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原创:中国中药谷年4月6日下午2:00,中国中药谷平台的健康管理导师朱燕华到访潍坊市老年大学,讲授了一堂精彩的艾灸康养课。朱老师认为:艾灸康养目前是最简单的最实惠,最有效的康养养生好办法好产品。朱老师分别从艾灸的概念、二、艾灸的起源和发展历史、艾灸的好处、艾灸的分类、艾灸适应症及禁忌、艾灸前的注意事项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艾灸文化。一、艾灸的概念李时珍说:凡用艾叶,须用陈久者,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伤人肌脉。就是说,用生艾作为艾灸的原材料的话,不单只对人体无益,反而还伤人的筋脉,所以我们在市面上购买艾条时一定要注意,辨别艾条真正的年份。艾灸就是使用艾这种植物的叶子为材料,制成艾绒,点燃后在身体特定的部位或穴位,直接或间接地进行烧灼,以达到调理身体或治疗疾病为目的的一种中医治疗方法。《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的:“灸,灼也,从久,灸乃治病之法,以艾燃火,按而灼也。艾灸艾灸,就是爱你,艾你,灸你,救你。爱你长长久久啊。二、艾灸的起源和发展历史艾灸发展历史悠久,可以说从旧石器时代就开始了,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殷商时代,最早的记载黄帝内经中就有,“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的记载。在春秋战国时代,艾灸已初具形态了。东汉医家张仲景,提出“阳证宜针,阴证宜灸”的见解。在《伤寒论》中,涉及有艾灸的内容12条。三国时出现我国最早的灸疗专著--《曹氏灸经》,总结了秦汉以来艾灸的经验。到两晋南北朝时期,艾灸已被运用到预防疾病,健身强体等方面。到了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提出采用艾灸预防传染病,宋元时期艾灸备受重视,国家医疗机构--太医局设针灸专科。明代是针灸的发展高峰时期,《针灸大成》《针灸大全》《针灸聚英》等一批针灸著作相继问世。人们开始使用艾条温热灸、桑枝灸、神针火灸、灯火灸、阳燧灸等艾灸。后人将艾条温热灸的艾绒中加进药物,发展成为雷火神针,太乙神针。明末清初世乱纷纷,历朝名医编撰之典籍多数惨遭流落,针灸亦只在民间流传,至此艾灸的发展进程遭受重大打击。时至清末,由于西方文化的流入,艾灸法陷入了停滞发展时期,但由于其简便安全,疗效卓著,因而得以在缺医少药的民间流传下来。近年来,国内外出现了“中医热”“针灸热”,艾灸也随之复兴,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艾灸在对休克、心绞痛、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骨髓炎、硬皮病、白癜风等疑难病症的防治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艾灸还开始涉及减肥,美容等领域,备受医学界的注目。在这个月17号非洲有9个国家大使夫人,来我们中国中药谷考察艾灸康养项目,到时候也是派我去给他们讲课。我们中国中药谷的目的是:大力弘扬我们中华年文化结晶的中医药学文化。为人类健康服务,无私的输出我们的艾灸康养技术。艾灸作为我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也一直对世界医学有着深远影响,针灸先后传入了朝鲜和日本,后又传入亚洲其他国家和欧洲。迄今为止,全世界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将我国的艾灸作为解除患者病痛的调理方法之一。作为我国的医学瑰宝,艾灸也应走入寻常百姓家,为解除人们的病痛,造福于民创建奇功。艾灸在日本发展利用广泛,从孩子开始就重视,几乎人人艾灸。在韩国,每个家庭成员都常做艾灸保健,在多数洗浴和养生场所,艾灸都是必设项目。日本、韩国和中国同属东方文化,传承了许多中华文明,中华精华的传承让世人受益终身。三、艾灸的好处1、可以温经散寒,热灸对经络穴位有温热性的刺激作用,可以加强机体气血的运行,达到临床的治疗的目的。用艾灸可以治疗痹症、月经不调、不孕不育等疾病,疗效很显著;2、艾灸可以行气通络。经络分布于人体的各个部位,内联脏腑,外达体表肌肉、骨骼。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临床上可以用于疮疡疖肿、冻伤、癃闭,也就是小便不通,还有痤疮、扭伤,尤其以外科、伤科应用较多;3、可以扶阳固脱。艾叶属于纯阳的药物,再加上火疗本身也是属于阳热的,两阳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中风的脱症、急性腹痛吐泻、痢疾等等急症的救治;4、可以升阳举陷,用于阳气虚弱不固、气虚下陷所出现的脱肛、子宫下垂、久泻久痢、崩漏、滑胎等。艾灸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的作用,还可以安胎固精;5、可以拔毒泄热,艾灸能够以热引热,导热外出,灸能散寒,又能清热,可以起到双向调节的作用;6、艾灸就是有防病保健、延年益寿的作用。经常灸一灸关元、气海、足三里这3个保健强身的要穴,可以起到使阳气充足、精血旺盛、胃气充盛,能够很好的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达到防病保健的作用。四、艾灸的分类现随着时代的发展,艾灸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断更新。疤痕灸隔姜灸悬灸仪器灸碳化无烟药灸艾灸贴五、艾灸适应症及禁忌1.可治疗寒凝血滞,经络辟阻引起的各类病症,如风寒湿痹、痛经、闭经、寒疝、腹痛等。2.可治疗外感风寒表证及中焦虚寒、呕吐、腹痛、泄泻等症。3.可治疗脾肾阳虚,元气暴脱之症,如久泻、灸痢、遗尿遗精、阳萎、早泄、虚脱、休克等症。4.可治疗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以及崩漏日久不愈等症。5.可治疗外科疮疡初起,或疮疡溃久不愈,有促进愈合,生长肌肉的作用。6.肝阳上亢之症可灸涌泉穴治之。艾灸这么好,但注意灸时禁忌:1,不宜在过饥、过饱、酒醉、大恐、大怒、大渴时施灸,妇女经期不宜施灸。2,疾病的禁忌。艾灸治疗虽然适用范围广,但对于一些热性病、阴虚阳亢、五心烦热、面红耳赤以及邪热内积的人不宜施灸。3、防止晕灸。4、施灸结束后一定要完全将火熄灭,避免发生火灾。5、灸后调养。施灸后一般没有不适感,但有人出现疲倦、口干、全身不适等感觉,一般不需要处理,可以稍微喝点温水,静心调养即可。六、艾灸注意事项艾灸前的注意事项:1.艾灸时要关闭门窗,不管是夏天还是冬天,特别是夏天不可以开空调,开空调对效果和人的经络是有影响的。因为寒和热是两个不可以调和的矛盾。而且施灸时毛孔从里开放,容易寒气浸入人体。2.艾灸前不可过饱或者过饥,饭后一小时之后施灸,饥饿时不可以施灸,可能会引起晕灸的情况。比喻说一个客人饥饿的时候施灸,可能会引起低血糖,因为艾灸是一种温热疗法,能够调动起气血来,过度饥饿会引起晕厥的。3.艾灸前最好要量一下血压和脉搏,血压在以上,不能灸。心率在90次以上也不能灸。4.孕妇也不能灸。5.某些客人身体有溃烂或者出血倾向的也不能灸。6.对于中风后遗症的,施灸时一定要注意,因为这种人对温度感知不太敏感,如果操作不当,容易引起烫伤。还有糖尿病严重的,也是感知不敏感的。这种患者要温灸,温度一定不能过高。7.小孩施灸一定要家长陪护,因为孩子对一些情况判断不明确,孩子肢体容易活动,会有烫伤出现的危险。需要家长陪同和看护。8.所有施灸,灸温不能太高,因为越热越好,是一种错误的认知。艾灸中的注意事项:1.身心放松,不看手机,不听音乐,感受艾灸的温热透感。2.体位要合适,舒适。3.睡着的客人要注意烫伤防护。艾灸的顺序:1.先阳后阴,先腰背部,后胸腑,先上部,后下部。先头面,后四肢。2.灸量要循序渐进,先小剂量开始。3.孩子灸量要小,形体衰弱,体弱多病的,从小开始,逐步增大。以免出现虚不受补的现象。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xiachuia.com/sxcjc/7203.html