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肾绞痛(renalcolic)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急症,有40%-50%的患者都有间歇发作的疼痛史,一般是由于某种病因使肾盂、输尿管平滑肌痉挛或管腔的急性部分梗阻造成的。疼痛常位于肋脊角和腰部,也有少数患者表现为腹痛,多数呈阵发性发作,常突然发作、疼痛难忍、大汗淋漓,亦可表现为持续性疼痛。疼痛时,可能仅表现为腰部酸胀或不适,活动或劳动可促使疼痛发作或加重。疼痛可从患侧腰部开始,沿输尿管向下腹部、腹股沟、大腿内侧、睾丸或阴唇放射,可持续几分钟或数十分钟,甚至数小时不等。发作时,常伴有恶心、呕吐、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辗转不安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休克。一旦痉挛或梗阻解除,症状会很快缓解。
肾绞痛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就发病规律而言,肾绞痛伴有血尿,大多由肾与输尿管结石引起,但这不是结石所特有的症状。有时结石在肾盂或输尿管中嵌顿,不定出现肾绞痛,但可以引起梗阻,导致不同程度的肾积水。久而久之,肾积水会日益加重,最后导致肾功能丧失。在此过程中,患者仅有轻微腰酸或没有明显的症状,容易被忽视。因此,肾绞痛发作缓解后,必须进一步检査病因并做相应的治疗。
二、病因
常见原因有上尿路结石、输尿管狭窄、先天性输尿管异常、肾下垂、肾及输尿管肿瘤、肾结核等,其中以上尿路结石引起肾绞痛最常见。上述原因导致肾盂、输尿管梗阻或受刺激引起平滑肌强烈痉挛,肾盂紧张度增高,肾内压力升高,富有感觉神经的肾包膜伸张,从而产生剧烈的疼痛。疼痛是患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控制疼痛是急诊治疗的关键。
1.肾、输尿管结石系结石活动引起肾盂、输尿管平滑肌痉挛及结石阻塞部分管腔所致。患者肋脊角多有不同程度的叩击痛,尿中多有红细胞,肉眼血尿少见。
2.体外冲击波碎石后肾绞痛是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尤其结石患者极易出现,有报道接受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的患者,结石粉碎后发生肾绞痛者占45%。发生原因是由于粉碎的结石碎块或小血块沿肾、输尿管向下移动时,刺激肾盂、输尿管平滑肌引起平滑肌痉挛所致。
3.肾、输尿管炎症此炎症刺激和产生的脓块、脱落细胞引起的肾绞痛,以女性多见。除血尿外,尿中多有脓细胞,且常伴有尿路刺激症状。
4.肾及肾盂或输尿管肿瘤肿瘤侵入血管时破裂出血,或肾盂、输尿管肿瘤脱落等情况,血块及脱落组织引起输尿管急性梗阻导致肾绞痛。
5.乳糜血尿尿中乳糜块刺激肾盂、输尿管而引起肾绞痛。
6.狄特尔(Deul)危象为肾纹痛的一种,是由于肾下垂的患者在站立或跑跳后,肾骤然下垂,使输尿管及其邻近血管发生扭曲。其特点为阵发性急性发作,时轻时重,时痛时止,间歇时间也不确定。
三、临床表现
肾绞痛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剧烈疼痛,有如刀纹样,患者翻身难忍,多数伴有其他腔道梗阻的表现,如恶心、呕吐、心绞痛,甚至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等。疼痛常从患侧助脊角开始,沿输尿管的走向向下腹部、腹股沟、大腿内侧、睾丸或阴唇放射,可持续几分钟或数十分钟,甚至数小时不等。绞痛后可转为钝痛持续数日之久。如结石或血块等排至胱或退回肾盂,疼痛可突然消失。患侧肾区有压痛、叩击痛,输尿管走行部位有压痛,尿液检查有红细胞,有时有肉眼血尿。一般而言,绞痛出现于病例,偶有病变在一倒面疼痛出现在对侧,即所谓的“肾反射性疼痛”,此时应仔细了解对侧有无病变,以免误诊。
四、诊断要点
1.病史分析
(1)病史中应注意有无外伤、血尿、脓尿、排石史及乳廉血尿病史等。
(2)根据肾绞痛发作时伴随的症状进行分析:①先发生肾绞痛后出现血尿,可能为肾和输尿管结石;若肾绞痛同时伴有尿频、尿急、排尿困难者,可能为输尿管末端结石;②先表现为无痛性血尿,后有肾绞痛发作,可能为肾或输尿管肿;③肾绞痛伴有脓尿,可能为上尿路感染;④肾绞痛后出现少尿、无尿者,可能为一侧或双侧肾、输尿管结石;⑤外伤后出现血尿并伴有肾交通,可能为肾损伤;⑥腰部持续性胀痛并伴发作性肾绞痛,可能为输尿管梗阻;⑦服用大量磺胺药后发生少尿或无尿,并伴有肾绞痛,应考虑碱胺结晶阻塞的可能;③先发生肾绞痛,后经平卧疼痛缓解,且排出大量尿液,可能为肾下垂。
(3)依据肾绞痛的部位进行分析:①肾盂、上段输尿管梗阻时,肾绞痛放射部位由肋脊角开始,沿输尿管的走向放射至髂上方和腹外侧;②中段输尿管梗阻时,肾绞痛由酸外侧放射至下腹部、睾丸(女性为阴唇)和大腿内侧;③下段输尿管梗阻时,肾绞痛放射至会阴部,同时有尿频、尿急、尿痛和排尿困难等症状。
2.体格检查体格检查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发病时,肋脊角有无触痛或肾区叩击痛。
(2)腰肌有无紧张、压痛等急性腰扭伤的体征。
(3)脊柱有无变形、压痛,如脊柱结核等。
(4)有无腹肌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腹膜炎体征。
3.辅助检查
(1)尿液检查:常规多可见红细胞(+ー+++),特別在痛后出现,合并感染时有白细胞、脓细胞及轻度蛋白尿。
(2)B超检查:可明确结石的存在和了解肾积水情况,尤其对于阴性结石有帮助。
(3)X线检査:①尿路X线平片:可发现90%以上肾或输尿管结石;2静脉尿路造影有助于查明原因及病变部位。一般认为,应在绞痛缓解后再考虑造影检查,因在绞痛期间有部分患者患肾不显影,从而导致患侧肾无功能的错觉,易产生误诊;③CT检查:对X线平片不显影的阴性结石及肿瘤等诊断较好,但一般不作为首选方法。
五、鉴别诊断
诊断肾绞痛时需要认真做好鉴别诊断,特别是与急性阑尾炎的鉴別。临床工作中,将右侧肾绞痛误诊为急性阑尾炎而施行阑尾切除术者并不少见,因此对此类误诊应引起足够重视。需与肾绞痛相鉴别的疾病如下。
1.腹部外科疾病
(1)急性阑尾炎:典型急性阑尾炎有上股部不适,2-3h后转移至右下腹,呈持续性终痛;右下腹有压痛、反跳痛,腹肌抵抗明显。尿常规检査一般无红细胞,少数后位阑尾累及输尿管时,尿中有少量红细胞,但较少见。腹部X线平片无泌尿系统结石影像。
(2)胆石症、急性胆囊炎:呈阵发性右上腹痛,向右肩部放射。检查右上腹有压痛、反跳痛与肌紧张,有时可触及增大的胆囊,或有典型的墨非征,伴肝区叩击痛。有时有寒战、高热、黄疽。血液化验检查白细胞增高,但尿常规呈阴性。
(3)胆道虫症:儿童和青少年多见,呈上腹部剑突下偏左侧剧烈的阵发性绞痛,有上钻顶感。间歇期几乎无症状,检査无明显阳性体征,尿常规呈阴性。
(4)急性胰腺炎:有上段部急性剧痛,向肩部或腰背部放射,伴恶心、吐。可有胆道疾病史,或与饮食有关。检查有上腹部压痛。尿常规检査呈阴性,但血、尿淀粉酶增高。
2.女性患者还须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卵巢囊肿蒂扭转:下腹部绞痛,伴恶心、呕吐,多有下腹部肿块史。下腹部或阴道指诊局部有压痛并可触及肿块,可活动,并呈囊性和半实质性。
(2)宫外孕:下腹部突然剧烈的撕裂样疼痛,伴阴道出血及休克表现。多可询问出有停经史。查体下腹部或全腹部有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妇科检查,后穹饱满,宫颈举痛,后穹穿刺可抽出不凝血液。
(3)急性输卵管炎:下腹两侧疼痛,有压痛、反跳痛。常伴有体温升高。妇科检查附件区有明显的压痛,血液化验检查白细胞升高。
六、治疗
肾绞痛的治疗首要是对症治疗,目前常用的对症治疗方法有镇静、解痉、镇痛、局部封闭及中医中药治疗等。为快速止痛,多采用上述方法的联合运用。其次是病因治疗。
(一)对症治疗
在确诊肾绞痛后,应根据患者就诊时的疼痛程度、伴随症状(如恶心、呕吐)及对止痛药物的反应做相应治疗。处理时不要过激,在应用解痉、镇痛药物时,一定要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果患者呕吐多次,有可能存容量不足,解痉和镇痛多次,会引起血压下降,甚至心搏骤停。
1.药物解痉
(1)抗胆碱能类药
阿托品:肾绞痛发作时单独使用或与其他镇痛药物联合应用。常用剂量为口服0.3~0.6mg,每日3次,或0.5~1mg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
山茛菪碱:作用强度、不良反应都比阿托品小。常用剂量为口服5~10mg,每日3次,或肌内注射5~10mg。能松弛多种内脏平滑肌,对输尿管平滑肌也有较强的解痉作用。
复方颠茄片:常用来缓解胃肠道平滑肌整李或不太严重的肾绞痛。常用剂量为,口服2片,每日3次。
本类药物为临床最常用,也是肾绞痛治疗的基础用药。有口干、视物模糊、面部潮红等不良反应多能耐受,少部分可致尿潴留。青光眼、前列腺增生患者不宜使用。
(2)钙通道阻滞药:常用硝苯地平10~20mg,嚼碎后舌下含服,以后根据情况每4~6h可重复给药一次。治疗肾绞痛疗效确切、起效快、给药方便,高血压患者尤为适用。常有头痛、面部潮红及轻微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但多能耐受。其治疗肾绞痛的机制为:通过抑制钙离子进人细胞内使平滑肌收缩力减弱,解除肾脏、输尿管痉挛;能减弱肾内前列腺素的合成;具有抗交感作用,可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
(3)黄体酮:黄体酮20~40mg,肌内注射,每日1~2次。黄体酮是一种孕激素,主要作用于β受体,使输尿管平滑肌松弛,从而起到解痉止的作用,其作用强于阿托品,并且还有溶质性利尿作用,使尿量增加、尿流量加大,有利于结石排出;另外,黄体酮还能松弛平滑肌,对交感神经活动有抑制作用,减少肾、输尿管交感传入纤维的痛觉冲动,从而起到镇痛作用。
(4)维生素K类药物:维生素Kmg,肌内注射,每日2次,或加入50%葡萄糖溶液20ml中静脉缓慢注射;维生素K34-8mg,每8h肌内注射1次,或6mg加入10%葡萄糖溶液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常作为临床止血药,尚具有温和面持久的平滑肌松弛作用,可减轻或阻止肾脏、输尿管管壁细小血管滲血,达到止血和缓解疼痛的目的。
(5)硫酸镁:25%硫酸镁2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ml,以3~4ml/min(每分钟40~60滴)速率滴注,2~3h内滴完,使患者收缩压下降10~20mmHg为宜。每日1次,连用3~5d。应注意观察心率、呼吸、血压和膝反射,以防呼吸抑制。静脉应用硫酸镁可从多方面松弛输尿管平滑肌,抑制输尿管痉李,并具有中枢镇静、镇痛、解痉的作用。
2.药物镇痛
(1)非阿片类:常用非甾体抗炎药,如蒙洛英(双氯芬酸+对乙酰氨基酚)2ml,肌内注射;吲哚美辛(消炎痛)25~50mg,口服,缓解后可25mg每日3次,连用3d,或哚美辛栓50~mg置肛;双氯芬酸(扶他林)25~50mg,口服或肌内注射;布桂嗪(强痛定)mg,肌内注射,镇痛作用中等。
曲马多mg,肌内注射,为非阿片类中枢性镇痛药,其镇痛强度与哌替啶(杜冷丁)一致,起效较快,用药后0.5h起效,1~2h产生峰效应,吸收较好,持续时间为5~6h。
(2)阿片类药物:常用有哌替啶50~mg,肌内注射;或吗啡5~10mg,皮下注射镇痛作用强、起效快、止痛效果确切,但此二药对泌尿系统平滑肌有兴奋作用,宜与平滑肌解痉药联合使用。其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药物成瘾、呼吸抑制,而且再痛发生率高,需要进一步用药的可能性较大。与抗胆碱能药物联用时,会增加尿潴留的发生率。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者慎用。
3.针灸疗法取足三里、肾俞、三阴交等穴位,采用强刺激手法。
4.指压止痛指压患侧骶棘肌外缘及I3横突处压痛点。
5.急诊行体外碎石,可达到立竿见影的止痛效果。
6.必要时,可逆行输尿管插管,解除梗阻,以求止痛。
7.有些时候不做处理,痉挛的输尿管平滑肌也会慢慢松弛,疼痛缓解。
解痉、止痛是肾绞痛的主要处理原则。解除平滑肌痉挛为基础,使用镇痛药为辅助,为尽快达到满意止痛效果可联合用药。在上述保守止痛治疗的同时,可配合静脉输液、抗感染等措施。尽管上述用于治疗肾绞痛的方法或药物很多,但根据循证医学理论,即使是最好的治疗方法也不可能适用于每一个患者,这就需要临床医师从临床实践角度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出发,客观地判断和取舍。
此外,肾绞痛的处置不能仅仅满足于缓解症状,而是要在明确诊断的前提下,要对肾功能及全身状况做出综合评估,并向患者说明病情,提出建议及下一步诊疗方案。
(二)病因治疗
消除肾绞痛的根本措施是病因治疗。在确定为肾绞痛后,应做进一步检查。在明确诊断后,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方能获得彻底治愈。
声明:本文源自科学技术出版社《泌尿外科急症与重症诊疗学》,如有文字、图片或转载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联系,邮箱:
qq.北京专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老牌白癜风专业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