生,谁也治不好。
胡员外忽然想起二慢,询问明白后,急忙命人挖那种草根洗净煎汤,给儿子一连喝了几天,病果真好了。
胡员外很高兴,想给那种药草起个名字,那种草根原来是当柴烧的,自己又姓胡,就把它叫做“柴胡”吧。从此,柴胡治疟疾也渐渐传开了。
辛、苦,微寒。
归肝、胆经。
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1.表证发热及少阳证
本品辛散苦泄,微寒退热,善于祛邪解表退热和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对于外感表证发热,无论风热、风寒表证,皆可使用。
治疗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常与防风、生姜等药配伍,如正柴胡饮(《景岳全书》)。
若外感风寒,寒邪入里化热,恶寒渐轻,身热增盛者,柴胡多与葛根、羌活、黄芩、石膏等同用,以解表清里,如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
治疗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等症,可与菊花、薄荷、升麻等辛凉解表药同用。
现代用柴胡制成的单味或复方注射液,对于外感发热,有较好的解表退热作用。
若伤寒邪在少阳,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本品用之最宜,为治少阳证之要药,常与黄芩同用,以清半表半里之热,共收和解少阳之功,如小柴胡汤(《伤寒论》)。
2.肝郁气滞
本品辛行苦泄,性善条达肝气,疏肝解郁。治疗肝失疏泄,气机郁阻所致的胸胁或少腹胀痛、情志抑郁、妇女月经失调、痛经等症,常与香附、川芎、白芍同用,如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
若肝郁血虚,脾失健运,妇女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胁肋作痛,神疲食少,脉弦而虚者,常配伍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等,如逍遥散(《和剂局方》)。
3.气虚下陷脏器脱垂
本品能升举脾胃清阳之气,可用治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所致的脘腹重坠作胀,食少倦怠,久泻脱肛,子宫下垂,肾下垂等脏器脱垂,常与人参、黄芪、升麻等同用,以补气升阳,如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此外,本品还可退热截疟,又为治疗疟疾寒热的常用药,常与黄芩、常山、草果等同用。
煎服,3~15g。
解表退热宜生用,且用量宜稍重;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阳可生用或酒炙,其用量均宜稍轻。
归纳一下就是,解表退热宜大剂量15克以上
,疏肝解郁中剂量8到10克,升举阳气小剂量3到5克。
1.柴胡有镇静及延长睡眠时间的作用。
2.柴胡有解热镇痛作用。
3.柴胡有抗惊厥作用。
4.柴胡有抗炎作用。
5.柴胡有抗菌抗病毒作用。
6.柴胡有护肝利胆作用。
7.柴胡有降血脂作用。
8.柴胡有抗过敏作用。
9.柴胡有抗溃疡作用。
10.柴胡皂苷有明显的溶血作用。
11.柴胡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12.柴胡有抗肾炎作用。
13.柴胡有抗肿瘤作用。
14.柴胡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医学传灯》曰,伤食而用柴胡,以其能升少阳之气也
《医林改错》:通气散疏肝理气,治肝郁气滞,耳聋不闻雷声。柴胡、香附、川芎三味研末。
《证治准纪》引《医学统旨》柴胡疏肝散。柴胡、枳壳、芍药、炙甘草、陈皮、川芎、香附。疏肝行气,活血止痛。凡肝气郁滞证皆可用之。如胁肋疼痛,胸闷喜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嗳气,脘腹胀满,脉弦者。
小柴胡颗粒
成分:柴胡、黄芩、半夏(姜制)、党参、生姜、甘草、大枣。
功能主治:解表散热,疏肝和胃。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阳证,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