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泌尿外科团队收到一份特殊的会诊邀请:孕17周的张小姐因“发现盆腔肿瘤半月”到妇科就诊。检查后发现,肿瘤不但位于盆腔,甚至占据半个腹腔。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喜迎二胎却伴随“炸弹”今年28岁的张小姐迎来了盼望已久的二胎,通过末次月经及产检计算,胎儿已经足17周。可是,张小姐的肚子比同期的孕妇大了一圈,难道肚子里的是双胞胎?怀着疑惑,医院进行了产检。检查结果把张小姐吓坏了,原来肚子里除了17周的胎儿,还有一颗巨大的肿瘤。由于当地的医疗条件有限,接诊的医生建议张小姐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心情焦虑的医院妇科门诊就诊,随后入住妇科住院部。为了让张小姐肚子里的宝宝尽可能少接受辐射的影响,医生为张小姐安排了彩超及MR平扫检查。检查清晰可见:张小姐的肚子里,除了17周大的宝宝躺在子宫里,子宫上方还有一颗大小约16×19厘米的巨大肿瘤,占据了大半个腹腔,甚至已经压迫到子宫。这意味着,随着子宫内胎儿的生长,以及肿瘤的日益增大,二者将在张小姐的肚子里“寸肚必争”。
肿瘤不但会压迫子宫,影响胎儿的发育,而且会犹如寄生虫般吸取孕妈身体的养分。再发展下去,囊性的肿瘤就像吹胀的气球,随时存在破裂的风险,到时候除了可能因肿瘤破裂导致大出血,还可能导致流产。
了解到检查结果后,张小姐急哭了,她一是担心肚子里的小生命的安全,二是担心自己的身体被这颗“炸弹”继续侵袭。困扰张小姐的问题是:下一步该怎么办?到底是要为了治疗肿瘤而放弃胎儿,还是应该继续孕育新生命而忍受肿瘤的侵害?
全院一心群策群力医院泌尿外科团队通过会诊了解张小姐的情况后,根据专科治疗的原则,积极与妇科合作,先将张小姐转入泌尿外科住院部作进一步诊治。通过医护团队的安慰和鼓励,张小姐鼓起了勇气:“应该相信医生,勇敢面对病魔!”
得知高危孕妇张小姐的情况,次日下午,医院立刻组织了由泌尿外科、妇科、产科、普外科、麻醉科、超声科、影像科等六大科室10多名专家参与联合讨论。各科专家综合考虑孕妇体内日益增大的肿瘤必然会影响胎儿生长发育,严重时可能会危及母亲的生命。而选择简单的穿刺抽液等保守治疗,存在肿瘤播散及肿瘤复发风险,需尽快通过手术切除肿瘤。
通过病史及影像学评估,孕妇体内的肿瘤是一颗巨大的囊性肿瘤,肿瘤里收集了大量的囊液,囊液质地均匀。这时,肿瘤犹如一个装满了3升水的大袋子,把左肾推开,还压迫着子宫。考虑良性的可能性大,初步怀疑是肾上腺囊肿。
肾上腺囊肿是一种临床较少见的疾病,发病高峰年龄为30-60岁,男女比例为1:3。肾上腺囊肿具体的病因不明,可能与肾上腺淋巴管梗阻、组织发育异常或错构、肾上腺实质内出血、血管瘤、血管畸形、肾上腺肿瘤囊性退变、寄生虫感染、妊娠、外伤等有关。一般无明显的症状,通常会在体检时意外发现。肾上腺囊肿可通过保守观察、B超穿刺抽液、手术等方式治疗。
目前处于孕17周的张小姐属于孕中期,正是孕期做此手术的最佳时机。
齐心协力母胎共保有了术前多学科的充分讨论及完善方案,通过排除手术禁忌症,做好充分术前准备等工作后,在泌尿外科主任邹戈统筹、指导下,李杰贤主任医师为张小姐主刀做手术。术中发现,肿瘤是一个巨大的囊性肿瘤,囊液清亮,与肾上腺连接紧密。术中在保护措施下,医生将囊液吸出,然后完整地将肿瘤与肾上腺及周围组织剥离。手术过程顺利,出血少。
术后,泌尿外科团队为张小姐定制了康复计划,护理团队通过外科特色的术后活动“三部曲”鼓励张小姐下地活动。医师团队根据病情需要,联系妇产科及药学科医师随诊及指导相关用药及治疗,超声科给予定期复查,产科彩超了解胎儿的发育动态。
通过多学科合作,医护团队的努力及家属精心照顾,张小姐于术后第2天已排气排便,第3天即可下地行走,在术后第6天顺利出院。术后通过病理学检查印证了术前讨论意见及术中的判断:良性囊肿性病变,结合临床,符合肾上腺囊肿特征。
搁在张小姐心中的大石头终于放了下来。张小姐在出院当天复查彩超时惊讶地发现,肚子里已经足19周的小生命安全无恙。张小姐向医护团队表达了谢意,并表示:“相信小宝贝长大后,一定会为妈妈曾经这段坚强勇敢的经历而感动。”
来源:掌上番禺App
文、图:番禺融媒记者麦裕玲通讯员张朝枫周碧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